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日,深圳市天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摘牌,成為A股首家市值退市公司(連續20個交易日股票收盤市值均低于3億元)。
這家位于深圳的公司,創建于1984年,主營混凝土及房產開發銷售,1993年登陸深交所,是A股市場最早一批上市的建材股之一,股市編號000023。
從恒大問題爆發,到萬科舉步維艱,再到深天地退市,深圳房企告別一個時代的狀貌已無需贅言。不過,在“去房地產”的現實背景下,2024年上半年深圳地區生產總值為1.73萬億元,同比增長5.9%,領跑四大一線城市。其中,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達12.0%。
深圳憑什么?
“四大支柱”
網上有一道“考公”的題目,讓應試者判斷選擇:深圳的支柱產業有哪些?很多人答錯了,原因是選擇了房地產。而深圳,從未將房地產作為支柱產業。
2005年1月,深圳首次提出將文化產業作為“第四大支柱產業”發展,從而完成了深圳“四大支柱”產業戰略格局——
高新技術產業
物流業
金融業
文化產業
讓我們看一下,進入2024年《財富》世界500強榜單的10家深圳企業——
53位.中國平安(1988年)
103位.華為(1987年)
141位.騰訊(1998年)
143位.比亞迪(1995年)
179位.招商銀行(1987年)
206位.萬科(1984年)
370位.深投控(2004年)
415位.順豐(1993年)
435位.中國電子(1989年,2021年總部駐深圳)
488位.立訊精密(2004年)
再對照一下,躋身2020年《財富》世界500強的8家深圳企業——
21位.平安保險(1988年)
49位.華為(1987年)
91位.正威國際(1994年)
152位.恒大集團(1996年)
189位.招商銀行(1987年)
197位.騰訊(1998年)
208位.萬科(1984年)
442位.深投控(2004年)
對比可知,2024年榜單上,少了恒大、正威,多了比亞迪、順豐、中國電子和立訊精密。除萬科為房地產行業外,其余9家,均為“四大支柱”覆蓋。結合各公司的初創年份可知,這些企業,都已經歷過多年孵化、打拼。“四大支柱”這條脈絡,并不依賴房地產的節奏。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提法為“四大支柱”,但“四大”也都依托于高新技術這“一大”底色。
以文化產業為例。
深圳不僅在全國率先將文化產業列入支柱行業,而且也將文化產業與自身發展特點緊密結合,如結合企業需要,發展設計行業。2008年11月21日,深圳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設計之都”稱號。深圳文化產業的代表,也正是“中國最大的數字文化公司”“科技+文化”的上榜企業:騰訊(覆蓋游戲、動漫、影視、音樂、文學等)。
如今風頭正盛的中國首個3A游戲《黑神話:悟空》,制作公司總部即位于深圳(深圳市游科互動科技有限公司),且有騰訊戰略投資,而其制作人馮驥也是騰訊游戲出道。
深圳的這種發展格局,也在引發新的產業理解。
“全球品牌”
2024年6月,谷歌攜手凱度(Kantar,品牌數據與分析公司)發布了《Google x Kantar BrandZ中國全球化品牌2024》,并公布“中國全球化品牌50強”。
在這50強品牌中,深圳企業以12家的數量列第1位(第2位的北京為9家),幾有鶴立雞群之感。
凱度2024中國全球品牌50強
1.字節跳動(內容娛樂APP,2012年,北京)
2.小米(消費電子,2010年,北京)
3.希音(跨境電商,2012年,新加坡)
4.聯想(消費電子,1984年,北京)
5.華為(消費電子,1987年,深圳)
6.全球速賣通(阿里巴巴子公司,跨境電商,1999年,杭州)
7.海爾(家電,1984年,青島)
8.TEMU(跨境電商,2022年,波士頓,拼多多子公司)
9.OPPO(消費電子,手機,2004,東莞)
10.海信(家電,1969,青島)
11.TCL(家電,1981,惠州)
12.騰訊(移動游戲,1998,深圳)
13.Vivo(消費電子,手機,1995年,東莞)
14.奇瑞(汽車,1997年,蕪湖)
15.比亞迪(汽車,1995年,深圳)
16.安克(智能充電,2011年,長沙)
17.大疆(智能無人機,2006年,深圳)
18.米哈游(游戲,2011年,上海)
19.一加(消費電子,手機,2013年,深圳)
20.快手(內容娛樂APP,2011年,北京)
21.Realme(真我,消費電子,手機,2018年,深圳)
22.長城汽車(汽車,1984年,保定)
23.TP-LINK(網絡設備,1996年,深圳)
24.HONOR榮耀(消費電子,手機,2013年,深圳)
25.領克(汽車,2016年,杭州)
26.上汽大通(汽車,2011年,上海)
27.影石Insta360(智能影像,2014年,深圳)
28.WORX 威克士(電動工具,1994年,蘇州)
29.莉莉絲(游戲,2013年,上海)
30.點點互動(游戲,2010年,北京)
31.江淮汽車(汽車,1964年,合肥)
32.石頭科技(智能掃地機器人,2014年,北京)
33.長安汽車(汽車,2005年,重慶)
34.吉利(汽車,1997年,杭州)
35.美的(家電,1968年,佛山)
36.滴滴(互聯網服務,2015年,北京)
37.POCO(原創圖片互動社區,2003年,廣州)
38.科沃斯(家庭服務機器人,1998年,蘇州)
39.攜程(在線票務,1999年,上海)
40.麥吉太文(游戲,2013年,北京)
41.海彼(游戲,2018年,新加坡)
42.青島啤酒(酒類,1903年,青島)
43.ECOFLOW 生態流(正浩創新,清潔能源,2017年,深圳)
44.傳音(消費電子,手機,2013年,深圳)
45.IGG(游戲,2006年,新加坡)
46.昆侖萬維(內容娛樂APP,2008年,北京)
47.悠飛(安克子品牌,智能家居清潔,2011年,深圳)
48.37游戲(游戲,2011年,廣州)
49.網易游戲(游戲,2001年,廣州)
50.蘭亭集勢(跨境電商,2007年,新加坡)
值得一提的,是凱度榜單的評判標準——
第一,消費者參與;
第二,技術創新;
第三,全球戰略。
無獨有偶,英圖博略(Interbrand,品牌咨詢公司)也在9月3日發布了《2024中國最佳品牌排行榜》。
2024年上榜的50家品牌中,金融與消費兩大行業占據一半(25家),科技行業品牌9家,汽車、家電與零售品牌合計10家,其余品牌為物流、電信、旅游(酒店)、生物制藥。在該榜單上,深圳以7個品牌上榜——
第1位.騰訊
第4位.中國平安
第10位.招商銀行
第14位.華為
第26位.比亞迪
第27位.順豐
第34位.邁瑞
英圖博略“中國最佳品牌榜”
英圖博略的評判標準與凱度也很近似:
第一,拓展能力;
第二,鏈接目標人群能力;
第三,精準觸達及個性輸出能力;
第四,借助科技,引領行業風潮的能力。
回頭再看深圳“四大支柱”方向(高新技術產業、物流業、金融業、文化產業),與上述評判方式或者說企業發展方向高度吻合。
事實上,構成“四大支柱”的,除深圳本地企業,還包括與深圳“四大支柱”相適應的眾多新銳企業分公司進駐深圳。就是這些企業,共同塑造了“去房地產”后的深圳經濟增長,也讓中國經濟看到了突圍的力量。
值班編委:樊永鋒
編輯:韓澗明
審讀:戴士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