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奕瑾 Kiki
自由攝影師
多年來旅居德國,環游世界,深入當地,探索不同文化和了解不同背景的人。喜歡深入挖掘,吸引人們關注最原始和真實的事物,創造出捕捉真誠的愛和真實之美的情感圖像。注重生活的原始元素、光線和自然。長年游歷于各個國家,深入不同地方,體會當地民風民俗,擅長拍攝人物和生活方式。曾與國內外多家知名品牌合作。
她將自己的人生哲學融入作品——“我信仰的是,每一張照片后面都有一個故事,怎么可以把這個故事說好,就需要加入自己的見解。”作品風格直接、簡單、深刻,用影像傳達故事與情感。
攝影可以是音樂,可以是文學,可以是光和空氣,也可以是生活中的謎題。
也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攝影變成了一種習慣。
仔細回想起來,也是有些緣由的。我一直是一個充滿好奇心的人。喜歡到處走走,到處看看。最開始是用眼睛看,很多東西都留在腦海里面。但是漸漸地,覺得看到的東西,想要記錄下來,可以隨時翻看。整理照片的時候,又可以把看到的再回味一次。我也是一個非常喜歡分享的人,看到喜歡的東西,看到有趣的事情,看到美好的事物,也總是想要拍下來,生怕自己會忘記。拍下來,也可以馬上就分享出去。
拍照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因為你可以給你看到的一切加上自己的風格、你自己特殊的編碼。同一個人,同一個地方,同一樣東西,不同的人來拍攝,一定會拍出不一樣的角度和情懷。這就是所謂的個人風格,是每個人看世界的角度,是每個人理解世界的價值觀,是每個人不同的審美,更是每個人想要傳達出來的信息。
我的價值觀經歷了好幾次成長和變化的過程。變化比較大的,記憶最清晰的,應該是我從上海搬到德國去生活后的改變。不得不說,這些年自己的很多觀念,有翻天覆地的轉變。有顛覆,有糾正,有驚喜,有糾結,有陣痛,有舍棄,我都認為是個人成長。不可否認,這些成長,都會影響我的拍攝和創作。這是一個必然的階段。當你意識到你自己內心的變化,就會改變對這個世界的看法,也會自然地把這些變化融入你的拍攝中。
作為攝影師,我的創作動機源于對自然之美的敬畏和對瞬間永恒的追求。
在荷蘭阿姆斯特丹動物園的一個寧靜午后,我偶然遇見了一群優雅的火烈鳥。它們靜靜地站在水池中,粉紅色的羽毛在柔和的光線下閃耀著柔和的光澤。那一刻,時間仿佛凝固,周圍的世界都安靜下來,只剩下這些美麗的生物和我之間隔著清澈的水面。火烈鳥的優雅不僅僅是視覺上的享受,更是大自然賦予我們的一種精神慰藉。我被這份平和與美好深深吸引,忍不住舉起了相機,捕捉這一刻的寧靜與和諧。火烈鳥的優雅姿態和寧靜的環境構成了一幅完美的畫面,我渴望通過鏡頭將這份美好傳遞給更多的人——能夠感受到那份寧靜與和諧,仿佛他們也置身于那個寧靜的午后,與火烈鳥共享那份平和。
大自然是最偉大的藝術家,它用最簡單的元素創造出最動人的畫面。作為攝影師,我的任務就是捕捉這些瞬間,讓更多人感受到自然的魅力與力量。
在創作過程中,不僅是為了記錄下火烈鳥的美麗,更是為了留住那份心靈的寧靜和對自然之美的敬畏。每一次回看這張照片,都能讓我重溫那份初見時的感動,提醒我世界上的美好往往就藏在這些平凡的瞬間里。希望能夠喚起人們對自然的熱愛和保護意識,讓更多人意識到這些美麗生物的存在是多么珍貴。
我深刻體會到自然界的每一刻都是獨一無二的。它們的存在提醒我們,盡管生活中充滿了喧囂與忙碌,但只要我們愿意停下腳步,靜心觀察,就能發現那些被忽略的美好。這張照片不僅是對動物的致敬,也是我對大自然的一份理解與感悟。它教會我,真正的美往往存在于最平凡的時刻,而攝影的意義,正是將這些瞬間定格,成為永恒的記憶。
我一直鐘愛拍攝人物,熱愛拍攝肖像。我一直覺得拍攝肖像的攝影師都有種特質,就是對別人的細微情緒變化,或者人與人關系的變化極其敏感。當然對自己的變化,心理和生理的,也是相當敏感的。拍攝人物和肖像,要很快地對你的拍攝對象有深入的了解。這里所謂的深入了解,其實是第一印象,也是一種非常主觀的認知。在你相機對面的這個人,是怎樣的人?這是你心中第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你不需要了解他們一生,卻應該迅速地建構你自己非常主觀的認識和感知。這個認知,只有你有,這將直接影響到你對拍攝者在鏡頭中的塑造。
通常,我會簡短地與拍攝者交談,這個過程,很短暫,幾分鐘而已,并不是想要深入地了解他,而是在觀察被拍攝者的樣子,細微的表情變化,笑起來的樣子,不笑的樣子,左邊臉更上鏡還是右邊臉更上鏡。迅速觀察完畢后,一般我就會開始快速地拍攝。從某一個角度來說,這樣的拍攝非常簡單又粗暴,因為我將自己的想象強加到了被拍攝者身上。我給他(她)的照片賦予我的想象,我鏡頭中的他(她),是我的創作,我在他(她)的世界里,講我看到的關于他(她)的故事。幸運的是,我的目標一直都在被成功地實現著。那就是:我拍攝的對象,都是他們原本的樣子,樸實的、本真的、深刻的、卻又是簡單的。簡單和深刻,也不是絕對的對立,至少我認為,在拍肖像的時候,它們是同一屬性的詞語。
故事感,是近年來被大家追從和喜歡的。大家在看一張照片的時候,可以看到攝影師通過這張照片想要講述的故事。如果說街拍攝影師試圖傳達的是街頭的故事,那么肖像攝影師想要講述的就是關于人的故事。是通過眼神,通過臉上的皺紋,通過手的動作,通過一絲頭發來講故事。我的偶像彼得·林德伯格就是一位拍攝人像的大師,他總是喜歡拍攝黑白照片,而他拍攝的人物,是原始的,卻也是深刻的。非常耐人尋味。
彼得·林德伯格(Peter Lindbergh),這位深刻影響20世紀末至21世紀初時尚攝影的德國攝影師,以其“自然、真實、無濾鏡”的攝影風格聞名于世。其作品風格被廣泛效仿但無人能及,作品中80%為黑白攝影,被譽為“最偉大的黑白照攝影師”和“魔力詩人”。
在商業攝影普遍追求完美皮膚和精致妝容的背景下,彼得·林德伯格反其道而行,執著于“回歸本真”:人之為人,最動人的并不是無瑕,而是不加修飾的真實本質。
司空見慣的五色世界,當它降解到單色,反而讓我們看見和體驗更多,這是很奇妙的。比起文字,攝影的視覺體驗要自由、狡猾許多。我喜歡文字與影像合伙,這樣,世界便更有肌理、更暗潮涌動、更像寓言。
——張力奮《牛津筆記》
近些年來,喜歡把肖像拍攝加入一些時尚的元素,還有一些街頭感。我將其簡稱為:street portrait + street fashion。
這樣的拍攝,通常很有趣,因為所有的拍攝都是在街頭發生,有很多非常偶然的因素。在某一個街角走過的時候,頭腦會出現一些畫面,我便想要模特把這樣的畫面感呈現出來。這時候的我,其實就是一個編劇和導演。我需要給模特講述我心中的故事和想象,模特會按照我的描述,調節表情和狀態。而我更是一個場控和燈光師,把我看到的光影作為輔助,作為故事的一部分,把模特放在安排好的環境當中,做我想要她演的角色,創作出我心中的故事。
這樣的偶發性和隨機性,常常讓拍攝變得充滿激情,充滿興奮,充滿爆點。因為你預估不了此時除了模特之外還有怎樣的配角闖入你的鏡頭,你控制不了光線的突然變化,你猜測不到模特會給你怎樣的反應(模特對你陳述的理解本身也是十分個性化和主觀的),一切未知,都讓一張作品背后,充滿了期待、充滿了不可思議的力量。
當然這些變數,又都基于一些必然的因素,那就是常年這樣的拍攝,讓我能對未知的因素產生一種定向的把握。善于利用這些可變因素,導向我心中想要表達的主題,最終有驚喜也有必然。
排版 | 汪哲慧
審核 | 林瑩
更多精彩專題
創刊44周年
www.ad-cn.net
視頻號模板,只能用同步方式上傳到公眾號后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