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9日,央視播出的有關抗美援朝的紀錄片《歷史銘記》,首次公開毛岸英犧牲后,彭德懷發給毛主席的一封絕密電報。
盡管這電報只有一百多個字,很簡短,卻撥云見日,揭露了毛岸英犧牲的整個過程,還原了多年來人們一直期待的真相。
電報的詳細意思是,1950年11月25日早上7點,在大榆洞志愿軍指揮部的工作人員大都已進入防空洞,毛岸英和三個參謀則在外面的指揮室里,上午11點,敵人的四架飛機從指揮部上空經過,四人已經離開房子,可他們接著又回去了,就在這時,突然又飛來四架敵軍飛機,朝地面上的房子投下近百枚燃燒彈,熊熊大火吞沒了未及時逃出的毛岸英和高瑞欣。
這就是毛岸英犧牲的整個過程、真相。
美國領導的“聯合國軍”,共有18個參戰國,出動空軍的有美、英、加拿大、澳大利亞、希臘和南非6國,彭德懷沒有點明是哪個國家的飛機,因此不確定是不是美國的,但這已經不重要了。
非常確定的是,毛岸英犧牲于敵軍飛機的這次轟炸。
再審視整個事件,有許多地方值得沉思,毛岸英實際上有兩次機會可以躲過轟炸。
彭德懷說,在11月25日早上7點的時候,他們已經進入防空洞,這其實是在執行毛主席反反復復強調的防空要求。
彭德懷來到朝鮮建立志愿軍司令部后,毛主席就一直關切他們的防空問題。
據記載,10月21日、27日、28日和11月21日,毛主席在給彭德懷的電報里都提到防空的事。
11月24日,毛主席又一次提到防空的問題,彭德懷和志愿軍司令部商議后決定:25日凌晨4時,大家吃完飯后,除了在作戰室值班的人員之外,其他人員一律撤到防空洞。
這個決定被執行了,因此才有彭德懷之前的那個說法。毛岸英和三個參謀因為當天值班,留在外面,沒有撤離。
在這里做一個假設,如果他們決定將作戰指揮室搬到防空洞,讓全部人員都撤出去,那么,毛岸英和高瑞欣就不會有那樣的遭遇了。
只可惜,這一個假設并不成立,因此毛岸英和高瑞欣錯過了第一次逃生的機會。
將作戰指揮室設在外面,毛岸英等人也照常值班,按照彭德懷說的,上午11點,四架敵軍飛機從上空飛過,四人走了出來,如果這個時候他們不回去,那就沒事了,可他們回去了。
可以看出,這里面暴露出了兩個問題,一個是防空經驗不足,另一個或許是早已麻痹大意。
就經驗來說,既然已有四架敵軍飛機飛過,他們為什么就不考慮一下,這四架飛機會不會掉頭,又或者后面會不會還有其他飛機?
第二點,抗美援朝之初,美國領導的“聯合國軍”擁有絕對的制空權,三八線以北的上空幾乎天天看到飛機飛過,或許是看多了,彭老總他們麻痹了,以為那只是路過的飛機,不會對他們進行轟炸。
然而,一切都已成事實,毛岸英之死,只能說一切都是冥冥之中的注定,做再多的假設,也改變不了結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