設計師桂子、阿正與屋主ZZ、ZACK。
時尚家居老友桂子想必大家并不陌生。翻閱她的社交媒體,你會感覺她這幾年一直穿梭于國內(nèi)外形形色色的家居店,探尋靈感的源泉,捕捉每一絲創(chuàng)意的火花,期間并搭建了自己的設計團隊Meno + Design。時間的沉淀給她帶來的積累是——設計不再受限于風格的束縛。
當你去潛心閱讀,好似會觸摸到細膩入微的人文主義脈絡,每一處空間布局、每一個元素搭配,都恰如其分地詮釋著家與居住者互為表里的終極奧義。
戶型圖
建筑面積:80㎡
套內(nèi):60㎡
戶型:兩室
坐標:北京朝陽望京
改造前、后戶型圖
房子原先是兩室一廳的結構,舍棄了其中一間臥室,將其改造成多功能書房。廚房拓展了面積,并設計成開放式。
關于屋主
妻子ZZ曾從事家居行業(yè),有著自己的獨到的審美積累,先生ZACK則從事IT行業(yè)。兩個i人熱衷于美食、藝術展覽和騎行,在北京這個奔忙的城市之中,總能找到自己的節(jié)奏,于生活和工作之間取得平衡。
這所房子位于望京,或許在大多數(shù)人的印象里,望京是年輕與繁華的代名詞。但于ZZ和Zack而言,這里充滿了獨一無二的回憶與情感歸屬。
兩人從畢業(yè)到北京,一直都住在望京,已經(jīng)成為了習慣。這套房子選在了央美附近,雖然小區(qū)不新,但周圍的生活和藝術氣息很迷人,有種特別的松弛感。
房子位于相對陳舊的小區(qū),是一套90年代老房,肉眼可見的問題是戶外環(huán)境差、單向采光造成室內(nèi)環(huán)境較為昏暗。設計在做規(guī)劃的時候,首先希望室內(nèi)外環(huán)境盡可能減少斷層,小的馬克磚、不加修飾的木梁,都是為了保留一些老房子的歲月感。除此之外,室內(nèi)采用了多處開放式布局,并且通過運用燈光,讓空間明朗起來。大量淺色系運用,如木色、白色,為空間增添了溫潤又不失清新感的北歐氣質。
因為受限戶型本身,沒有玄關區(qū)。設計上通過局部墻面馬賽克貼磚和地面抬高區(qū)隔了空間。打造的落塵式玄關增加了空間的層次感。鮮明獨立的小區(qū)域,強調了一進門的儀式感。懸空嵌入式白色壁柜簡潔輕盈,與具有歲月痕跡的木梁形成鮮明的對比。
設計師和屋主都很喜歡這個區(qū)域,說很像北歐小公寓的一角。
屋主兩人平日喜歡騎車,設計師專門留了可以懸掛自行車的裝置。自行車也成為了一種獨立符號——推開家門,走向曠野。
以老木梁為中心,放置了很多書籍,形成了一個自然松弛的閱讀角,滿足兩個i人豐富內(nèi)在的需求。自行車和書籍,一動一靜,饒有趣味,也展現(xiàn)出屋主兩人生活的多元與豐富。
白色墻柜正對的區(qū)域是被打開的餐廳區(qū)域,增加了空間的開闊感與互動性。設計師在面積有限的餐廳中,以圓形餐桌塑造了圍合感,Gubi的百褶吊頂氛圍感滿滿,并有意挑選了與木梁柱、地板同一色系,與整體空間相呼應,營造出更加溫馨、融洽的氛圍。
餐桌旁的一角,專門打造了一個花池,蓬勃生長的植物,如同自然使者,為空間帶來了生命力。
經(jīng)典的郁金香餐桌,搭配artek黑色木椅,ZZ還淘了一把中古羊羔絨椅子,將克制的混搭進行到底。
往里走,便是客廳空間,也是整個房子采光最好的區(qū)域。客廳空間的硬裝設計秉持著簡約的理念,質樸而純粹。因為做了地面抬高,沒有再做吊頂,隨處可見的明裝筒燈,點亮了整個空間。
ZZ非常熱愛北歐的家居氛圍,因此在這個空間,也重點強調了自然氣息。原木色的地板和木質百葉窗遙相呼應,低矮柔軟的布藝沙發(fā)——當輕輕坐下時,那些工作中積累的疲憊,瞬間煙消云散。木色百葉窗的影子映襯在素色薄紗窗簾上,書寫著當下的自在與安寧。
沙發(fā)是HAY的低矮款,F(xiàn)los的黑色搖桿壁燈、橙色knoll亞克力置物架,構成了和諧的三位一體。
地毯選自于798的Zamani,雅致的印花,沒有很熱烈又與整個空間的色調相統(tǒng)一。墻背后的藝術畫購自國內(nèi)年輕的藝術家,采訪時,設計師說:“我們希望在選擇藝術裝飾時,可以讓藝術真正的走近生活,感受藝術給予空間的能量。”
電視的下欄柵條內(nèi),隱藏了音箱、游戲手柄、線路等,令空間更為整潔。
半墻式電視墻的設計達到一種精妙的平衡,既滿足了空間的開放性需求,又為不同的功能區(qū)域劃定了明確的界限,后方即是辦公區(qū)域。蝴蝶凳來自于vitra,經(jīng)典的設計置于任何區(qū)域,都是點睛的存在。
原本該區(qū)域為封閉式的臥室, 經(jīng)過協(xié)商,設計團隊和屋主達成一致,把它做成開放式空間。即便有居家辦公需求,也有一個相對安靜獨立的區(qū)域。ZZ和ZACK各有自己的辦公角,既能互相陪伴,也可做到各不打擾。
書架是來自瑞典的品牌String,可以自由搭建出滿足自己需求的形式。
考慮到雙方父母會有來北京小住的需求,設計師特意設計了“小戶型專屬”的墨菲床,連通旁邊做了一整面收納墻,增強了視覺連貫性。
自行車是ZACK特地在上海選的,送給女主人的生日禮物。
除了熱愛騎行,讀書,屋主兩人也熱衷于周末在家下廚。作為“i”人,家自然是最安全的庇護所。
設計師將原先封閉式廚房打通,拓展出幾平米的面積,讓整個公共區(qū)域融為一體。拓展出來的區(qū)域,被設計成開放式收納的迷你島臺。無論是做備餐區(qū),還是做簡餐區(qū),都非常實用,偶爾也是ZZ和ZACK的工作臺&小酌區(qū)。
廚房此處開了個小小的窗,為后方的暗衛(wèi)引入光線。壁掛式燭臺既是裝飾也是光源,來自丹麥品牌stoff Nagel。
櫥柜的顏色選用原木+白色,與整體空間形成色彩呼應。骨骼線櫥柜,營造復古調性,同時也打破了平板門的單調,呈現(xiàn)出更質樸的自然生長感。
島臺后方的柜體做成通體式,儲物空間也因此增大。
朝北的臥室采光很弱,設計師在設計的時候干脆“順水推舟”,不如就讓這個房間暗下來。臥室的風格和其他空間也大相徑庭,走的是工業(yè)風路線。
水泥質感的藝術漆,透露出原始、斑駁的痕跡。走進這個安靜的房間,把電子產(chǎn)品拋諸腦后,疲憊打工人安安靜靜享受8小時的美好睡眠。臥室同樣精心打造了地臺,也是為了與客廳形成巧妙呼應。溫暖而柔和的燈光灑在紅色地毯上,讓整個空間充滿了神秘而迷人的氣息。
整個臥室面積并不大,干脆直接舍棄了安裝衣柜,ZZ在上班前會在公區(qū)做好穿搭和衣物整理。
如果你悉心觀察,會發(fā)現(xiàn)床頭吊燈非常獨特,它是ZZ和ZACK兩個人一起DIY的。ZACK笑說,在這個屋里睡覺,有一種住在沙漠酒店里的感覺。
衛(wèi)生間面積雖然不大,但顏值功能樣樣在線。入墻式馬桶視覺上更加簡潔大方,埋藏水箱的那面墻順便做了壁龕,剛好可收納一些家居清潔用品。
馬賽克瓷磚再次定調復古感,大理石的地面和水盆臺面形成呼應,透露出淡淡的水墨畫的感覺。
家,不僅僅是一處物理意義上的居所,更是心靈的溫馨棲息地。就像屋主兩人,真正在北京買房安家的時候,不光有喜悅與滿足,更多的是對過往的念念不忘——也希望在這個充滿故事的家里,他們可以繼續(xù)書寫自己的精彩生活。
編輯|Vivian
文字|島嶼的嶼
新媒體排版| kiki
設計及圖片提供|Meno + Design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