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W.n
他被譽為“喜劇界的杰森斯坦森”,雖然名氣與趙本山、宋丹丹等頂流相差甚遠,但他卻前前后后登上了20次春晚的舞臺。
他叫郭達,一個實力遠勝于名氣的小品演員,但他之所以能成為“春晚釘子戶”,很大一部分原因都得益于他的妻子。
那么郭達的妻子究竟是誰?她又是如何幫助郭達一次次登上春晚的?
若要追溯郭達的成名之路,那一定要從他那一場春晚的“臨時救場”說起。春晚的舞臺是多少演員心中的夢想,然而對于郭達來說,那一場小品不僅僅是演技的展示,更是命運的轉折。而這一切的背后,正是吳芳的無私支持與執著奉獻。
他只管往前沖,她負責穩住后方
從記事起,郭達便失去了父親,母親獨自撫養他長大。那個年代,家徒四壁,生活的艱辛讓他早早懂得了世態的冷暖,也讓他錘煉出了那顆無畏堅強的心。
為了減輕母親的負擔,他早早投身社會,做過鐵路修理工,喂過豬,也干過建筑工地上的臟活累活。
1974年,他迎來了人生的轉折點。郭達身材高大,氣質也不錯,在一個老師傅建議下考上了上海戲劇學院。
在學校的日子里,他如饑似渴地汲取知識。早晨天還沒亮,他就偷偷起床背臺詞,晚上同學們都已熟睡,他還在教室里對著鏡子默練基本功。
四年的大學生活雖然匆匆而過,但他的努力并沒有白費。畢業后,他成功進入陜西省話劇院,憑借自己不懈的努力,他在話劇舞臺上逐漸嶄露頭角。
在話劇院的幾年里,他認真學表演,不斷演出,積累了經驗。就是在這段時間,他遇到了現在的妻子吳芳。
吳芳當時是一位很厲害的服裝設計師,性格溫和又有氣質,家境優渥,追求者眾。而郭達,除了一個“演員”的虛名和滿腦子不切實際的想法,幾乎一無所有。
吳芳的父母自然是極力反對。他們想不通,自家捧在手心里的女兒,怎么會看上這么一個窮小子。
但吳芳看得到他身上的光。她看到這個男人在工地上汗流浹背,卻還在深夜偷偷練習“陜西方言版哈姆雷特”。她看到他樸實的外表下,藏著一股不服輸的倔強。
她頂住了所有壓力,對父母說:“我相信他。”無論家里咋說,心里頭早就下了決心,非他不嫁。
吳芳爸媽也架不住姑娘的執拗,到頭來還不是同意了倆人的婚事。
有了自己的小家后,郭達心里明白,責任一下子就大了許多。可偏偏這會兒,他的事業也正卡在了一個檻上,搞得他心里七上八下,不知道要不要換個行當闖闖。
后來郭達決定放棄話劇院的鐵飯碗,要去北京闖蕩前途未卜的小品界。這在當時無異于一場豪賭。吳芳只說了一句:“你去做你想做的事,我支持你。”
她不僅是口頭支持。這位才華橫溢的設計師,從此收起了自己的圖紙和野心,心甘情愿地,成了郭達這臺“追夢機器”最堅固的底座和后勤。
那件西裝,是她賭上全部家當的豪言
1987年的春晚,是郭達命運的轉折點,也是吳芳“總工程師”身份的第一次大考。
當時,一個節目臨時被斃,導演組十萬火急地找到了正在北京打拼的郭達,讓他救場。
機會千載難逢,郭達卻窘迫得說不出話——他連一件能上臺的像樣西裝都沒有。
在那個年代,置辦一身好行頭是筆巨款。吳芳沒有絲毫猶豫。她拿出了家里所有的積蓄,一說是150塊錢,另一說是三個月的肉票,這在當時幾乎是一個普通家庭的全部家當。
她跑遍市場,親自選料、畫版、裁剪,在縫紉機前熬了幾個通宵。
當郭達穿上那件嶄新、筆挺的西裝,準備登臺時,他不知道,吳芳在袖口的內襯里,悄悄繡上了一個祈求平安的繩結。
那年除夕,全國觀眾在電視機里看到了一個緊張又興奮的郭達。而吳芳,則帶著孩子回了娘家。因為家里,已經買不起一點像樣的年貨了。
一件西裝,榨干了一個家。
這件衣服,與其說是演出服,不如說是吳芳下的一張賭注,是她對全世界最決絕的宣告:我丈夫的夢想,比我們的年夜飯更重要。
他的身體是一座城,她是最警覺的守城人
隨著郭達在春晚舞臺上一炮而紅,成了家喻戶曉的笑星,這臺“機器”開始滿負荷運轉。
高強度的工作和連年熬夜,讓郭達的身體亮起了紅燈。吳芳的角色,也從最初的“投資者”,變成了最精密的“系統維護師”。
她對郭達身體的管理,細致到了令人咋舌的地步。
每次春晚彩排,她都會在郭達的演出服口袋里塞一張小紙條,上面寫著“勿久站”。衣服的內襯里,縫著她特制的草藥包,用艾草和決明子的味道幫他寧神定氣。
后臺的郭達,像一個被設定了精確程序的機器人。吳芳為他建立了“春晚生物鐘”:晚上八點前必須喝完降壓藥。九點十五分,準時補充葡萄糖水。
她把藥片分裝在不同的小格子里,貼上便利貼,寫著“飯后兩粒,別搞錯”。
甚至,當郭達演出完精疲力盡時,他的耳返里會傳來吳芳提前錄好的聲音:“深呼吸,放松,慢慢來……”
郭達在舞臺上揮灑自如,觀眾看到的是他的幽默。只有吳芳知道,驅動這份幽默的,是一個個藥盒、一張張字條,和一個女人二十年如一日的守護。
他的身體是一座城池,而吳芳,就是那個最警覺、最不知疲倦的守城人。
有些硬仗,必須由站在背后的人去打
吳芳守護的,不只是郭達的身體,還有他岌岌可危的事業。
郭達與蔡明的“黃金搭檔”深入人心,時間久了,外界的流言蜚語也隨之而來。這些風言風語,最終傳到了蔡明丈夫的耳朵里,引起了對方的極大不滿。
這是一個足以讓郭達事業崩盤的危機。如果處理不好,這對“黃金搭檔”可能就此解散。
郭達一個大男人,性格又憨厚,面對這種事,百口莫辯,急得團團轉。
所有人都以為吳芳會哭、會鬧、會質問。
她沒有。
她做了一個讓所有人都沒想到的決定:親自登門,去見蔡明的丈夫。
沒有抱怨,沒有猜忌,她坦坦蕩蕩地和對方進行了一次長談。她聊的不是兒女情長,而是兩位藝術家的合作多么不易,他們的友誼多么純粹,以及這些流言對兩個家庭的傷害。
她的磊落、真誠和高情商,徹底打消了對方的疑慮。
一場足以掀起軒然大波的危機,就這樣被她不動聲色地化解了。
郭達只負責在臺上逗樂觀眾,而臺下那些更復雜、更兇險的仗,是吳芳替他打的。
當機器停轉,生活才真正開始
2010年,演完小品《家有畢業生》后,郭達做出了一個決定:退出春晚。
人們惋惜,從此春晚少了一個“釘子戶”。但對吳芳來說,她的丈夫,終于回家了。
如今,年近七十的郭達,幾乎消失在公眾視野里。他和吳芳過著最平凡的生活,一起旅游,侍弄花草,讀書看報,偶爾參與一些不為人知的公益活動。
有網友在路上偶遇他們,說郭達老師狀態很好,人特別親和,總是笑瞇瞇的。
人們總是懷念郭達在舞臺上創造的那些經典瞬間,那些讓人捧腹大笑的包袱和金句。但很少有人知道,他最好的作品,其實從未在舞臺上演過。
那是一個由愛、犧牲、信任和智慧構建起來的,持續了一生的作品。
這件作品的名字,叫生活。
參考信源:
她原來就是郭達的老婆!難怪老公能上20次春晚,其實都和她有關——山河視聲2025-01-16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