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us la surface》(表面之下)是今年法國阿爾勒國際攝影節的主題,作為全球攝影愛好者的年度之約,今年的主題也很好地契合了攝影的本質——探索隱藏的敘事、未言明的現實和深刻的人類故事。
用作今年攝影節封面的 Cristina De Middel 作品——《路上的障礙》| image:rencontres-arles.com
攝影與電影、音樂、建筑和時尚息息相關,阿爾勒攝影節試圖通過攝影師的眼光來解讀不斷變化的世界。毫無疑問,攝影師及其作品是探索故事的最佳選擇。這讓我聯想到最近看的《圓桌派》最新季里一集討論男人穿衣服的話題,里面討論了各行業人士對于穿衣方面的見解,其中就提到了紀實攝影這一流派對于時尚領域的影響。
力薦這一集 | image:優酷
攝影作為時尚呈現的一種載體,我們在這也不去論述通過構圖、光線和置景之類的攝影技巧更好地呈現主客體關系等內容。這里就著紀實攝影與時尚這一關系我們來感受下這一流派如何影響時尚領域的人士與成為時尚史上重要記錄資料。
身穿法國藍工作服的傳奇街頭攝影師 Bill Cunningham | image:nytimes.com
紀實攝影是一種以直觀、準確的方式呈現人物、地點、物體和事件的攝影風格,攝影師必須在正確的時間出現在正確的地點,等待“決定性瞬間”的發生,這通常用于報道之中(我想川普那張競選現場照片便很能代表這一風格)。直到二十世紀中期,紀實攝影一直是見證世界事件的重要方式。
勝利之吻 | image:thecollector.com
除此之外,藝術家們也將相機視為社會變革的工具,用它來揭露社會的不公正和被邊緣化的瞬間。與其他藝術性攝影不同,攝影師力求不改變被攝對象外觀,而是盡可能地讓人物表現自我。這一風格的典型人物可以用被譽為“德國人性的見證者”——August Sander 來詮釋。
“如果我們能夠創造出真實的人物肖像,我們實際上就創造了時代的鏡子。” | image:Wikipedia
得益于戰后德國急需統計居民戶籍人數,August Sander 有機會為眾多德國人民拍攝身份證照片,以此來完成其拍攝同時期日耳曼民族眾生相的計劃(當時的德國十分流行面相學)。
他將德國民眾分為農民、手工藝人、女人、各職業身份者、藝術家、城市人和社會邊緣人七大類型,以不加修飾和坦白直率的拍攝手法以及黑白風格記錄了當代德國社會的人民面貌,將這個長達數十年的項目最終匯聚成一本包含六百多張照片的巨作——《時代的臉孔》。
< <向左滑動查看更多< m>
因當時攝影并未普及,老百姓非常珍惜被攝影的機會,所以每個人都盡力表現最自我的狀態。| image:exibartstreet.com
在 Wim Wenders 的紀錄片《城市與服裝筆記》中,山本耀司也談及 August Sander 對其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包括在其辦公室書架里一直放著一本《時代的臉孔》。他贊譽書中每個人的面孔都恰到好處,并且非常欣賞他們的面孔和衣著。或許對于山本耀司來說,要想有創新,就必須得知道以前發生了什么,或者以前的人們是如何“真實地”穿衣。
山本耀司其中最喜歡的一張吉普賽人照片,你可以試著聯想一下山本耀司的形象。| image:MoMA
同樣記錄了民眾形象的還有 Walker Evans,他曾在 1946 年《財富》雜志上發表了一組《匿名勞工》照片集,乍一看起來這組照片很像是他蹲在街角拍攝工廠勞工下班的連續肖像照,而在展覽和專題書籍中也是如此被解讀的。
image:davidcampany.com
事實上,這只是 Walker Evans 故意用這些細節使解讀復雜化。他對此留下的信息僅為“底特律市中心的一個周六下午”,暗示根本不是工作日。他用這種欺騙性標題和引導性信息告訴讀者“勞動者”在視覺造型上無法被定義,因為他的特征一會兒像是農民、一會兒像是貴族。當編輯們把他們歸結為“勞動者”時,這些“勞動者”完全可以一笑置之。某種程度上看,《匿名勞工》也和《時代的臉孔》一樣記錄了那個時代社會眾生相與各職業人群的穿衣搭配。
Walker Evans | image:Wikipedia
與 Walker Evans 拍攝的“勞動者”不同,Lisette Model 致力于抨擊法國蔚藍海岸的小資、中產、富人們,以反叛的眼光審視富裕生活。她在《尼斯,英國大道》中幾乎采用偷拍的紀實手法記錄了一群度假富人在躺椅上的各式丑態。
image:exibartstreet.com
正是這一組照片令她聲名鵲起,而后她與丈夫搬到紐約之后開始捕捉商品櫥窗上的人物倒影。她認為這些商品櫥窗中呈現的圖像是自然的照片蒙太奇,商品與建筑還有形形色色路過的人們構成的照片極具空間感,形成一個既紀實又超現實的整體。
< <向左滑動查看更多< m>
image:masters-of-photography.com
這幾個系列也令她順理成章地進入了《時尚芭莎》擔任攝影師工作,后期還加入曼哈頓社會研究學院開設攝影課程。Lisette Model 這種對人物性格直接、誠實的描繪充分詮釋了紀實攝影的理念。而受她影響的攝影門徒,還有美國最知名且極具爭議性的攝影師 Diane Arbus。
Diane Arbus 與她著作中的主角小男孩 | image:aboutphotography.blog
回到現在,時尚與攝影之間已經融合誕生了專業的流派,時尚攝影通常與時尚雜志上模特奇特的姿勢和大膽的妝容相掛鉤。品牌希望通過這些精心設計的服飾與場景給人們帶來消費的欲望,營造出特殊的“場景感”與產品連接,但事實上,這種“場景感”遠沒有紀實攝影提供的真實感來的強烈。
Lemaire 的 2025 春季成衣系列也是受到 August Sander 的啟發 | image:Lemaire
山本耀司之所以對《時代的臉孔》視若珍寶,是因為在那個時代他們的服裝與臉部特征都與其職業相匹配。盡管他們不消費時裝,但卻通過 August Sander 的鏡頭表現出強大的生命力。反觀現在的人很難通過衣服來判斷其個性,某種層面上看都是一樣的,我們只是在套用類似的模版。
當我們在表示時尚的時候,有時也如時尚攝影一般,習慣借助商業法則去特意凸顯些什么,但卻忽略了真實生活對我們的形塑。山本耀司這樣的大師對于紀實攝影的偏愛,或許是一個啟示——我們應該穿什么?由什么來決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