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MTT
走進基準故事
中低能X射線空氣比釋動能
副基準裝置
三線建設時期,中國測試技術研究院作為保存備用國家基準、標準和開展尖端測試技術研究的第二基地,始建于大邑縣鶴鳴山。
建院以來,共建立和保存了涉及幾何量(長度)、熱工(溫度)、力學、電磁、無線電、時間與頻率、光學、化學、聲學、電離輻射等十大計量領域的國家基準、副基準36項,占全國現有總數的1/5,是國家量值傳遞和溯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10~60)kV X射線空氣比釋動能
副基準裝置
測量范圍:(0.01~0.1)Gy/min
不確定度范圍:Urel=0.56%(k=2)
(60~250)kV X射線空氣比釋動能
副基準裝置
測量范圍:(0.01~0.1)Gy/min
不確定度范圍: Urel=0.48%(k=2)
比對結果:
2023年參加中低能X射線空氣比釋動能計量比對,量值復現比對結果在不確定度范圍內一致,比對結果可以接受。
(10~60)kV X射線空氣比釋動能副基準裝置和(60~250)kV X射線空氣比釋動能副基準裝置最早建于我院大邑實驗基地,由張友德帶領團隊于1986年12月建成,原名為“(10~50)kV X射線照射量副基準裝置”和“(60~250)kV X射線照射量副基準裝置”。經過2012年單位技改并申報,于2017年8月被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正式批準更名為如今的名稱,保存于我院中低能副基準實驗室。
步入21世紀,隨著國際計量標準的更迭,空氣比釋動能以其理論上的優越性與實踐中的便捷性,逐漸成為輻射計量的主流,以張園月為代表的基準維護團隊將目光投向空氣比釋動能的研究,目的是讓這兩套基準裝置適應時代發展需求,應用于更廣的輻射計量領域。
“在低能電離室測量始終達不到要求的那段時間里,張老師成天待在實驗室一遍又一遍地實驗測量,功夫不負有心人,最終找到了問題所在。我們從他身上看到了一個計量人應有的執著和堅毅。”現基準維護負責人楊乾回憶道。最終,他們不僅攻克了技術難關,更實現了基準裝置的全面升級,讓精準測量邁上了新的臺階。
中低能副基準實驗室前主任 張園月
如今,張友德、張園月等老一輩基準維護人雖已漸漸退居幕后,但他們的精神卻薪火相傳,激勵著新一代計量人繼續前行。輻射研究所中低能副基準實驗室的4名科研人員堅持計量為本的工作理念,發揚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風,延續創新開拓的工作精神,在輻射計量領域大膽探索,承擔了多項國家和省重要科研任務。
新一代基準維護團隊成員
從左至右依次為:段偉康、范杰、楊乾、許詩朦
升級改造完成以來,基準團隊瞄準國民經濟需求,在人們重點關注的放射治療、放射診斷、輻射防護、環境監測等領域積極拓展,開展相應輻射儀器的量值溯源技術研究工作,并完成制定國家計量檢定規程和校準規范6項,公開發表高質量論文5篇,國家基準比對2項,四川省比對3項,取得了豐碩的科研成果。
未來,隨著輻射計量技術的不斷發展和精進,以及放射治療診斷需求的持續加大,水吸收劑量測試將扮演更為重要的角色。對此,中低能X射線空氣比釋動能副基準裝置也將在現有基礎上,進行更深層次的升級改造,以更加精準、高效的姿態,服務于國家戰略和人民健康。
輻射研究所【供稿】
《中國測試》雜志社【編排】
【征文】系列
【會議征稿】
【會議邀請】系列
【期刊】系列
【科普】系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