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現實能夠忍受,復古就不會吸引人。
消費者喜歡復古跨騎,一定是對現在的跨騎不滿意了。技術在進步,不滿意的應該不是技術,因此只剩下對外形的不滿。
毫無疑問,復古首當其沖地是對外形的復古,然而,真正的復古并不應該是簡單地回到從前,而更應該與時俱進,舊瓶裝新酒,才是復古的最佳境界。
那么,哪些復古元素是必須的,哪些又需要與時俱進呢?
平坐墊、高手把、雙桶儀表、大圓燈、水滴油箱、打火棍。這些外形元素缺一不可,組合出一個完整的復古造型,如果缺少一個元素,就會有些缺憾。
150毫升排量是路通車的黃金排量,因此這兩年,推出了不少150跨騎,但引起關注的還是那幾個知名廠家出品的,比如鈴木悍道150、鈴木酷飆150、雅馬哈GT150、豪爵DN150和即將推出的本田CGX150。
可以看出,消費者關注的復古摩托車,基礎仍舊是品質,這也是消費者的底線,在此基礎上的復古,才能引起消費者的興趣。
復古跨騎恢復了舒適的坐姿。
相對于翹屁股、短尾巴的現代造型,平坐墊、高把手帶來了更加合理的騎行三角,對后座乘客也更友好。
合理的騎行三角有利于騎行安全,長時間騎行也不易疲勞,在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更容易實現人車合一的境界。
復古跨騎恢復了簡潔。
對于一個快速移動的交通工具,通過簡潔的儀表可傳達機器狀態的要素,高效實現人機交互,復古的雙桶儀表一目了然,圓形大燈也直截了當。
復古跨騎恢復了便利。
目前的電噴可靠性比較高,然而配一個打火棍,仍舊是極為實用的裝置。
雖然對于150級別的跨騎來說,掛上3擋推車也能打著火,然而終究還是沒有腳踩打火棍來得方便,并且跨上摩托車這么一踩,機器隨之轟鳴,人和機器之間交互所產生的愉快體驗無法替代。
復古跨騎恢復了協調。
任何一款產品在解決了可靠性問題以后的第二階段,會將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如何實現高效、安全上,摩托車產品也不例外。
在解決了基本的發動機變速箱問題后,人機工程則放在首位,因此這個階段的摩托車更加注重協調,而外形的協調反映了內在品質,所以這個階段的摩托車對人最友好,也是最好騎的。
我們發現,所有的復古都是對上世紀九十年代和二十一世紀初的摩托車的復古,而不是對上世紀五十年代左右的摩托車的復古,這是因為九十年代的摩托車正處于發展的第二階段,實現了比較完美的人機交互。
當摩托車進入第三階段時,廠家只能通過外形實現差異化。因此出現翹屁股、短尾巴、低把手等違背人機工程的摩托車。復古就是對這些設計的否定。
復古跨騎的內在配置與時俱進,才能達到舊瓶裝新酒的境界。
技術在進步,復古并不是簡單地恢復,而是通過舊瓶裝新酒,回到設計摩托車的初心。
對于消費者比較關注的幾款150復古摩托車,一些車型缺這個元素,另一些車型缺那個要素,留下一些缺憾。而這幾個車型卻有共同的槽點。
對150復古車型的建議。
第一,近一半的復古摩托車配置前碟后鼓。目前階段,摩托車已經從實用屬性向玩樂屬性過度,因此復古摩托車應全面配置前后碟剎。
第二,除了CGX150后輪為110,其他車型普遍采用較窄的輪胎,同樣基于玩樂屬性的要求,建議采用寬胎,特別是后輪應該更寬一些,增加接觸面積,提升安全。
第三,近一半的復古車型沒有配置ABS,或者只配置了前ABS。建議目前的復古車型均配置ABS,且是前后ABS。
第四,這幾款復古摩托車大多數沒有配置腳踩啟動裝置。真正的復古造型,還是應該配置這一靈魂部件。
既然是現在推出的復古摩托車,就應該采用現有技術,除了ABS,還可以適時推出TCS,甚至自動擋復古跨騎。
不知道廠家是否意識到,目前的小排量復古跨騎,不應止于外形的復古,而更應該回歸造摩托車的初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