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凡不煩
制圖 | 庚黃
隨著半年報披露正式收官,A股上市公司的“中考”成績單也紛紛亮相。
官方數據顯示,截至8月31日,滬、深、北交易所共5340家上市公司合計錄得營收34.89萬億元,凈利潤3.13萬億元。其中,3032家實現營收正增長,占比57%;4141家實現盈利,占比78%。
目光轉向湖南市場,局面稍顯尷尬。
首先,因連續20個交易日股票收盤價均低于1元,鵬都農牧于8月30日退市,湘股減員一枚,僅剩145家。
在此基礎上,2024年上半年,145家湘股營收、凈利雙降,合計實現營收4258.90億元,同比下降3%;歸母凈利潤267.65億元,同比下降7%。
其中,76家實現營收正增長,占比52%;106家實現盈利,占比73%。
行業板塊中,鋰電湘股表現最為慘淡,整體營收下降超四成,盈利下滑近八成。
據統計,9家鋰電湘股上半年只賺了2.55億元,對湘股整體業績的貢獻度不到1%。
此外,雖然養殖業仍是虧損大戶,但四大豬企業績已經大幅改善,似乎已經看到穿越周期的曙光。
具體各家湘股表現如何,且往下看。
11家躋身“營收百億俱樂部”
一般來說,營收通常與公司規模和實力成正相關,該指標穩定或強勁增長的公司,其經營狀況、開拓市場的能力自然不差。
上半年,145家湘股實現總營收4258.90億元,較去年同期(4403.44億元)下降3%。
這一營收體量在同期的A股市場中位列第8,較去年上半年上升2個名次。
中部六省中,湖南仍位列第5,前為河南(4911.97億元),后有山西(2799.50億元)。
報告期內,共有11家湘企進入“營收百億俱樂部”。對比去年同期,新增時代電氣,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收102.84億元,同比增長20%。
營收前十全是去年“舊人”。
歷年中報盤點顯示,華菱鋼鐵已穩坐“湘股營收王”寶座多年。今年上半年,公司營收同比下降5%至756.70億元,但也比排名第2的藍思科技多出了468億。
受益于消費電子和車載業務收入增加,藍思科技上半年錄得營收288.67億元,同比增超四成,排名由去年同期的第4升至第2。
曾經的“榜眼”中聯重科排名降至第3,上半年營收為245.35億元,同比微增2%。
在全球化戰略下,公司正以端對端、數字化、本土化的直銷方式,全面加速向海外轉型,報告期內實現境外收入120.48億,營收占比49%,增速達44%。
在榜久了,處出了很多前后座“同學”:
湖南黃金、長沙銀行由去年同期第6、第7升至第4、第5,營收同比分別增長17%、3%;益豐藥房、老百姓從去年同期的第9、第8升至第6、第7,營收均錄得同比增長,但排名先后互換。
眼科龍頭愛爾眼科上半年穩中求進、夯實基礎,實現營收105.45億元,穩居營收第10。
在“1+8+N”戰略下,愛爾眼科醫療網絡規模持續擴大。截至6月末,公司境內醫院達311家,門診部202家,多個省區逐步形成“橫向成片、縱向成網”的布局。
營收前十中,排名下滑明顯的有2位:
唐人神由去年同期第5降至第8,營收同比減少約兩成;湖南裕能從去年同期第3降至第9,營收同比大降超五成至107.82億。
超七成湘股盈利,長沙銀行摘冠
凈利潤歷來是投資者最關注的指標之一。
上半年,145家湘股共賺得267.65億元。其中,106家實現盈利,占比73%;66家凈利正向增長,9家扭虧為盈。
這其中,銀行股依舊最賺錢。長沙銀行以41.21億的凈利潤再摘湘股中期“盈利王”。該行經營規模持續壯大,截至6月末資產總額達1.10萬億,較上年末增長8%。
去年上半年位列凈利榜第3、第4的中聯重科、愛爾眼科今年已升至第2、第3。
時代電氣邁出大步子,上半年賺了15.07億,排名由去年同期的第9升至第4。公司表示,主要受益于收入規模同比增長。
方正證券中期盈利13.51億元,排名第5,較去年同期還上升一個名次,但歸母凈利潤同比下降6%。
上半年,方正證券四項主要業務中,僅有投資與交易營收實現同比正增長,財富管理、資產管理、投資銀行則分別下滑10.66%、53.06%、24.88%。
華菱鋼鐵上半年盈利13.31億元,同比下降48%,排名由去年同期的第2下滑至第6。
持續乘風破浪的傳媒股芒果超媒穩居第7,五礦資本則由去年同期第5降至第8。
安克創新、藍思科技攜手闖進今年中期凈利前十,分列第9、第10,去年同期在榜的湖南裕能、鐵建重工被取代。
若分行業來看,金融業、制造業盈利能力旗鼓相當:
金融業中,長沙銀行、方正證券、五礦資本分別居湘股凈利前十的第1、第5、第8;制造業中,中聯重科、華菱鋼鐵、藍思科技分列第2、第6、第10。
再來看看凈利后十,養殖業、新能源板塊成了重災區。
正所謂“家財萬貫,帶毛不算”,養殖業確實風險高企。
上半年,搞水產養殖的ST佳沃業績最差,虧損3.94億,同比下降5%,公司回應稱主要系產銷量下降疊加成本上升所致。
生豬養殖企業新五豐上半年虧損2.47億元,但已同比減虧60%。
順帶提一句,剛剛退市的鵬都農牧從事的也是養殖業。
光伏、鋰電高度內卷,新能源板塊盈利狀況堪憂,包攬了凈利潤后十中的四個席位,分別為:華民股份(-1.37億)、合縱科技(-1.33億)、金博股份(-1.03億)、領湃科技(-0.89億)。
*ST恒立營收只剩1562萬
比完體量比速度。
先來看營收增速,湖南投資成上半年湘股營收“增速王”,實現營收3.85億元,同比增長80%;圣湘生物緊隨其后,營收同比增68%。
湖南白銀以0.05%的差距位列第3,上半年營收同比增近七成。公司表示主要系有色金屬及貴金屬價格上漲,產品產銷量增加所致。
巧合的是,公司凈利同比增830%,實現扭虧為盈,盈利增速在湘股中也排名第3。
“探花”之后至第十名,各家營收增速均在40%之上。
值得一提的是,老牌湘企*ST恒立已經走到了退市邊緣,營收、凈利雙雙上榜增長后十。
其中,公司上半年營收只剩1562萬,同比下降超七成;歸母凈利潤虧損1163萬,同比大降530%。
公司實控人于近期發生變更,由山東國際信托變更為湖南湘誠神州投資,新大股東有山西國資和湖南國資的背景。同時,公司還擬不超過1500萬元收購鋰想新能源100%股權,以推動產業鏈上下游資源整合。
再來看盈利增速。上半年,除湖南白銀外,天橋起重、景嘉微、郴電國際、隆平高科、中科電氣、湘佳股份也紛紛扭虧并進入凈利增速前十。
其中,天橋起重以1612%的增幅成為上半年湘股盈利“增長王”。
對比產生傷害,飛鹿股份上半年凈利暴跌1273%。
鋰電潰敗,華自科技凈利大降1174%
大半年過去了,市場供應過剩、鋰價低位運行,眾多鋰電企業日子越過越難,鋰電湘股也不例外。
據統計,湘股中有9家處于鋰電賽道,中期共錄得營收208.44億元,較2023年上半年(364.85億)下降43%;歸母凈利潤合計2.55億元,較2023年上半年(11.82億)下降78%。
9家鋰電湘股中,7家出現營收下滑,7家盈利下降。
其中,利潤降幅最大的是華自科技。
上半年,華自科技實現營收11.70億元,同比下降19%;歸母凈利潤虧損3621.39萬元,同比大幅下降1174%。扣非凈利潤表現更是夸張,虧損5016萬,同比大降92324%。
究其原因,鋰電業務大潰敗對于營收、凈利雙降做出了“突出貢獻”。
華自科技鋰電業務主要通過子公司精實機電開展。
2023年上半年,精實機電錄得營收3.78億元,盈利2939.26萬元;而今年上半年,營收減少2.8個億至9812.20萬元,虧損1001.71萬元。
以至于在中報的營業收入構成一表中,“鋰電池及其材料智能裝備”了無蹤跡,營收占比應已降至10%以下。
今年8月,“長遠鋰科”證券簡稱正式變更為“五礦新能”。但作為更名后發布的首份財報,五礦新能的中報業績表現有點掛不住臉。
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收25.07億元,同比下滑49%;凈利潤虧損6593.03萬元,同比下滑202%。對此,公司歸因于受市場行情影響,上游原材料鋰鹽單價下降,價格傳導導致產品銷售單價同比下降,產品毛利下跌等。
作為加入湘股陣營不久的兩枚“新生”,合縱科技、威領股份表現欠佳。
其中,合縱科技中期虧損1.33億元,同比下降74%;威領股份虧損5093.30萬元,同比增虧40%。
科力遠上半年營收、凈利雙降,勉強保住盈利狀態。其中,營收14.78億元,同比下滑8%;歸母凈利潤0.18億元,同比下滑45%。
中科電氣則是唯一一位營收、凈利雙增的選手。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收22.64億元,同比增長1.32%;盈利6926萬元,同比大增155%。
作為磷酸鐵鋰龍頭,湖南裕能上半年雖然保持百億營收規模,但同比降幅達到53%;3.89億元的盈利更是同比下降近七成。
有意思的是,即便如此,湖南裕能仍獲得3家券商維持“買入/增持”評級。
都說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但究竟何時能夠迎來春天,還需要等待和煎熬。至少,對于鋰電湘股來說,目前還沒有看到春天的苗頭。
不過,隔壁豬企似乎已經看到穿越周期寒冬的希望。
隨著生豬價格上漲,唐人神上半年已盈利465.7萬,新五豐、正虹科技分別減虧60%、77%。就連去年才跨界養豬的克明食品,其養殖業務已經實現盈利,上半年錄得主營利潤6338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