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28日,由中國工藝美術學會《雕塑》雜志社、浙江菜根科技產業發展有限公司主辦的“2024(中國?東陽)第二屆中國雕塑產業發展大會暨2024全國高校畢業生優秀雕塑作品展”,在浙江東陽木雕小鎮盛大開幕。中國工藝美術學會駐會副理事長任建新出席開幕式并致辭。出席開幕式并致辭的嘉賓還有東陽市政協副主席、發改局局長蔣國威,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陸光正,《雕塑》雜志社社長范偉民。
東陽市政協副主席、發改局局長蔣國威致辭
任建新副理事長在致辭中講到:今天,我們齊聚在美麗的浙江古城東陽,共同見證“2024(中國·東陽)第二屆中國雕塑產業發展大會”的盛大開幕,以及“2024全國高校畢業生優秀雕塑作品展暨浙江歷史經典產業特色小鎮泛雕塑藝術交流展”。在此,我謹代表中國工藝美術學會,對本次活動的舉辦表示熱烈祝賀!向致力于弘揚中國雕塑藝術創作、中國雕塑產業發展、中國雕塑人才培育的各院校、機構、專家、學者以及來賓,表示崇高的敬意!同時,對本次活動的主辦方,表示由衷的欽佩!
今年,正值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今年7月底,工業和信息化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文化和旅游部,三個部委聯合發布了《關于推動工藝美術行業傳承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其中,將雕塑排在工藝美術行業的第一位。《意見》提出了以“市場主導,政府推動”的運作方式,為推動工藝美術產業發展推出了一系列舉措,這些都為推動中國工藝美術行業緊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走好產業高質量發展之路、實現創新性提供了政策支持,同時,也為我們舉辦“中國雕塑產業發展大會”確定了時代使命。本次活動就是響應國家政策、推動行業發展的有力舉措,具有深刻而廣泛的現實意義與社會影響。
《雕塑》雜志作為活動的主辦方之一,近30年來一直致力于中國雕塑藝術領域的推廣與發展,創造了一系列藝術品牌活動,舉辦高端藝術展覽,宣傳報道行業發展,促進學術理論研究,總結表彰藝術案例,鼓勵雕塑藝術創作,組織培訓研學考察,對接國際國外交流,為中國雕塑行業發展做出的貢獻有目共睹。特別是中國雕塑論壇和全國高校畢業生優秀雕塑作品展,更是突出的活動品牌,為推動中國高校雕塑與公共藝術、設計造型藝術的教育教學與理論研討、經驗交流,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當前,我們正處在一個偉大的時代,中國工藝美術與雕塑產業也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在黨和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全行業的共同努力下,我們中國的雕塑產業有著美好的未來。建議重點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強人才培養,推動雕塑教育與產業需求的緊密結合;二是推動技術創新,加大研發投入,引進先進技術,實現材料、工藝、設備的創新發展;三是促進產業融合,推動雕塑產業與旅游、文化、教育等領域的深度合作;四是加強國際交流,提升中國雕塑的國際影響力。
最后,感謝為本次活動辛勤付出承辦方和工作人員!預祝本屆活動取得圓滿成功!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陸光正致辭
《雕塑》雜志社社長范偉民致辭
頒獎環節中,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陸光正、錢紹武藝術研究院院長錢瑞澤、《雕塑》雜志社社長范偉民,分別向王洪博(陸光正工藝獎獲得者)、王健權(錢紹武學術獎獲得者)、曾慶宗(范偉民設計獎獲得者)頒發了獎杯與證書,其他嘉賓為獲得銀獎與銅獎的15位同學頒獎,以表彰學生在創作中的付出的心血,鼓勵他們在未來創作更多的優秀作品。
錢紹武學術獎頒獎
陸光正工藝獎頒獎
范偉民設計獎頒獎
銀獎頒獎
銅獎頒獎
銅獎頒獎
北方工業大學公共藝術研究所、西安美術學院雕塑系、西安建筑科技大學藝術學院、南京大學美術與書法學院代表與木雕小鎮建立了合作關系,進行了教學培養及畢業生就業實習基地的授牌,為高校雕塑教育與文化藝術園區進行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做出了積極嘗試。
北方工業大學公共藝術研究所創作實習基地揭牌
西安美術學院雕塑系創作實習基地揭牌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藝術學院創作實習基地揭牌
南京大學美術與書法學院創作實習基地揭牌
“2024(中國?東陽)第二屆中國雕塑產業發展大會”系列活動開幕
主題分享環節:北方工業大學藝術學院教授喬遷在《公共藝術如何助力區域發展》中,以大量事實案例闡釋公共藝術如何促進所在區域的社會效益發展,帶動文化進步與經濟效益提升,成為帶動空間生產的有力引擎、區域發展成熟的標志。景德鎮陶瓷大學雕塑系主任羅瑾分享了《有“煙火氣”的陶瓷雕塑藝術》,介紹了景德鎮陶瓷大學如何邀請民間藝人、工藝美術大師、非遺傳承人及各大美院知名專家和學者授課,形成多元化教學形式、制作方式以及工藝流程面貌。浙江廣廈建設職業技術大學專職教授陳國華作了《藝術讓生活更美好》的演講,結合自己的創作感想,分享了藝術如何更好地融入百姓生活,讓生活更美好;同時認為審美水準提高了,人的精神境界也會提高。
北方工業大學藝術學院教授喬遷主題演講
景德鎮陶瓷大學雕塑系主任羅瑾主題演講
浙江廣廈建設職業技術大學專職教授陳國華主題演講
圓桌交流環節:中國工藝美術協會木雕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張玉海作為主持人,圍繞“藝術+生活”的主題,就藝術生活化、生活藝術化、當代藝術設計與大眾生活等方面進行了闡釋。四川音樂學院黨委常委、副院長牟文虎,東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雕塑系主任李烜峰,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雕塑系主任陳輝,《浙江工藝美術》雜志執行社長兼總編輯郭城,浙江省工藝美術大師陸挺豐,5位與會嘉賓圍繞“藝術+生活”主題,就藝術是生活的表達、藝術是生活的調劑、藝術是生活的啟示、藝術是生活的傳承等方面分析,認為藝術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藝術讓人們在尊重和理解中使生活更精彩。
圓桌交流環節左起:張玉海 牟文虎 李烜峰 陳輝 郭城 陸挺豐
藝術+旅游主題
錦舍文旅CE0陳卓作了主題為《星宿高田:從民宿集群到旅游目的地的運營實踐》的分享,以高田坑村為例,介紹了打造華東最佳觀星地、裸眼觀銀河的千年古村落實施與運營情況。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王永健以《日本藝術介入社區營造的實踐、反思與啟示——以瀨戶內、越后妻有和黃金町三個藝術祭為例》,通過藝術項目創造新的文化景觀為社區發展注入新的動力源,引起社區民眾興趣,為社區的再造提供新的思路、創造新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改變當地人的生活。東陽菜根產業運營有限公司總經理尹紅進介紹了《新時代旅游消費觀念改變與東陽木雕小鎮的機會實踐》,分析了當前旅游消費市場觀念的轉變,提出“文創+文旅=造物奇市”“教育+文旅=研學旅游”理念,介紹了木雕小鎮以旅彰文、以文促旅、打造三角最具品牌影響力的休閑輕度旅游目的地的相關情況,倡導說走就走的旅行。
錦舍文旅CEO陳卓主題演講
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王永健主題演講
東陽菜根產業運營有限公司總經理尹紅進主題演講
藝術+人才主題
中國美術學院雕塑系主任錢云可在《學院木雕教育與人才培養思考——以中國美術學院為例》中,提出木雕教學與創作面臨的幾個問題,如傳承與發揚、技術與藝術、AI技術與三維打印等,分析了回歸手藝身份、探討東方物性、感悟創作方法、強化材料品質的木雕人才培養應遵循原則。河北美術學院雕塑系主任張華在《跨界融合與創新:新質生產力驅動下的雕塑藝術教育與韓國當代雕塑教育的啟示》中,分析了新質生產力驅動下的雕塑教學的變化,以及韓國當代雕塑教學與創作情況。浙江廣廈建設職業技術大學工藝美術學院院長王曉平在《基于民族文化傳承的職業本科工藝美術專業人才培養》中,著重介紹了“傳承非遺技藝,聚焦民族美學,深化產教融合,培養創新人才”的教育教學體系以及“大師引領、巧匠引領、賽展引領、文化引領、榜樣引領”的人才培養模式。
中國美術學院雕塑系主任錢云可主題演講
河北美術學院雕塑系主任張華主題演講
浙江廣廈建設職業技術大學工藝美術學院院長王曉平主題演講
圓桌交流環節:由《雕塑》雜志主編朱尚熹擔任學術主持,設置了三組圓桌論壇交流:第一組、朱尚熹《雕塑》雜志主編(主持人),湖北美術學院雕塑與公共藝術學院副院長譚煒,山東藝術學院美術學院副院長池灝,魯迅美術學院雕塑藝術學院院長洪濤,西安美術學院雕塑系主任陳曉春,北京工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雕塑系主任李惠東;第二組、廣州美術學院雕塑與公共藝術學院院長陳克(主持人),四川美術學院造型藝術學院雕塑系副主任尹代波,鄭州大學美術學院雕塑系主任解少勃,河北美術學院雕塑與公共藝術學院院長甄亞雷,閩江學院美術學院雕塑系主任鄭彥民,南開大學濱海學院雕塑專業主任龐渤;第三組、中國藝術研究院雕塑院常務副院長郅敏(主持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學藝術學院副院長姜濤,廣西藝術學院造型藝術學院副院長魏楊博文,天津美術學院雕塑系主任趙展,南京藝術學院實驗設備管理處處長尹悟銘,大連理工大學雕塑專業教研室主任劉海岸。
圓桌交流環節左起:朱尚熹 譚煒 池灝 洪濤 陳曉春 李惠東
圓桌交流環節左起:陳克 尹代波 解少勃 甄亞雷 鄭彥民 龐渤
圓桌交流環節左起:郅敏 姜濤 魏楊博文 趙展 尹悟銘 劉海岸
與會嘉賓遵循“藝術+新質生產力”的會議主題,就“藝術+人才”進行探討,主要內容包括:1、雕塑藝術教育與創新思維的培養,探討雕塑藝術教育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審美能力,以及這些能力如何轉化為實際工作中的創新力;創新教育實踐中如何結合藝術元素,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問題解決能力。2、雕塑藝術人才的市場需求與培養策略,分析當前文化產業對藝術人才的需求,以及藝術教育應如何調整培養策略以滿足市場需求;討論企業如何招聘、使用藝術人才,以及雕塑藝術教育應如何與企業需求對接。3、雕塑藝術教育與跨學科融合,探討雕塑藝術教育如何與其他學科(如科技、商業、人文等)融合,培養跨學科的綜合性藝術人才;分享跨學科教育案例,展示雕塑藝術與其他學科結合的創新成果。4、雕塑藝術教育的心理學基礎,研究雕塑藝術教育對個體心理發展的影響,以及如何通過藝術教育促進學生的情感、認知和社會性發展;討論藝術教育中的心理學原則,以及如何運用這些原則提高教育效果。5、雕塑藝術教育的未來趨勢與挑戰,展望藝術教育的發展趨勢,分析面臨的挑戰和機遇,討論藝術教育如何適應快速變化的社會和經濟環境,以及如何培養未來社會所需的具有創新精神和跨界能力的雕塑藝術人才。
“浙江歷史經典產業特色小鎮泛雕望藝術交流展”,展出國家級、省級工藝美術大師以及青年手工人才的木雕、竹編、竹根雕、青瓷、龍泉寶劍、銅藝、磚雕、核雕、石雕、甌塑等方面的60余件作品,代表著中華五千年文化傳統遺留下來的生產方式,彌顯珍貴。作品體現出每一件手工藝制作的不統一、不規則,承載著創作者特有的情感和個性特點。每一件手工藝品都是全世界獨一無二的個性存在,既是可欣賞的藝術品,更是承載了中華民族歷史與精神的紀念物。
獲獎作品
《她的手》系列 劉粵嬌(廣州美術學院)
《她和她的貓》朱逸 (中國美術學院)
《游牧在別處》陳姿嘉(天津美術學院)
《鏡中世界》馮鵬翔(鄭州大學美術學院)
《同音共律》門琬凝(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空間折疊系列》王璐瑤(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尺、寸、度》朱嘉璐(大連藝術學院)
《月下瑤臺》楊昊(廣西藝術學院)
《穿梭在其中》廖偉倫(廣州美術學院)
《生的輪回》林哲正(中國美術學院)
《身既死兮神以靈》系列 劉禧洋(廣州美術學院)
《自樂班》楊睿(西安美術學院)
《根脈》于長泰 山東藝術學院)
《長生樹》系列 盧修齊(中國美術學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