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月末,圍繞著新能源汽車“周銷量榜”,引發了一場輿論戰。
蔚來聯創秦力洪率先表示,發布銷量周榜單數據不嚴謹,還加劇了競爭。蔚來品牌部門馬麟在微博@李想,直呼“想哥收手吧”。
吉利VP楊學良轉發微博稱,“我也反對出周榜。”
何小鵬也在同一天表示,“美國的創投公司在大模型、芯片等領域投資得如火如荼……回國后發現……大家都在干‘周銷量榜’……”
明里暗里直指理想汽車的周銷量榜單。李想則是用一張掩耳盜鈴寓言故事的插畫,以及一個“噓”的表情包,疑似回應了這場紛爭。
國產新能源車,似乎即將進入大規模唇槍舌戰的階段。
庫存壓力依舊
7月,新能源汽車市場依然處于繁榮期。
中汽協指出,今年以來,中國汽車市場恢復較強,中國企業回升效果突出,近兩年的國際芯片短缺反而推動中國汽車出口表現很強,搶占巨大的國際市場供需缺口,獲得難得發展機遇。
這樣的大背景下,政策端在持續加碼。上海適當放寬汽車消費信貸申請條件,降低汽車貸款首付比例;北京亦莊將發放400萬元新能源汽車消費券;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宣布提高汽車報廢更新補貼標準。這些舉措都對新能源汽車的消費提供了便利。疊加年初新能源汽車的大力度優惠,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勢頭依舊延續。中汽協預計,新能源汽車全年產銷有望實現1150萬輛。
目前已經公布銷量的13家車企中,只有廣汽埃安和長城新能源出現了同比下滑,環比減少的也只有5家。13家車企月銷量均已過萬,這已經成為車企維持競爭的基礎條件。
不過,在增長勢頭延續的背后,7月更像是過渡期。
一方面,庫存問題依然凸顯.6月30日,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數據顯示, 6月中國汽車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為62.3%,庫存預警指數位于榮枯線(50%)之上,汽車流通行業處在不景氣區間。7月,行業努力解決庫存問題,指數成功降至59.4%,但仍然處于榮枯線之上,庫存壓力依然不小。
價格戰的勢頭逐漸平息。乘聯分會認為,上半年持續增強的大幅促銷擾亂了車市正常的價格走勢,終端價格修復需要一段時間適應,加上二季度超強的促銷力度對下半年購車客戶的消費產生透支效應,7月以價換量的效果小幅減弱。
廠商似乎進入了一個“技能冷卻期”,新車發布不多,降價促銷也不如前幾個月激烈。與6月相比,13家車企銷量的中位數和平均數都有略微下滑,其中,平均銷量減少了1505臺。
每個月持續保持高增長已經非常不易,更何況按周來公布銷量,這也是蔚來、小鵬和吉利聯合反對周銷量榜單的重要原因。
震蕩分化
對于友商的反對,李想明顯沒有要收手的意思。重要原因在于,理想汽車目前的勢頭很好,銷量榜單能夠持續強化品牌勢能。有的廠商反內卷、有的廠商拼命強化增長趨勢,很難避免出現互懟的狀況,這可能會是接下來的常態。
車企的狀態基本可以歸結為三類:持續突破,震蕩中增長,以及始終難以突破。
比亞迪、理想、零跑是比較特殊的存在,最近三個月連續刷新了歷史新高。理想也曾在MEGA遭遇滑鐵盧時短暫放棄周榜,但如今危機逐漸過去,在增長勢頭積極的時候,友商想要阻止其宣傳的確不現實。
多數車企實際上都處于震蕩上升的狀態。吉利、蔚來基本盤仍然牢固,但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環比下滑。小鵬、哪吒、北汽藍谷雖然連續增長,但交付量仍然只是勉強過萬,銷售壓力很大。
也有不少品牌目前的發展狀況較為焦灼,智己、嵐圖、歐拉、魏牌等,雖然背靠強大的車企集團,但則是始終無法突破萬臺。
表現強勢的車企,銷量目標完成進度理想。比亞迪已經完成了54%,進度已經非常積極,完成全年目標是大概率事件。
理想兩次下調銷量目標后,7個月銷量完成了50%,按照目前每個月超5萬臺的狀態,大概率也將完成調整后的全年目標。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4月推出新車的小米也有望提前完成目標。雷軍在其年度演講中透露,迄今為止,Su7已交付超3萬臺,預計11月提前完成全年10萬輛交付目標。
除了上述幾家企業,吉利及旗下極氪的進度較為積極,分別完成了47%和52%,很有希望完成全年目標。
得益于最近幾個月的積極表現,蔚來和零跑的進度也逐漸趕上,蔚來完成了47%,零跑完成了44%。
然而,多數車企可能無法實現年初的雄心壯志。特別是小鵬、哪吒、智己,7個月過去了,這三家車企的目標尚未完成四分之一,大概率無法達成目標。而埃安、阿維塔、嵐圖、問界也都不盡如人意。
雖然車市整體處于β增長,可持續內卷的狀態下,低銷量的品牌和車企恐怕無法避開經營難題。財報季前,北汽藍谷和賽力斯相繼發布了業績預告,北汽藍谷上半年預計虧損27億元到24億元,同比擴大。而賽力斯則實現扭虧為盈,歸母凈利潤為13.9億元到17億元。賽力斯與北汽藍谷在銷量上的差距,直觀反映到雙方經營狀況上。
在不想卷也要卷的大環境下,尋找新出路已經成為普遍的選擇。
出海、調整、抱華為
能明顯看出來,車企向海外進發的趨勢非常明顯。
7月,比亞迪泰國工廠竣工,年產能為15萬輛,項目從開工到投產用時16個月,首款下線車型為比亞迪海豚,目前比亞迪在泰國已經有115個銷售網點。在柬埔寨,比亞迪將投資設立電動車組裝廠,每年可以組裝2萬輛電動車,這是比亞迪在東南亞的第二座工廠。除了東南亞,比亞迪與土耳其達成10億美元電動汽車工廠協議,這一協議除了可以進入土耳其市場,也讓比亞迪更容易進入歐盟市場。
極氪正在積極推進歐洲本地化生產進程,其表示將在歐洲市場采取直營加經銷商的網絡布局。目前,極氪已登陸歐洲瑞典、荷蘭等國家。除了歐洲,極氪計劃明年年底在韓國首爾、京畿道開設展廳,2026年第一季度在當地展開交付。
已經在東南亞密集布局很久的哪吒汽車在7月推出新車。7月25日,純電SUV哪吒X在馬來西亞吉隆坡與泰國曼谷同步上市。同樣在7月,哪吒汽車首個南美子公司入駐巴西圣保羅Paulista大道,首批三款車型將于三季度登陸巴西,正式進軍巴西市場。
零跑與Stellantis集團合作后,首批零跑C10和T03電動汽車已發往歐洲,后續會進軍中東、非洲、亞太以及南美市場。
目前,在出海路上,多數企業都處于同一起跑線。貴為行業第一的比亞迪,7月出口只有30014臺,低于長城、吉利,更低于奇瑞。
人事調整也是掙扎中的廠商的選擇。7月,銷量遲遲打不開局面的北汽換帥,劉宇不再兼任北汽新能源董事長,原總經理代康偉升任北汽集團副總工程師,兼任北汽新能源董事長。 常務副總經理張國富升任北汽新能源黨委書記、總經理。原北汽集團經營與管理部長劉觀橋負責營銷版塊的工作。
營銷尚有短板的零跑又一次更換了業務負責人。據21財經,零跑汽車高級副總裁兼首席營銷官(CMO)張韋力將離職,其加入零跑汽車僅1年零9個月。目前零跑CMO職位暫時空缺,由零跑高級副總裁、整車制造負責人曹力暫代。
阿維塔從4月開始的渠道變革也在7月最終完成。這次渠道變革中,一線城市保留部分體驗中心(直營店),二、三線城市基本上全部轉型為經銷商門店,部分直營門店和工作人員,轉入投資人或經銷商體系。
7月,華為仍然是不少廠商的“大腿”,相關合作也在不斷推進。
享界S9正式亮相華為門店,目前主要分為享界S9 Ultra(四驅旗艦版)、享界S9 Max(后驅長航版)兩個版本。此外,深藍汽車宣布深藍S07將會搭載華為乾崑ADS SE智駕系統,支持智駕領航輔助以及智能泊車功能。江淮汽車則表示,與華為合作的首款產品“尊界”已進入整車驗證階段,計劃今年底下線、明年上半年上市。
受廠商追捧的影響,截至今年7月初,2024年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的收入達到100億元,短短半年收入,超過過去兩年總和。
不過,需要看到的是,華為智選的第二款車型智界在7月銷量為2555臺,環比減少了440臺,表現不算理想。問界的成功并不一定可以復制,或者至少需要一個過程。
自動駕駛網約車躥紅
7月新能源汽車最大的爭論當屬自動駕駛網約車。
百度旗下蘿卜快跑在武漢引發了廣泛關注,同時,各地相繼出臺了積極政策鼓勵自動駕駛出租車的發展。上海推出了首批完全無人駕駛車,用戶可免費體驗。
北京市經信局就《北京市自動駕駛汽車條例(征求意見稿)》對外征求意見,文件顯示,北京擬支持自動駕駛汽車用于城市公共電汽車客運、網約車、汽車租賃等城市出行服務。
廣州出臺文件,支持智能網聯汽車在高速公路、機場、港口、車站等干線和交通樞紐開展創新應用,并支持用于城市公交、出租車等出行服務場景。
深圳則早在2022年就出臺了條例允許無人駕駛汽車在限定區域內合法上路,還對自動駕駛技術級別、交通違法及事故處理等首次立法規定。
目前,上汽 Robotaxi 已在上海、蘇州等多個區域開展示范運營,共有車輛近100臺,累計行駛里程達400萬公里,訂單超20萬單。
根據報道,百度計劃2024年投入1000輛無人車7×24小時全無人運營,覆蓋武漢全城;有券商研報分析,預計到2024年底,“蘿卜快跑”在武漢實現收支平衡,計劃2025年盈利。
自動駕駛網約車在中國的火爆,引發了海外市場的聯動,7月24日,Alphabet(谷歌)表示,公司將向旗下自動駕駛汽車公司Waymo額外投資50億美元。
不過,自動駕駛網約車還處于初期,小馬智行認為,目前無人駕駛的市場份額對市場的影響非常小,5年后才會對傳統出行方式形成結構性的變化。
問界+智界,賣不過理想
年初開始,華為與理想的銷量之爭就未曾停歇過。
開年問界的強勢表現壓過了理想。當時,理想正處于MEGA翻車的掙扎階段,顯得十分被動。不過從四月開始,理想似乎熬過了掙扎期,銷量一路上漲。
7月,理想單月銷量突破前期新高,來到51000臺,最近三個月連續跨越新的臺階。此消彼長,華為鴻蒙系的車型卻始終沒能突破5萬大關。即便從6月開始,智界車型開始向市場發售,華為鴻蒙系的問界和智界加起來也不如理想銷量高。
目前,理想正在抓緊強化自身的自動駕駛能力。理想汽車OTA 6.0智能駕駛即將上線無圖NOA。此次升級將覆蓋理想MEGA和理想L9、理想L8、理想L7、理想L6的AD Max車型。
當然,華為鴻蒙現階段的落后只是暫時的,隨著“享界”“尊界”以及更多車型加入其中,最終月銷量站上新臺階只是時間問題。
不僅如此,華為鴻蒙在智駕上的領先優勢還很明顯,7月,華為對HUAWEI ADS(乾崑智駕)高階功能包進行了降價,一次性購買標準價格比原價降低了6000元。余承東透露,將在8月上市華為高階智能駕駛系統ADS 3.0版本,問界M7、M9將在9月陸續升級ADS3.0版本。
可以看到,問界是華為智駕的“長子”,智駕的迭代還是優先使用在問界上。與華為合作的賽力斯無疑受益其中。7月,賽力斯子公司擬25億元收購華為持有的問界商標等相關知識產權,涉及文字和圖形商標,以及44項相關外觀設計專利,收購價款合計25億元。有評估顯示,從華為收購的標的資產評估市場價值為102.33億元,相當于以極低的價格,將問界的品牌納入。
余承東對外表示,“因為國家法規要求,品牌商和生產商必須合一,我們把四個‘界’都轉給了車廠……問界我們投入很大,其實這個品牌至少值上百億以上。連AITO這個(名字)都轉過去了,以AI開頭的4個字母注冊的品牌在全球注冊是很難的,是個非常好的名字。”足以見得華為對于問界的珍惜。
目前,賽力斯依然十分依賴問界,7月問界銷量占比近9成。賽力斯其他的車型難言成功,從很長時間看,賽力斯都需要緊緊抱住華為這條大腿。
蔚來、零跑:漸入佳境
新勢力中,相比問界和理想的強勢,蔚來和零跑雖然還有差距,但也逐漸實現了爬坡。
低價格段位的樂道尚未發售前,蔚來已經成功把月銷穩定到了2萬臺,7月銷量20498臺,已經連續三個月銷量突破兩萬臺,考慮到高價格段位,純電車的銷量通常不如增程,蔚來跨越新臺階實屬不易。隨著樂道L60即將在9月發售,下半年蔚來的銷量有望繼續爬坡。
對于解決里程焦慮,理想選擇了增程,蔚來則是死磕換電。歷時六年,蔚來換電終于取得了成效,旗下換電站突破5000萬次換電。自2023年11月至今,蔚來已與長安汽車、吉利、奇瑞、江汽、路特斯、廣汽、中國一汽達成換電合作。
如果換電市場被充分認證,那么蔚來無疑是占據了重要的生態位,旗下的產品也將因此受益。蔚來第三品牌“螢火蟲”首款車型的測試諜照已經曝光,新車也將采用換電模式。
零跑則是憑借超強的性價比實現了銷量爬坡。作為一款大6座旗艦 SUV,零跑C16將滿配售價壓在20萬元以內。C16的表現非常搶眼,上市首月大定破萬。性價比讓零跑獲得了一部分市場,7月,零跑銷量22093臺,超過蔚來和小鵬,連續兩個月站上2萬的臺階。
不過,零跑C11在7月又發生一起自燃事件,車輛在駕駛途中前車蓋突然發生炸響,這是年內C11第三起起火事件,這可能會是零跑的潛在隱患。
小鵬、哪吒:艱難爬坡
雖然哪吒與小鵬的銷量都在緩慢增長,但由于競爭對手增速更快,顯得這兩家企業像是新勢力的“吊車尾”。
小鵬汽車本月銷量11145臺,從3月至今,小鵬汽車的銷量處于持續增長的狀態,但是增速還是不夠快。銷量焦慮比較嚴重,因此低價車型將會承擔重要的使命。8月,低價新車型MONA M03正式上市,價格預計在20萬元以內。
除此之外,智駕仍然是小鵬主打的方向。7月30日,小鵬舉辦了AI智駕技術發布會,發布了AI天璣系統XOS 5.2.0 版本,其中升級了 XNGP系統,主打從“全國都能開”到“全國都好用”。但小鵬汽車面臨著全面的擠壓,智駕領域有華為鴻蒙的競爭,同時特斯拉預計FSD將在年底前獲中國和歐盟批準,小鵬的技術能力會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飛行汽車概念是小鵬未來的一個出口。7月25日,小鵬旗下小鵬匯天與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政府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共同推動未來飛行汽車的測試、應用、配套服務等關鍵環節在河池市落地。此外,小鵬匯天本月初獲得1.5億美元B1輪融資,并同時啟動B2輪融資。
哪吒汽車同樣面臨著銷量焦慮,不過解法與小鵬不同。7月,哪吒汽車銷量11015臺,連續三個月銷量過萬,這樣的表現可圈可點。
相比小鵬,哪吒汽車拿不出更好的策略,只能向海外市場開拓。6月起,哪吒汽車的海報上,開始著重披露海外業務的數據,哪吒X在泰國72小時訂單超過1000臺。按照目前的布局,哪吒正在聚焦高人口密度的發展中國家市場。
廣汽埃安:痛苦的盤整期
7月30日,周鴻祎在體驗廣汽埃安昊鉑時,親自上手體驗剪刀門防夾功能,不料埃安昊鉑“翻車”,擠到了周鴻祎的手。本想“秀技術”,卻遭遇了尷尬。
這似乎就是埃安目前尷尬處境的一個縮影。埃安7月銷量35238臺,同比下滑了21.7%。今年7個月,埃安有6個月銷量是同比下滑的。只有5月銷量突破4萬臺,而在去年,埃安連續10個月銷量破4萬,其中去年9月甚至一度站上5萬臺。
上半年,AION V僅銷售8582輛,占總銷量的4.8%,成為了銷量的拖累。而目前,埃安只完成了全年銷量的30%。如果想要完成全年70萬臺的銷量,接下來每個月銷量都要達到9.7萬臺以上,顯然這個目標已經無法實現。
7月18日,廣汽集團斥資約1270萬港元回購443.6萬股H股股份,力圖釋放積極信號,提振信心。7月23日,埃安第二代AION V上市。對埃安而言,AION V的表現,直接關系到埃安能否穩定站上4萬乃至5萬的臺階,可能是下半年重振公司銷量的焦點。
在站上新臺階之前,這段盤整期對于埃安來說注定是無比掙扎。
7月,多數車企并沒有延續年初的激進狀態,似乎是在為下半年積蓄能量,按照過去的經驗,第四季度將會是銷量沖刺的關鍵。市場狂奔多年后,國內新能源的增量市場留下的空間會越來越小,競爭越來越無法保持表面和諧,布局海外尋找出路已經成為廠商的普遍選擇。走出去,將成為未來市場的重要看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