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洞村,是建設部和國家文物局于2003年11月聯合命名的首批十二個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之一,以江南第一風水村聞名遐邇。
朋友,你想要閱讀到明朝關于武義人的最早古文,那真得去趟郭洞村。
“郭洞有古書。”何氏二十一世孫、90歲何云好老人這么說。只要您愿意,老人家還會帶你去祠堂看看。
村中何氏宗祠珍藏的《雙泉何氏宗譜》(以下簡稱何氏宗譜),其收錄的世上唯一、十分完整的明朝洪武《誥授中順大夫原任長沙太守何公傳》,距今622年了,具有較高的文獻和歷史文化研究價值。
一
這篇《誥授中順大夫原任長沙太守何公傳》(以下簡稱《太守何貴傳》)結構完整,文章有標題、敘言、正文、落款時間、作者以及抄寫人。敘言每行22個字,5行半共92個漢字;正文每行23字,23行半共868個漢字,全文合計960個字。
《太守何貴傳》真實地記錄了在封建王朝統治下,武義鄉村的一介布衣走上仕途的全過程:郭洞村人何貴,郡縣薦賢舉明經科,用平津侯故事。詔金馬門。授福建汀州府知府。調湖廣長沙守。
《太守何貴傳》的重要歷史價值體現在:填補了明代《長沙府志》洪武八年至建文四年無“職官姓名”記載的一個歷史空白點。
歷史告訴我們:太祖朱元璋建立起了統一的明王朝。太祖封第八子朱梓為潭王,下令在長沙建造了潭王宮。
洪武十八年,朱梓正式就藩于長沙府。二十三年,因潭王妃的父親和兄弟涉及到宰相胡惟庸謀反案被誅殺。這一事件使潭王朱梓感到極度不安。潭王知道刑法嚴酷,有“連坐”之罪。當太祖宣召潭王入宮,驚恐萬分的朱梓竟然緊閉潭王宮門與王妃一同自焚。
一時間,長沙成了藩王的權力空虛之地。恰恰這時,武義人何貴登上了“洪武盛世”的末班車,成了湖廣長沙太守。
當時的長沙,藩王權力缺失,太守一手遮天。據《太守何貴傳》記載:“長沙居江漢上游,南國風化猶有者,公出其所,以治汀(州)者治之。輕車熟路。”太守何貴治理長沙的確有章法、有成效。
洪武三十一年六月二十四日,明太祖朱元璋駕崩。遺詔長孫朱建文繼承皇位,諸王不服啊。宮廷斗爭加劇,明太祖朱元璋分封的二十多位藩王在全國各地屢屢造反。建文元年,朱元璋第四子燕王朱棣打著“奉天靖難”的旗號,舉兵靖難直逼南京。四年,成祖朱棣繼承皇位。
谷王朱橞因獻城有功,封為長沙王。按《明外史本傳》記載:“長史虞廷綱諫之,朱橞反誣虞廷綱誹謗,斬之。”“忠誠伯茹瑺歸里不謁橞,下詔獄死。”
聽聞谷王殘暴,太守何貴趕在朱橞到達長沙之前,早早的向皇上提出了“請辭”。據清嘉靖九年《武義縣志·政績》:太守何貴“會靖難,詔下掛冠歸。”
二
閱讀《太守何貴傳》注意到標題“誥授中順大夫原任長沙太守何公傳”中的關鍵詞“誥授”,以及人物關鍵詞“何公”。
歷史常識告訴我們:誥是古代帝王對臣子的命令。也是帝王任命官員的專用文書。誥授:指朝廷用誥命授予官職或封號。
明太祖朱元璋誥命授予中順大夫何貴長沙太守,這是武義郭洞村歷史上的王者榮耀。
何公貴,明初武義太平鄉郭洞村人。他是郭洞雙泉何氏二世祖。他飽讀儒家經典,是村中耕讀傳家的杰出人物。
據《汀州府志》《武義縣志》《武川備考·何太守傳》《何氏宗譜》記載:洪武年間明太祖朱元璋屢詔舉天下賢才。“郡縣薦賢”推舉何貴“遂以明經(科)。召至京師。用平津侯故事。詔金馬門。”步步高升,洪武二十九年(公元1396年)“徵授福建汀州府知府。”青云直上,戊寅(公元1398年)“調守湖廣長沙。”俸祿二千石。又三年“遂引疾上疏得請歸”,解甲歸田,衣錦還鄉。
閱讀《太守何貴傳》注意到落款時間“旹洪武三十五年歲次辛巳孟陬吉旦”中的關鍵詞“洪武三十五年”。
看明初皇帝的年號干支紀年:
明太祖朱元璋:
從洪武元年戊申即公元1368年啟,至洪武三十一年戊寅即公元1398年。
明惠帝朱允炆:
從建文元年己卯即公元1399年啟,至建文四年壬午即公元1402年。
明成祖朱棣:
從永樂元年己卯即公元1403年啟,至永樂二十二年甲辰即公元1424年。
好像沒有“洪武三十五年”。
不過,藩王朱棣在“靖難之役”奪取了皇位之后,明成祖朱棣廢除了“建文年號”改為“洪武年號”。如建文四年為洪武三十五年。
原來,“洪武三十五年”是有歷史故事的。也就是說我們看到的建文四年寫的《太守何貴傳》,是永樂年以后的人抄寫的,因為他用“洪武三十五年”代替了“建文四年”。
閱讀《太守何貴傳》注意到落款“欽點翰林院元史纂修官衢州府學教授同郡年弟胡翰”中的人物關鍵詞“胡翰”。
據《胡仲子集·提要》:胡翰(公元1307年—1381年)字仲子,元末明初金華人。少從蘭溪吳師道及浦江吳萊學習古文。后成為金華許謙的門生。其文多得二吳遺法;其持論多切許謙世用。
明太祖朱元璋攻克金華,召見胡翰,命與許元等十二人“會食”中書省講經、史。不久,由大臣推薦召至金陵。洪武五年,授衢州府學教授。洪武八年,被征召修纂《元史》。書成,受賜歸鄉于金華山,卜居其下。
據《胡仲子文集·后序》記載: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辛酉冬十一月望日,門生劉剛作了后序,云:“先生以今年春正月九日卒于家。”又據清《光緒金華縣志·人物·胡翰》:“終年七十有五。”
閱讀到這里需要停頓一下,大家比較文章標題和落款的關鍵詞,一個大錯誤躍然紙上。
因為洪武十四年胡翰謝世。洪武三十一年何貴才任長沙守。所以《太守何貴傳》作者不是胡翰,應該另有其人。
三
那么,《太守何貴傳》的作者是誰?
《太守何貴傳》敘言和正文已有多處暗示。
敘言中曾提及:“金華胡子曰:大丈夫之生,雖抱濟世才舉,不得志。功業無所見于時。······余是以有深感焉,作長沙太守傳。”由此,大家知道了《太守何貴傳》作者是“金華胡子”。
正文中曾提及:“余以同鄉友誼。偕薦賢良之選。習知其家世始末。并嘆服其遺榮遠引愛掇生平,以備國史之採云。”
依上線索,“金華胡子”查《光緒金華縣志》記載,洪武年間金華縣“薦賢良之選”的胡氏只有一位即“胡宏道,洪武三年,舉辛亥科。”
由此大家明白了《太守何貴傳》作者是胡宏道。
《太守何貴傳》署名“欽點翰林院元史纂修官衢州府學教授胡翰。”按理說落款應是“胡宏道”。
出現這一錯誤的原因分析,大概是明清修譜匠在修纂何氏宗譜時,為了吹噓《太守何貴傳》作者的地位和名氣,故意為之吧。
雖然《道光金華縣志》記載胡宏道官知府,比衢州教授胡翰的官職大。但是,修譜匠們還是按照自己的主觀意愿用事。
清朝,武義拔貢何德潤撰《武川備考》,收錄了《太守何貴傳》。他注意到此文作者有些問題,只是他刻意回避了。掐頭去尾,去掉了“敘言”和“落款”;只保留了正文“太守正史”。作者是按照古籍的記載選擇了胡翰,以至于這個錯誤延續至今。
四
確認了《太守何貴傳》作者是胡宏道。那么,《武川備考》《何氏宗譜》中那些署名胡翰的有關太守何貴的文章、詩歌可要一一更正了。
如教授胡翰《送何叔瑛之官長沙》等,作者也應改為知府胡宏道《送何叔瑛之官長沙》
詩云:
美人南征云陽墟,我欲從之道爵紆。
書夢衡峰半空紫,覺來失卻巴陵湖。
對君把酒心茫然,七十二峰猶眼前。
元猿攀蘿石壁仄,黃鶴空洲芳草連。
春寒風多太陰黑,瀟湘淋漓溼云色。
楚宮花木吐杜鵑,舟子商人淚橫臆。
君欲去兮可奈何,側知王事難蹉跎。
離心不惜瑤華贈,?為湘纍誦九歌。
《誥授中順大夫原任長沙太守何公傳》的原作者“欽點翰林院元史纂修官衢州府學教授同郡年弟胡翰拜撰”,也要更正為“欽點知府同郡年弟胡宏道拜撰”了。
文中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