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全西安的人似乎都涌向了同一個地方,買“肉夾饃”↓↓↓
沒錯,靠著超萌外表和“胡說八道”的制作過程,這個爆火出圈的文創萌物絨饃饃,已經被許多人列入了來西安的必打卡選項。
實地探訪一番,發現買“絨饃饃”的人還真是不少。
PART。1
“你要純瘦還是肥一點”
“饃要干的還是軟的”
“你要打包還是帶走”
選饃,切肉,夾饃,打包,最后還要來上一勺肉湯,一個嶄新的“絨饃饃”就在店員小哥一本正經胡說八道之中完成,遞到了顧客手里。
甚至還配了真·夾饃同款專用紙袋,看起來太像那么回事啦!
以肉夾饃為原型的“絨饃饃”,到處都是萌點。
毛絨絨軟綿綿的手感,甜美的笑容,甚至還帶著“虎背鐵圈”的焦邊,乍一看,除了比真肉夾饃小一圈外,還原度極高。
里面的“肉”還能通過魔術貼固定或取下,甚至可以替換成菜夾饃,主打一個貼合實際。(但是去的那天菜夾饃已經售罄了)
這家特殊的“夾饃店”,位于大唐不夜城銀泰A館臨街商戶。即便大中午是大唐不夜城人流量正少的時候,這里也得排個里三層外三層的隊,才能買到。
隊伍分為兩排,左側是售賣窗口,右側則是表演窗口,許多人買了沒走,專門再排一次隊,只為體驗一次專屬的“過家家”。
毫無疑問,如今的“絨饃饃”已經成了大唐不夜城的頂流。
這家售賣超萌肉夾饃的文創店名為“大相文博”,今年6月15日,第一批毛絨碳水“絨饃饃”正式上線,在擁有位于銀泰的線下店之前,就已經在線上席卷成了一股潮流,甚至遠銷海外。
目前,絨饃饃已經銷售超過一萬單,此前大相文博旗下的另一個“絨化”系文創“塔舅”也深受大家喜愛。
PART。2
擁有“絨饃饃”的人,已經率先完成了一輪和城市的互動。
前段時間,有網友發布:西安地鐵6號線,誰拿走了我肉,給我出來?
起因是一位網友在西安地鐵6號線上,把剛買的“絨饃饃”中間的“肉”給擠丟了,視頻一經發出,旋即收獲了五十多萬的點贊。
這邊肉剛丟,那邊就有人撿到,只不過發現時IP已經閃現到了山東。
無疑,這一個偶然的事件,讓絨饃饃走到了更多人的視線當中。無論是對傳統飲食文化有興趣,還是追求個性表達,想擁有同款“絨饃饃”的熱情都從千年古都發散到了全國各地,一場偶然,就這樣演變出來了一個爆品。線上線下甚至出現了一“饃”難求的銷售態勢。
目前,各種文創產品已經是各大景點的常規賽道,盲盒、掛件、超萌玩偶到各種類型的冰箱貼,層出不窮,幾十塊的均價,成了游客手里最有性價比的“來過”的證明。
只是,照搬當地知名文物或地標的文創,已經在時不時就脫穎而出的“怪東西”“美東西”之中變得平庸。
絨饃饃之外,甘肅省博物館的銅奔馬毛絨玩具、故宮博物院的圣旨筆記本和御用行李牌,都成了大家爭相購買的“顯眼包”,而南京博物院的芙蓉石蟠螭耳蓋爐冰箱貼、咱陜西歷史博物館的金鸞銜綬鏡,又以美貌出圈。
從束之高閣的古董,到社交平臺上的“網紅”,如今的文創產品已然重塑了“紀念品”的概念,用互聯網語言講述著文物的前世今生。
更為可貴的是,出周邊出文創已經不再是旅游景點的特權,從街景到食物,再到方言,值得紀念的旅程之中,每個小小碎片都有了值得相配的小物件。
而像是“絨饃饃”這樣,既結合了獨一無二的飲食文化,又有大家趨之若鶩的潮玩屬性,還有話題度,變得搶手也是勢在必然。
據了解,除了經常斷貨的掛件外,小到包包、大到抱枕的各種版本“絨饃饃”都會制作出來;而咱西安的美食也不止是一種,主創團隊未來還會繼續開發“絨化碳水”系列,將更多本地美食做成毛絨玩具。
從杜虎符、獨孤信印、皇后璽的長安通,到兵馬俑手辦、唐妞公仔、鎏金葡萄花鳥紋銀香囊,西安的文創歷來都很受大家歡迎,而當文創被更多創意點燃,西安就不只是一個千百年歷史底蘊,但稍顯曲高寡合的城市了,更多著眼于生活日常的細節,也讓西安的文創之路越走越寬。
那么,你都買過哪些有意思的文創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