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術在誕生早期,不同工藝從不同方面開發出攝影術的潛力,及至膠片誕生,攝影術的工藝趨于穩定,而數字技術的誕生,則使攝影的未來充滿各種可能性。
01.
19世紀的古典攝影工藝
攝影術基于光學現象、照相器材和感光材料的共同作用。光學現象即《墨經》記載的小孔成像原理,照相器材源于暗箱。1839年,攝影術發明的標志是發明感光材料。
尼埃普斯的日光攝影法最早使用瀝青作為感光材料,但是感光度太低,曝光時間漫長。在與達蓋爾合作并經后者改進后,最終完成為達蓋爾銀版攝影法。這種金屬版攝影法,可以獲得獨版左右顛倒的清晰正像。
奧諾雷·杜米埃繪制的《一種用 于實現優美姿態的新過程》。 因 為曝光時間長,早期的肖像攝影 需 要在身后放置防止身體抖動的 支架。
而塔爾博特發明的卡羅式攝影法雖然畫面模糊,卻可以由負片得到正像。 正負像系統作為重要特征之一,貫穿自攝影術發明至膠片時代,數字時代的照片中正負像效果依然可見。
作為攝影術早期研究者之一,巴耶爾在當時并沒有獲得法國科學院足夠的重視,但是他在同一時期的研究形成了另一種技術特征。巴耶爾的攝影術是基于紙質材料的正像照片,紙基照片這一點與塔爾博特的方法相似,正像又符合達蓋爾銀版法的特征。
安布羅法濕版工藝,可以實現正負像系統,如果使用透明玻璃板,只要在背面墊上黑紙便可以呈現正像。
1850年,弗雷德里克·斯科特·阿徹(Frederick Scott Archer) 發明濕版火棉膠法,不僅具備非常好的清晰度,而且可以使用透明玻璃板獲得負像,照片可以有效復制和傳播。因此濕版火棉膠法迅速成為最流行的攝影術,配合濕版法流行的印相工藝是蛋白工藝。由于濕版法使用起來過于繁瑣,二十多年之后,被成熟的干版工藝所取代。
另外,藍曬印相、碳素工藝、鉑鈀印相等工藝也是那一時期非常重要的技術。
約翰·湯姆遜使用濕版火棉膠工 藝拍攝的《滿族新娘》(1871)
02.
屬于膠片時代的20世紀
19世紀80年代末期,紙基膠卷開始商業生產,經過幾年的改良,1895年現代意義的膠卷誕生,攝影術的20世紀是屬于膠片的時代。
最早的感光材料基本都屬于色盲片,即對部分色彩不敏感,膠片時代全色片發明后,基本對所有色彩都感光。早期感光材料普遍感光度偏低,曝光時間較長,但是到20世紀感光度不斷提高,從世紀初的ISO20,到20世紀80年代已經達到ISO1600~3200。膠片的顆粒度也隨著技術進步,可以獲得微粒效果。
彩色攝影逐漸成熟,1904年由法國的盧米埃爾兄弟發明的奧托克羅姆膠片,是最早可商用的彩色感光材料,柯達克羅姆膠片和彩色負片進一步普及彩色攝影。
柯達克羅姆膠卷
膠片的誕生,配套使用的相機也獲得進化。干版工藝之前,因為感光度低,曝
光時間長,相機是沒有快門的,移除和裝回鏡頭蓋即可控制曝光。隨著感光度的提升,快門成為相機結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機身的改變主要體現在體積的小型化和便攜化,折疊式相機、旁軸測距相機、雙鏡頭反光相機、單鏡頭反光相機先后發明。
1913年,德國照相機設計家奧斯卡·巴納克成功研制出一臺可使用35mm電影膠片、可拍攝 24×36毫米規格底片的小型相機,從此開啟了相機35mm畫幅規格和小型旁軸相機的傳奇之路。
03.
20世紀后期崛起的數字技術
1975年柯達公司的工程師史蒂文·薩松 (Steven Sasson)發明了第一臺數字相機。這臺相機屬于實驗室的工程樣機,并未推向市場。
史蒂文·薩松 (Steven Sasson)和他的數碼相機工程機
相機數字化的先聲是機身的電子化,測光系統算是較早的電子化器件,之后曝光系統、對焦系統、取景系統、感光材料、影像存儲系統、機身結構都開始數字化。
在測光系統電子化后,曝光系統在手動曝光的基礎上,自動曝光系統開始在不同品牌的相機上出現,現在常用的光圈優先、快門優先、程序曝光均是從這一時期開始商用。機械快門向電子快門轉變也將逐步實現。
20世紀80年代最重要的革新當屬自動對焦技術。美能達最早推出實用的自動對焦相機,佳能隨后更換了全電子卡口,成為后世鏡頭與機身通訊技術的標準。
佳能早期研發的自動對焦鏡頭
第一臺成熟的自動對焦相機美能達a7000
柯達DCS100數字單反相機
2000年后,數字感光元件逐步成為民用相機的主流技術,數字相機的形態接近完成。2010年前后,奧林巴斯、松下、索尼等廠商開始去除單反相機的反光板結構,并將取景器電子化。
早期的感光元件單像素畫質有限,感光元件面積大,意味著畫質更好,相機廠 商以膠片規格宣傳畫質效果。 近年來技術進步,使得感光元件的面積與畫質獲得平衡,部分廠商例如富士開發的135和中畫幅系統主要以APS-C和富士G格式畫幅為主。 近十年,手機攝影的畫質也獲得了質的提升,軟件也令手機攝影獲得更多可能。 如今數字攝影所經歷的技術變化,類似古典工藝向膠片轉型時的探索,感光元件也不再拘泥于膠片規格,進化出新的形態。
富士首款搭載機身防抖的中畫幅(傳感器尺寸43.8 x 32.9mm)無反相機GFX100
節選自《攝影之友》2019年8月刊
專輯《攝影術180年: 靜觀傳承百年的影像視野》
編輯:崔崔崔 文:聶景
轉載請聯系授權
點 擊 圖 片 閱 讀 全 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