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視角看車市——
“新能源車將取代燃油車”,在過去,我們一直為這個話題爭論不休。如今,在不經意間有了鐵證,大家是不是該停止對這個話題的爭論呢?
先來看一組數據。今年7月,我國乘用車市場零售172.0萬輛,其中常規燃油車零售84萬輛,新能源車零售87.8萬輛,高出燃油車3.8萬輛。至此,我國新能源車月度零售銷量首次超越燃油車。
與此同時,我國7月新能源車國內零售滲透率已高達51.1%,較去年同期36.1%的滲透率提升15個百分點。
新能源車銷量首超燃油車,這確實是一個勁爆消息,而且是“首次超越”,這對還未轉身新能源的車企們,確實是一個不小的打擊,至少在心理層面會感覺到沉重,甚至是刺痛。相信這一消息傳到海外,國外的汽車品牌也開始冷靜地思考轉型問題,畢竟再猶豫下去,留給他們的機會真的不多了。
與抱著燃油車不放的車企們一樣,那些剛買了燃油車的車主們,是不是懊悔自己的選擇有些草率呢?
既然新能源車銷量僅在今年7月的單一月份里,首次超過了燃油車,相信在今后的一些月份里,也會出現這樣的不斷超越,燃油車的市場空間只會在不斷壓縮中變得越來越小,這就是趨勢。
盡管在7月里,有一些政策因素在發揮作用,但是這絕不是燃油車份額丟失的主因。
國家近期推出的“以舊換新”的乘用車報廢更新政策正逐步見效,各地也跟進出臺了相應的政策措施,激發了市場消費潛力的釋放。因此出現了7月新能源車走勢好于燃油車的情況。
這里有政策激勵作用,但是,我們更相信,這一定是更多人選擇的結果,使得新能源車銷量首超燃油車。
對于國內新能源乘用車零售滲透率突破50%的原因,乘聯分會方面分析認為,一方面,中國制造業不斷提升發展,從而帶來了產業鏈優勢,包括裝備制造業和零部件產業的電池、電機、芯片等領域都具有超強優勢。另一方面,在新質生產力推動下,中國車企全力發展新能源車,推動著中國汽車由大變強。乘用車行業開放發展的指導思想,也推動了互聯網企業、智能消費制造企業、國際新能源車企等多元化企業入局,激活了行業競爭和創新能力。
根據乘聯會數據,7月新能源車市場零售87.8萬輛,同比增長36.9%,環比增長2.8%。2024年1-7月零售498.8萬輛,同比增長33.7%。
我們再來看一組各新能源車企銷量增長情況。
理想汽車7 月交付 51000 輛,同比增長 49%創歷史新高。
賽力斯7 月新能源汽車銷量 42176 輛,同比增長 508.25%。
零跑汽車 7 月交付量 22093 臺,同比增長 54.1%。
領克汽車7 月銷量 21272 輛,同比增長 24%。
深藍汽車7 月交付量 16721 輛,同比增長 26.94%。
極氪汽車7 月銷量 15655 輛,同比增長 30%。
哪吒汽車7 月全系整車交付 11015 臺,同比增長 9.7%。
北汽藍谷7 月銷量 10981 輛,同比增長 227%。
極狐汽車7 月銷售 8017 輛新車,同比增長 329%。
智己汽車7 月全系交付 6017 輛,同比增長 249%。
嵐圖汽車7 月交付 6015 輛,同比增長 76%。
阿維塔汽車7 月交付 3625 臺,同比增長 103%。
今年僅有首款新車銷售的小米汽車,7月SU7 交付也超過了 10000 輛。
與新能源車銷量增長相反,那些轉型新能源較慢的汽車品牌銷量又如何?
來自本田中國的最新銷量快報顯示,2024年7月,本田在中國的終端汽車銷量為52,567輛,同比下滑41.4%;2024年1-7月本田在中國的終端汽車累計銷量為468,473輛,同比下滑24.4%。
廣汽豐田的銷量快報顯示,該車企7 月銷量 59118 臺,同比下降 17.1%。
大家都知道,在國內的合資品牌本田和豐田,都是以生產燃油車為主的車企,其銷量大幅下滑,至少從側面印證了燃油車已不被國內消費者看好,新能源車反而成了他們的首選。
新能源車銷量節節攀升,但是我們在看到好的方面的同時,也應該看到不足,更不應該沾沾自喜,比如新能源車的電池安全問題、電池的回收處理問題、續航不足甚至縮水的問題、到期更換電池的高昂成本問題、技術還存在不斷提升的地方等等,都需要我們努力去解決。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