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工業化,是國家現代化發展的顯著特征之一,也是從傳統農業社會向現代工業社會轉變的過程。
在當今世界有七個國家可以稱為“工業強國”,他們分別是美國、法國、德國、日本、韓國、加拿大以及英國。
這不禁讓人有些疑惑,制造業總值占全球35%的中國,明明體量已經超過了七大工業強國,但為何還停留在“工業大國”的層次呢?
七大工業強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后,世界各國紛紛埋頭發展,而撈到了不少好處的英美兩國,在工業發展上更為迅猛。
美國于1955年實現了工業化,而作為全球頭號工業強國的英國,它早在19世紀上半葉就憑借瓦特蒸汽機、機器制造業,實現了工業化。
緊隨其后的是德法兩國,得益于優越的地理位置、豐富的資源,以及早期的殖民擴張帶來的人口,使他們都在六十年代末成為了工業強國。
最后的加日韓三國,他們工業的崛起都是在二戰中后期,并在進入21世紀之前全面實現了工業化。
在回過頭來看中國,雖然近二十年來,我國各方面發展都有明顯的進步,但時至今日我們依然沒有實現全面工業化。
大國而非強國
我國一向被稱為電力大國,每年發電量能排在全球第二名,僅次于美國,但卻只是“電力大國”而不是“電力強國”。
我國每年的鋼鐵產量在全世界排名第一,其中粗鋼產量更是超過全球產量的50%,但我們依然只是“鋼鐵大國”,而不是“鋼鐵強國”。
我國的鐵路里程為121000千米,在全球排名第二,僅次于美國的228128千米,但我們依然不是“鐵路強國”。
在當今世界,全球現代工業體系分為39個工業大類、191個中類、525個小類,主要工業技術有100種。
其中,美國有80項技術很強,包括飛機制造、航空發動機、滾動軸承制造、電子計算機制造等等。
但美國也有20項技術是空白的,就比如現在手機中常見的OLED顯示屏、復合微球、光刻機等。
日本和德國有20項技術很強,包括半導體設備、光學技術、超精密加工機床等等,但其余的80項技術,要么是不夠先進、要么是壓根就沒有。
至于剩下的幾個工業強國,他們擅長的技術領域分別不超過10個,也就是說他們并不是全面發展。
反觀中國,我們不僅覆蓋了全部的工業體系,還掌握了現有的100種主要技術,是全球工業體系最為完整的國家之一。
甚至就連那525個小類,我國不僅全部涵蓋在內,其中更是有220多種的產品產量常年位居全球第一。
然而,即便中國的工業產品產量,已經超過了七大工業強國的總和,但我們依然不是工業強國,而類似的言論幾乎成為了業界共識。
全面發展
的確,在這些工業強國的印象里,中國的工業發展主要集中在“勞動密集型”的低端產業,這些產業只需要付出人力、物力、財力就能達到,但技術層面卻得不到長足的進步。
反觀這七大工業強國,美國在人工智能、芯片研發、航空等方面遙遙領先;德國和日本在汽車工業、數控機床、精密電子等領域,占據了舉足輕重的地位,因此他們便將自己認定為高端產業的領導者。
但他們不知道的是,現在的中國已經不是一百年前的中國了。
雖然在飛機制造、太空科技上我國還與美國存在差距,但我們的人工智能、生物醫學、納米科技都在不斷推進。
所以我國并不像美國那樣,拋棄低端產業,只保留高端產業,我們要做的就是全面發展。
雖然汽車工業、數控機床我們還不如德國、日本,但近年來各大車企都在各自的領域實現突破,而且如果單論新能源技術的話,中國早已將他們甩在了身后。
除此之外,德國、日本還沒有自主設計和制造的核武器,所以更準確的來說,他們在工業上的優勢已經微乎其微。
不過,也正是因為這種全面發展,才導致我國遲遲沒有躋身工業強國的行列。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從外界列舉的對比來看,他們只會拿自己擅長的領域來跟我們相比,這顯然是不公平的。
作為全球工業體系最完整的國家,我國不會捧高踩低,更不會將弱勢的產業轉移到國外,而這就導致我國無法將每個領域都做到全球第一。
但還有一個最關鍵的問題就是,成為工業化國家的前提就是先成為發達國家,因為那七個工業強國都是發達國家。
由此可見,我國想要實現全面工業化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畢竟光是我國的人口都能抵得上這個七個國家的總和,所以成為發達國家的進程也必將十分緩慢。
不過,截至目前,我國已經完成了基本工業化,目標是在2035年時實現全面工業化,這不僅需要政府的領導和指引,更需要每個公民的努力和配合。
對于我國究竟是工業大國還是工業強國,網友們都給出了各自的理解。
有人說,大智若愚有一定的好處,被稱為工業大國首先就不會讓自身驕傲自大、止步不前,更不會讓人失去目標。
等到自身完全強大起來,讓外人都為之震撼時,至于是不是“工業強國”就已經不重要了。
也有人說,全面發展的弊端是顯著的,它會使其他國家全面萎縮,這對進出口貿易是種影響,不利于自身的發展,所以應該在互利共贏的基礎上共同發展。
的確,外界的評價是一時的,強國的基礎不僅要看規模,更要看高度、難度和精度,在當下變幻莫測的國際環境中,我們應該“取其精華、棄其糟粕”,意識到自身的不足,從而奮勇前進、提升動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