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中國的新能源產品:電動汽車 (EV)、太陽能電池板、風力渦輪機、動力電池,正以領先的技術和誘人的價格,橫掃全球市場。
清潔能源產品制造超級大國
下圖來自2024年5月國際能源署IEA,顯示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jīng)濟體,在目前和未來在三個主要綠色技術領域的制造能力。
而涉及電動汽車和其他綠色技術所必需的關鍵礦物,全球供應和生產也出現(xiàn)類似的情況。全球超過一半的鋰和鈷加工處理是在中國進行的,幾乎所有用于電動汽車的石墨和稀土的冶煉也是在中國,并且中國的稀土對渦輪發(fā)電機至關重要。
全球清潔技術發(fā)展強國
根據(jù)國際能源署的數(shù)據(jù),2023年中國占全球清潔技術制造業(yè)投資的四分之三,盡管這一比例相比 2022 年,已經(jīng)下降了15%。2024年中國預計在清潔能源領域投資6760億美元(太陽能電池板、鋰電池和電動汽車)。是美國同期3150億美元投資的兩倍多,也遠遠超過歐盟的3700億美元。
這些巨額投資使中國擁有世界上清潔能源轉型所需的最先進制造技術,并且是關鍵礦物的最大供應國,同時又是最低成本的供應國。
根據(jù)國際能源署(IEA)的數(shù)據(jù),2023年中國生產的電動汽車占全球銷售的所有電動汽車的一半以上。電動汽車和工業(yè)用電池、風力渦輪機和太陽能電池板的全球制造產能也全部集中在中國。
中國太倉港等待出口的電動汽車,攝于2024年4月。
歐盟,如今困難重重。為了擺脫以往依賴單一能源供應國俄羅斯,這幾年付出的經(jīng)濟代價有目共睹。如今,又想對來自中國的清潔能源產品進行阻攔。但是,其本身無法生產出市場所需要的產品。以太陽能發(fā)電板為例,如今在歐盟安裝的太陽能電站電池板中,只有不到3%是在歐洲本土生產的,其余幾乎全部來自中國。
除去太陽能行業(yè),歐盟管理者們已經(jīng)看到了電動汽車、風能或基礎芯片生產的未來競爭格局。因此歐盟在4月份宣布對中國風力渦輪機制造商進行政府補貼調查,6月宣布大幅提高對來自中國的電動汽車的關稅,但無法改變事實,因為中國產品迅速迭代,技術和成本優(yōu)勢無人能及。高關稅可能會暫時保護本國制造商,但是終究拖延了整個歐盟向綠色能源的轉變,并最終增加社會的商業(yè)成本。
學者大衛(wèi)·維克多(David G. Victor)和邁克爾·R·戴維森(Michael R. Davidson)在今年布魯金斯學會的一篇論文中寫道,“毫無疑問,世界已經(jīng)變得過于依賴中國,尤其是在清潔能源經(jīng)濟的原材料方面,但應對中國的正確方式不應該是大規(guī)模提高關稅。華盛頓采取的措施,推高了中國進口商品的成本,使任何想要使用太陽能電池板或電池來減少排放的人都更難。試圖排除中國,而去實現(xiàn)綠色發(fā)展,這樣的策略將極大減緩能源轉型,且對環(huán)境不利。”
麥肯錫全球研究所(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8月14日發(fā)布報告稱,如果全球低排放技術的部署僅達到2050年實現(xiàn)凈零碳排放所需水平的10%左右,那么災難性氣候無法變化。特別是那些最貧窮的國家,自然災害將更加頻繁和嚴重,受到的打擊最大。
而作為世界第二大經(jīng)濟體的中國,毫不掩飾,就是希望出口更多的的“新三種”產品——電動汽車、鋰電池和太陽能電池板。而如果拒絕中國產品,那么降低全球氣候變暖速度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并最終增加本國消費和商業(yè)成本。美國和歐洲通過向本國制造商提供補貼,提高進口關稅,企圖縮小與中國在清潔能源技術產品方面的差距,目前看上去僅是一時之策,并終以失敗而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