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識過繁華,經歷過繁華,才能將繁華銘刻于心,才能將繁華訴諸筆端,才能將繁華渲染描繪。
如果說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是以繪畫的形式表現了北宋大都市汴梁的繁華場面,那么詞人柳永的闋闋歌詞則是以音樂文學的形式生動地再現了北宋大都市的繁華。
柳永的歌詞中包含了許多以都市風光和都市生活的元素,柳永以都市風光和都市生活為載體,用音樂文學的方式吟唱千千闋歌,都市元素為柳永帶來了很多的靈感和素材。
為什么柳永的歌詞中會出現大量的諸如都市生活剪影、都市風物、都市風光、都市風情等都市元素呢?且聽 小話詩詞 細細道來。
南宋聲名卓著的詞人葉夢得在其筆記《避暑錄話》中有這樣一則記載:“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柳詞,指的就是北宋著名詞人柳永填寫的歌詞。
從葉夢得的記載中可以看出,柳永的詞在宋代廣為流傳,深受當時廣大民眾喜愛,以至于到了南宋時,還有人在傳唱柳永的歌詞。
都市詞人柳永
柳永,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詞人,婉約派代表人物。
柳永出生在一個學風濃厚的書香門第,他的祖父是鄉里遠近聞名的文人,父親進士出身,官至工部侍郎,以孝行聞名,幾位叔父也位列大宋公務員序列。柳永還有兩個哥哥,也都考中進士,進入大宋公務員序列。
柳永就是出生在這樣一個世代奉儒,進士滿門的家庭,家庭的環境氛圍給柳永規劃的人生道路當然是讀書、科舉、為官,然后像他的父輩、兄長一樣,以科舉入仕,實現人生逆襲。走進士大夫的行列。
然而柳永的科舉之路卻充滿坎坷,柳永第一次參加科舉是在23歲,那一年,他依仗著滿身的才華,懷揣著滿腔的熱情,背負著家人的期待,來到北宋都城開封。
柳永相信一定能金榜題名,相信自己的未來不是夢,可是他的答卷并沒有得到主考官的青睞,科舉及第的橄欖枝并沒有垂青這位青年才子,所以柳永第一次品嘗到了落榜生的苦澀滋味。
初次科舉試水,卻不幸落第,在失望和無奈、徘徊和躊躇中,柳永寫出了“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柳永借酒消愁以此抒發此時此刻的失落。
柳永的才華顯然是足以應對科舉的,但他似乎就是差那么一點點的運氣,在之后的三次科舉考試中,他始終與金榜題名擦肩而過。
連續四次落榜之后,柳永不再對科舉報以希望,但生活還得繼續,在萬般無奈之下,他離開了他寓居多年的都市汴梁。似乎他在這座城市找不到歸宿,于是他過起了漫游生活。
此后幾年,就在柳永對科舉入仕的愿望快要遺忘的時候,他聽到了一則好消息:三年一度的科舉考試如期而至,這一次的科舉考試對歷年落榜的學子采取了寬松的錄取制度。
柳永聞訊,隨即由鄂州趕赴汴州,在這次科考中,他終于金榜題名,終于在科場實現了人生夙愿,被授予了睦州團練推官的職務。
科舉入仕的愿望雖然姍姍來遲,但及第的喜悅也讓柳永沉浸在快樂之中,而這一年,他已經51歲了。
柳永的科舉之路是漫長的,在他為每次的科舉考試而殫精竭慮地準備的歲月里,汴州、鄂州、揚州、杭州等都市成為了他定居多年的都市。
柳永通曉音律,擅長填詞作曲。同時,科舉久試不中讓柳永不得不換一種方式去求取功名,不斷為仕途奔波于各個城市之間。
柳永雖然暮年及第,但他的仕宦之路也是充滿坎坷,長期得不到重用,一身才華卻得不到展示的機會,于是發出了“游宦成羈旅”的人生感慨。從這個意義上說,柳永是一個地地道道的都市詞人。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
柳永寓居杭州時,曾寫下膾炙人口的千古絕唱《望海潮·東南形勝》,該詞一度成為杭州一張亮麗的人文名片,將該詞堪稱千古絕唱是實至名歸之事,如今早已成為人人會背的宋詞名篇之一。
這首詞通過對杭州的自然景觀與人文歷史的描寫,將杭州的繁榮富庶、錢塘江的壯觀、西湖的明麗融匯在歌詞中,為我們繪制了一幅繁華的杭州都市全景圖。
讀這首詞的時候,一幅北宋時代杭州的繁華景象似乎會展現在人們的眼前,那華美的詞章和動人的旋律也會給人帶來美的享受。原詞如下: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
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夸。
詞中的“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成為了自宋代以來,人們對杭州城市印象的定評;“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是杭州市民生活富足、經濟繁榮的寫照。
杭州歷史上就是江南地區的文化歷史名城。春秋時代,先屬吳,后屬越,秦代定名為錢塘縣,隋改名杭州,又因五代吳越建都于此,所以叫“三吳都會”。
古代將吳興郡、吳郡、會稽郡稱為三吳,而杭州在古代就屬于吳郡。所以柳永筆下的“三吳都會”四個字,是詞人從時空的角度來寫杭州的悠久歷史的。
經過人們對杭州持續百年的開發與建設,到了柳永生活的北宋初期,這座都市已經發展成為經濟文化極為發達的東南名郡,成為北宋乃至世界上經濟繁榮和文化薈萃的都市。
歐陽修在《有美堂記》里就寫道:“錢塘自五代時,不煩干戈,其人民幸福富庶安樂。十余萬家,環以湖山,左右映帶,而閩海商賈,風帆浪泊,出入于煙濤杳靄之間,可謂盛矣!”
杭州的旅游文化產業的繁榮可以追溯到唐代中期,從那時起,杭州依托西湖、鳳凰山等空地和地表水體修建的皇家園林和名勝古跡為臨安城市旅游文化提供了天然基礎,很多名人在西湖邊上也留下了詩詞。
如唐代白居易暢游西湖后,寫下了《西湖晚歸回望孤山寺贈諸客》一詩,詩中名句“煙波澹蕩搖空碧,樓殿參差倚夕陽。到岸請君回首望,蓬萊宮在海中央”正是對西湖風光的描摹與贊美。
杭州不僅地理位置重要,而且文化薈萃,歷史悠久,經濟繁榮,這正是詞人柳永筆下的“錢塘自古繁華”。
接下來的“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家”,華美的詞章猶如電影鏡頭語言一樣,將杭州的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鋪陳在人們眼前。
現今的杭州與紹興市相接,西南與衢州市相接,北與湖州市、嘉興市毗鄰,西南與安徽省黃山市交界,西北與安徽省宣城市接壤,而西湖是杭州的一張含金量十足的超級名片。
柳永在《望海潮》中用大量精美的詞章盛贊西湖的嫵媚與動人: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
西湖舊名錢塘湖,以白堤為界,分為外湖、里湖。西湖將外湖與里湖的秀美景色融于一體。
因此,柳永詞中的“重湖”是指西湖中的白堤將湖面分割成的里湖和外湖;而“疊山”是指西湖周圍的靈隱山、南屏山、慧日峰等重重疊疊的山嶺。
明麗的湖水倒映著清幽的群巒,微風過處波光粼粼,湖光山色,美不勝收,所以詞人用含有清秀、明麗之意的“清嘉”二字來形容西湖風景,這是詞人對西湖“湖山一色”的總評價。
西湖的里湖和外湖水波相連,清澈的湖水倒映著湖邊重重疊疊的青山形貌,青山環抱著西湖,西湖倒映著青山,湖光與青山兩相照應,相得益彰,湖水愈發清秀,青山愈發美麗。
杭州西湖景色優美,秋天有從岸邊飄來的丹桂的香味縈繞在湖面上,使得西湖成為了一池飄香的湖水,夏天有滿目的荷花在西湖水面上競相綻放,使得西湖成為了一幅極具視覺感染力的水彩畫。
盛夏時節,西湖湖面上羌笛悠揚,即使夜色的來臨,湖面上優美的旋律依舊聲聲入耳,水波的動態美與音樂的視聽美極好地烘托了西湖祥和與安寧的氣氛。
在柳永筆下,西湖上垂釣的老翁和采蓮姑娘喜笑顏開,生活在這里的人們安定富足。杭州的風土人情躍然紙上,柳永在《望海潮》一詞中將杭州生活的感受表達得淋漓盡致。
柳永《望海潮》不失為宋代都市詞的典范,詞人以精深的文學造詣和非凡的藝術腕力,生動、具體、形象地描述了杭州的繁華,描述了真切的見聞感受,展現出宋代都市的繁華盛況。
柳永的這首歌詞,如同展開的一幅精美的畫卷一樣,將北宋時杭州優美的都市風光和繁榮的城市面貌完美地展現在了讀者眼前:
杭州不僅人口眾多、規模巨大、商業貿易繁榮,經濟發達、文化豐富,樓宇精致、交通便捷,而且生態環境優美,娛樂活動繁多,人們生活富足,精神世界充實,人與自然和諧一體。
九衢三市風光麗,正萬家、急管繁弦
在柳永的詞作中包含了許多以都市風景和都市生活為對象的詞,一句話,柳永用都市元素譜寫都市歌詞,都市元素為柳永帶來了很多的靈感和素材。
當然,在柳永的都市歌詞中出現最多的另一座城市是汴梁(北宋都城,今河南開封)。自青年時期,柳永以學子的身份來到都城開封,他遍游汴梁,每到一處都會填詞作曲,贊詠繁華的城市風光。
北宋文學家陳師道在《后山詩話》中記載了柳永游賞汴梁的故事:“柳三變(柳永)游東都南、北二巷,作新樂府,骫骳從俗,天下詠之,遂傳禁中。”
在諸多描寫汴梁都市風光的詞作中,《看花回》一詞可以說是出類拔萃之作,原詞如下:
玉墄金階舞舜干。朝野多歡。九衢三市風光麗,正萬家、急管繁弦。鳳樓臨綺陌,嘉氣非煙。
雅俗熙熙物態妍。忍負芳年。笑筵歌席連昏晝,任旗亭、斗酒十千。賞心何處好,唯有尊前。
詞作開篇就烘托出一派安定、歡樂的氛圍:作為北宋都城,汴梁不僅交通便利,還是風景秀麗的宜居之地。這里的人們安居樂業、生活富足,這里的人們沉浸在繁華、熱鬧、繁榮、富庶的都市生活中。
開篇句“玉城金階舞舜干”,詞人先從宮廷寫起,此時的宮廷是一派歌舞升平的太平繁華景象。玉城與金階為互文,皆指宮廷中的臺階。
接下來的“朝野多歡”,是對上一句描寫的延伸。詞人的言外之意是說,朝野上下、宮廷內外都彌漫著歡樂的氣氛。由于“多積金帛田宅以遺子孫,歌兒舞女以終天年”的觀點主導。
宋代的士大夫階層的待遇是很高的。朝廷不僅給士大夫提供了優厚的待遇,還允許他們在家中舉辦歌舞宴會,這就形成了士大夫“未嘗一日不宴飲”的及時行樂風尚,而且這一風氣成為宋代士大夫階層中很流行的事物。
北宋經濟發達,坊市合一的營造新格局為都市生活注入了活力,都市商業經濟如雨后春筍般蓬勃興起,給市民生活提供了更多便利。
都市的發展,離不開文化的發展,文化娛樂活動是都市發展不可或缺的因素,所以為了滿足市民階層的需求,文化娛樂活動也呈現出豐富多彩的新面貌。
柳永生活的時代,汴梁經濟繁榮,人口眾多,是一座國際大都市。
北宋汴梁的文化娛樂活動是非常興盛的,這里聚集了一流的文學家、藝術家,他們從四面八方匯聚到這里,在這里追尋藝術、追尋名利,柳永也是其中的一員。
接下來的“九衢三市風光麗”,詞人將視野聚焦在汴梁的交通和都市風光上。街道上人潮涌動、熙熙攘攘,這是一派繁花似錦的都市圖景。
柳永在汴梁生活多年,他的很多詞作中都有對開封街道的描寫,如《鳳歸云》“戀帝里,金谷園林,平康巷陌,觸處繁華”,這些詞句都描寫了開封以街道為軸心的熱鬧景象,街道貫通了開封的發展,大量的人口集中于此,為其注入了鮮活的生命力。
街道的繁華,交通的便捷極大地提高了都市的發展空間,從而滿足并提升了人們的生活需求。道路的拓展使都市不再是簡單的人群聚集地,親朋出游、貿易往來、節日歡慶等在街道上舉行的活動使得都市的每一個場所成為因人而設、因人而需的公共空間。
“正萬家、急管繁弦”,街道上車水馬龍,街道兩旁高樓林立,從歌樓酒樓中傳出的悅耳的絲竹管弦,正是城市繁華的一個縮影。城市的發展豐富了人們的文化娛樂生活。
都市經濟的繁榮發展帶動了城市文化娛樂的興盛,都市文娛產業在宋代得到了空前的繁榮和發展。歌樓與酒樓成為重要的演出場所,興起于宋代的小唱、雜劇、講史、小說、散樂、影戲、諸宮調、商謎等各種文化藝術演出都集中于此。
在歌樓與酒樓中,汴梁城中的各個階層,抑或以詩會友、切磋文藝;抑或傾聽音樂演唱,觀看各種藝術表演;抑或靜靜地坐著,在一杯酒、一盞茶的愜意中消磨一天的時光。
柳永也是都市元素中的一份子,都市里有他的溫柔港灣,都市里有他的歸屬感,他從心底對都市生活有著深深的認同感,這是柳永筆下的“萬家競奏新聲”的繁榮的都市景象。
因此,柳永愿意將他們剎那間轉瞬即逝的美好填進詞中,以文字的形式定格這美好的畫面。
“鳳樓臨綺陌,嘉氣非煙”,還是詞人對汴梁繁榮的文化娛樂生活的敘寫,鳳樓這里代指秦樓楚館。柳永在汴梁寓居時,曾流連煙花巷陌,他在歌樓寫下了大量的歌詞,歌樓的生活給詞人帶來了很多的靈感和素材。
葉夢得在《避暑錄話》中也說道:“柳永為舉子時,多游狹邪,善為歌辭。教坊樂工每得新腔,必求永為辭,始行于世,于是聲傳一時。”
柳永與歌女們的關系極其親密,與她們的交往也十分誠摯,柳永同情歌女的處境和生活,而歌女視柳永為藍顏知己。
尤其難能可貴的是,柳永以真摯的情感、流暢的文筆和飛揚的才情贊美了歌女美麗的容貌、綽約的風姿、善良的品質以及多種多樣的技藝,這些歌詞恰好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北宋都城汴梁文化娛樂的興盛。
柳永譜寫的歌詞深得歌女們的欣賞,她們喜愛柳永的詞。柳永也在詞中稱她們為知己,愿意把自己的愛好、同情、關愛、以及愛情給予她們,他愿意與她們分享喜怒哀樂,他愿意與她們見證生活的點點滴滴,他愿意與她們感受都市的煙火氣息。
所以柳永會說“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所以他會寫出“雅俗熙熙物態妍。忍負芳年”,其中的況味是不言而喻的,既蘊含了詞人的一片深情,也蘊含了詞人與歌女們“同是天涯淪落人”的身份認同感。
而柳永的歌詞也通過歌女們的傳唱,成為風靡大江南北的流行歌曲,一度造成“凡有井水處,即能歌柳詞”的勁爆場面,以至于他的每一首歌詞一經歌女傳唱,便在大街小巷滾動演出,更能登上北宋年度流行音樂金曲榜。
“笑筵歌席連昏晝,任旗亭、斗酒十千”,是詞人對汴梁夜景的描寫。人們通宵達旦舉行宴會,歡聲笑語響徹云霄,所有人都在縱享歡樂。酒樓中,人們肆意飲酒斗歡,歡樂的氛圍在酒的醞釀下達到了極點。
詞人筆下的汴梁城燈紅酒綠,車水馬龍,夜市的燈火通宵達旦,完全是一座不夜城,夜市的繁榮也是都市經濟繁榮的寫照。
在柳永的詞作中,汴梁的夜景也是詞人經常描摹的景象之一。夜景不僅可以看出汴梁城夜生活的繁榮,還可以讓人們時隔千年后,依然能從柳永有情感、有溫度,帶有煙火氣息的文字中感受都市的夜生活氣息。
親眼見證過都市的繁華,才能寫出宏闊壯麗的都市詞。如果說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是以繪畫的形式表現了都市風物的話,那么柳永則是以詞作的形式生動地再現了北宋都市風光。
柳永在《看花回》一詞中,以“賞心何處好,唯有尊前”收束全詞,這兩句音韻協婉,情韻兼備,余味雋永。樽前把酒,低吟淺唱,這是詞人體悟出的人生最為愜意、最為浪漫的事情。
在詞人眼中,無論多么波瀾壯闊的人生,終將還是包裹在熱氣騰騰的煙火人世,終將還是會被世界溫柔以待。
《看花回》一詞展現了汴梁蓬勃發展的繁榮景象,字里行間透露出詞人對都市生活的熱愛與留戀,這種發自內心的對都市生活眷念與留戀伴隨了柳永一生。
都市的美好,讓柳永難以忘懷,或許那里有他深愛的人,有他深愛的城市景象,有他眷戀的煙火氣息,這一切匯成一種強有力的磁場,深深吸引著柳永。
通過柳永寄寓在《看花回》字里行間的情感,我們又何嘗看不出他是一位率真、任性、浪漫的詞人。
他的詞作能被人們廣泛接受,并傳唱至今,或許是他的那份存于心底最深處的真情與柔情被他輕輕地灑向時光長河,以至于溫潤了整個時光長河。
嶰管變青律,帝里陽和新布
北宋詞人柳永長期生活在都市,他對都市風情有著自身的觀察和體驗,他的詞作中總是洋溢著濃濃的生活氣息與節日盛況
《迎新春·嶰管變青律》便是一首描寫北宋都城汴梁元宵節盛況的詞作:
嶰管變青律,帝里陽和新布。晴景回輕煦。慶嘉節、當三五。列華燈、千門萬戶。遍九陌羅綺,香風微度。十里然絳樹。鰲山聳,喧天蕭鼓。
漸天如水,素月當午。香徑里、絕纓擲果無數。更闌燭影花陰下,少年人、往往奇遇。太平時、朝野多歡,民康阜、隨分良聚。堪對此景,爭忍獨醒歸去。
開篇句“嶰管變青律,帝里陽和新布”,詞人用音樂渲染出一派繁華和喧囂的節日氣氛。
嶰管,是以昆侖山嶰谷所產的一種竹子制成的樂器,大概相當于現在的定聲器;青律,在我國古代神話中青帝為司春之神,青律也就是冬去春來的意思。
汴梁城內都是歡度佳節的人群,綺羅叢中散發出陣陣香風,人們為了晚上的張燈夜游做足了準備,他們紛紛走出家門。
這一夜的汴梁城,車水馬龍,游人如織,街道上熙熙攘攘的人群與鱗次櫛比的花燈交織在一起,絡繹不絕的人影與流光溢彩的燈火交相輝映著。
立春之后的元宵節,時間與空間恰到好處地契合在一起,空氣中已經彌漫著春天的氣息,春風輕柔地撫摸著大地萬物,植物迫不及待地睜開沉睡了一冬的朦朧睡眼,迎接春天,感知春的味道和氣息。
這時雖然還不是桃紅柳綠的春日盛景,但人們已經感知到了春天的味道,冬日厚重的衣服顯然已經有些不合時宜,人們換上春裝,扶老攜幼,來到了大街上。
元宵節的彩燈與節日的氛圍讓平時很少出門的人也怦然心動,將自己美美地收拾一番,然后匯聚到歡欣的人群中,燈火輝煌的元宵佳節讓長安城變成了不夜天。
汴梁城的元宵夜成了一座不夜城,因為節日,宵禁也取消了,汴梁城以開放的姿態迎接四面八方來的游人。
汴梁城的十里花燈如明麗的珊瑚一樣美麗動人,裝飾有彩燈的假山聳立在街道兩旁。穿梭在大街上的樂隊,鑼鼓笙簫齊鳴。在這一晚,不管是宮廷藝人還是民間藝人,他們都會進行歌舞演唱,為城市的節日氛圍錦上添花。
經濟的繁榮與都市的發展讓元宵節的燈火呈現出比以往更加絢爛奪目的光彩,柳永筆下的裝飾有彩燈的假山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
宋代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中記載了汴梁的元宵節盛景:“自燈山至玄德門樓橫大街,約百余丈,用棘刺圍繞,謂之“棘盆”。內設兩長竿,高數十丈,以繒彩結束,紙糊百戲人物,懸于竿上,風動宛若飛仙。”
當月亮爬上柳梢頭的時候,夜晚將它溫柔與嫵媚的一面呈現出來。在這曼妙的時刻,青年情侶也加入狂歡的人群中,他們也期待著身邊的她能像這溫柔的夜色一樣,展現出她的溫柔與嫵媚。
柳永筆下的“少年人、往往奇遇”正好可以用歐陽修筆下的“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來詮釋,可以說,元宵節里發生的浪漫愛情也是值得詞人們去著力描摹,大書特書的元宵節情景。
在宋代,不管是大家閨秀還是小家碧玉,女子一向是很少外出郊游的,只有在金吾不禁、玉漏不催的元宵夜,她們才會拋開世俗的眼光,加入出游的行列。
青年男女趁此良機,要么結伴觀燈,要么自由相會,要么轉角遇到愛。此時的元宵節披上了浪漫的色彩,像極了情人節的味道。這不光是一個火樹銀花的夜晚,更是一個春宵一刻值千金的夜晚。
和心愛的人一起觀看花燈,徜徉在熱鬧的都市,流連在花燈前,往返于燈火闌珊處,這注定是一個難忘的迷人的夜晚。到了夜深的時候,他們在光與影的見證下談情說愛、卿卿我我。
汴梁城里的元宵花燈,讓人大飽眼福。不知不覺便到了深更時分,然而人們卻仍然懷著無限留戀的心情,遲遲不愿將它們的視線和步伐從花燈前移開。
人們滿心希望這一年一度的燈花盛會與美好時光不要輕易消逝。因為,人類對美好的事物總是有偏愛的。
柳永的這首元宵詞描寫了都城汴梁元宵節盛況,詞作以鋪敘見長,氣象渲染,濃淡適宜。開頭以節令的變換,點出汴梁城新春和暖,接著寫天氣晴朗使得氣候更加宜人,景物的鋪敘讓詞義沿著詞人預設好的路徑一氣呵成。
全詞寫景疏密有致、詳略得當,用典則結合時宜,人物都是在良辰美景中出現而又活躍著的,呈現出北宋的都城汴梁一派承平、祥和、安樂和人們富足美好的太平景象,結合起來含有歡樂常保的意義。
柳永在宋代詞史上是一個里程碑,其詞標志著宋詞發展的一個新階段。柳永大膽地創新都市詞的寫作模式,將賦的手法開創性地引入詞中,以夸張的修辭手法展現北宋都城的風景名勝和世態人情。
柳永一生多在城市生活,親身體會著城市的風俗與熱鬧,而這些都市符號和元素給柳永的歌詞創作帶來了無限的靈感,也成為他創作的素材和源泉。毋庸置疑,杭州和開封這兩座宋代國際大都市,成為柳永歌詞中的流量之王。
小話詩詞
不論是多年的科舉之路,還是進入仕途之后的宦海之旅,城市都是柳永生活最久的地方。繁華的都市生活燃起了柳永對生活的追求,城市的熱鬧富庶讓柳永留戀不已。
他的人生際遇和文學創作與都市緊密相連。柳永個性率真而浪漫多情,登科之前,常年流連于歌舞之地,在仕宦期間,柳永歷任睦州團練推官、余杭縣令、泗州判官等職,終以屯田員外郎致仕。
柳永長期在基層任職,仕途很不順暢,于是他輾轉漂流各地,這反倒極大地開闊了詞人的視野,讓他對各地的民風民俗有了一定的了解,為填詞提供了許多新鮮的題材。
由于有著這樣的人生閱歷和生活經歷,所以柳永十分熟悉市民的生活習俗,他的詞作不免染上煙火氣息,所以,描摹城市生活也復刻都市生活便自然而然地成為柳永詞作的一個主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