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9月27日,A股三大指數放量大漲,截至收盤,滬指漲2.89%,深成指漲6.71%,創業板指漲10.00%,北證50指數漲11.14%,全市場成交額14556億元,較上日放量2893億元。其中,創業板指大漲10%創歷史最大單日漲幅,而滬指則逼近3100點,兩市超5200只個股上漲。
在“一行一會一局”政策利好加持下,中國股市包括A股和港股都迎來狂飆突進。其實,在美股方面,中國資產也大爆發。美東時間9月24日,美股中概股大漲,納斯達克中國金龍指數漲超9%,創2022年以來最大單日漲幅。
一位香港的銀行外匯交易員告訴記者,買漲離岸人民幣的海外對沖基金明顯增加,此前已買漲的對沖基金又追加了多頭頭寸。”這也是海外資本即將大規模加倉布局中國資產的預兆。于是很多人都在疑惑,到底都是哪些外資機構在買爆中國資產?那么這次暴漲,到底是短線投機,還是轉長牛呢?
首先,這次所謂外資買爆并非屬實。大家可以去看看昨天交易量多少?外資占多少?就靠那不到2000億的北向資金就能托起大A?你是不是有點太看不起大A了。其實前面三天,央行給了多少拉臺股市的經濟政策?直接給了8000億資金(國債)給券商和上市企業投入股市不提?后面還有很多個5000億和3000億等著呢。
- 當然,外資肯定是逐利的,外資買中國資產的底層邏輯是預期可以賺錢,看見了賺錢效應。最近確實很多外資機構開始提到自己在加倉中國資產,尤其是港股。而且港股很爭氣,在最近各種利好還沒有出來之前,就已經底部走比較好看了。
2年前跌到1萬4,今年年初又跌到1萬4,但沒有新低,后面開始上漲,每次下跌沒有跌破新低。底部在提高,這些都是走勢越來越好的體現。然后美聯儲降息一波,給港股注入流動性,上漲就更明顯了。于是,外資不斷的買入港股,就是因為筑底成功+上升趨勢開始,有錢賺,當然買。
- 同理,A股最近因為各種利好出臺,官方開始提到要真金白銀的砸錢穩住資本市場,股市要搞起來,房價還要穩住。這個態度就是在告訴外界,人民幣資產以后價格企穩是官方很看重的。當然這幾天A股漲的很快,3天回到3000點,外資也開始在最近策略會上面聊到開始加倉A股。
那么外資機構為何如此篤定呢?因為央行承諾提供的5000+10000億額度的證券便利互換。相比國內大部分人至今的懵逼狀態,老外太知道,這個便利互換是個什么貨色了。因為這東西的發源地就在美國。
TSLF,定期證券貸款工具,金融機構可以憑借手上的有價證券,以此為抵押,問美聯儲換取國債等高流動性資產,賣出后獲得的流動性,用于其他資產的買入。這個東西第一次被創造出來是2008年3月用來應對次貸危機,2020年3月的疫情熔斷時,被再度啟用。可以說,TSLF和QE一樣,都是美聯儲發明出來應對金融危機,并且起到過非常良好效果的救市大殺器。
而我們這次的證券便利互換,在底層邏輯基本一致的情況下,還具備了兩大中國特色:
- 首先,美國版的TSLF,第一個字母T,term,定期。也就是說這玩意兒創設初期就是應急用的,所以最初的期限只有28天,后面到了2009年,隨著次貸危機的深入,一度延長到84天。但是無論怎么樣,這都是個應急的政策,期限很短。而我們這邊,等于把TSLF的T拿掉了,就現在的公開信息來看,央行提供的這個互換,至少從總額度來看,是沒有期限的,一定要加個期限,希望是一萬年。
- 其次,美國版的TSLF,主要是為了應對金融市場的流動性危機。次貸時候,因為金融市場動蕩,股市的流動性出現問題,金融機構需要應對流動性擠兌,而手上的股票資產因為市場的下跌,無法快速兌現,或者兌現會對市場造成更大的沖擊。所以這個TSLF是給金融機構暫時不用拋售手上的低流動性證券,而是以此為抵押,換取高流動性資產應急用的。所以它并不主要針對股市,充其量是個市場的穩定器而已。而到了我們這邊,央行直接明確了,獲取流動性的唯一去向,有且只能是股市。所以這個工具一下子從美國的非定向工具變成我們這里直接利好股市的定向策略。
參考我們這次同步推出另一項性質幾乎一樣的工具:企業股票回購專項債的利率,僅僅只有1.75%,那么大概率這個中國版TSLF的資金成本大致不會超過2%。而現在滬深300的加權股息率在3%,而總體紅利板塊的股息率接近5%。所以這個工具對于大資金而言,短期就是一個無風險套利。當然隨著股價的上漲,這個套利的空間會快速收窄,早上車的早好,所以你知道為什么外資這兩天像瘋了一樣。
既然外資是逐利的,那么回到A股本身,這次暴漲,是短線投機還是轉長牛呢?其實任何資產都一樣,所以外資買入中國資產,到底是短線,還是長線,最終就就看A股能不能自己爭氣了。
- 港股是底部很扎實的,我相信未來港股外資會不斷加倉的,美聯儲還會不斷降息,這個利好會繼續刺激。所以港股每次回調都是機會,港股的各種指數基金,核心資產,中概股都是外資喜歡的,金融+消費+中概互聯網是過去外資就最愛的,現在肯定也會喜歡,當然高股息策略也一樣。
同理,現在A股短期確實也是很猛,當然筑底扎實肯定需要時間的,回調也是買點,不過可能還沒有那么穩固,未來有一些波動也正常,這個不需要害怕。但是只要底部能不斷提升,走出上升趨勢,外資肯定會不斷買入,就不是短線行情,而是中長期行情。
- 外資過去最喜歡的就是白馬藍籌股,高股息,板塊就是消費,金融,高端制造為主,這些都是過去外資重倉的,未來要重新加倉A股,肯定還是會買這些。說簡單一點就是滬深300成分股,滬深300指數基金其實就涵蓋了大部分。
何況,目前外資持有中國資產的比例是非常低的,A股有賺錢效應的話,外資可以提升的倉位是很多的。上個星期英國投資巨頭M&G宣布推出M&G中國基金,并稱中國股票估值達到了歷史最低水平,該基金將由大衛·佩雷特管理,他曾在中國和更廣泛的地區有超過30年的投資經驗,該團隊目前的管理規模為230億美元的資產。
- 在投資策略上,M&G中國基金的股票池約300只中國股票,重點將放在資產負債表強勁、現金流可持續和估值有吸引力的優質公司上。他們認為中國股市的市值目前與其經濟規模不相稱,許多股票的估值水平較低。與此同時,許多中國企業在最近的困難時期表現出了不斷增強的運營韌性,并且越來越專注于通過提高股息和股票回購來實現利潤最大化和提高股東回報。
因為這個事情,挺多人開始關注全球降息周期下資本開始回流到中國的節奏。以海外前二十大主動型管理機構為觀測樣本,海外頭部基金對于中資股的持倉比例從2023年一季度開始下滑,今年二季度降至1.27%,為2018年以來最低水準。也就是說,現在外資倉位很低,有回流空間了。
最后的話:其實次外資是準備買爆,而不是已經買爆!
我們要知道,中國是管制資本的,外資想進來就那么幾個通道。這幾天的成交量,外資能夠有十分之一就不錯了。后續外資進來還是會買大公司,買分紅比例高的公司,買各種流動性好的白馬股。
其實現在真正買爆的是國家隊,之前半年多買買買,總倉位估計有7000億以上了,而且集中于權重股和紅利股。問題是之前國家隊爆買的時候,你們也沒跟啊,熬不住半年多的震蕩陰跌,就沒辦法享受十幾天的暴漲了。
- 所以說,這次到底是短線還是長牛,關鍵在于你自己信心了。但我堅信,只要懂得看好中國經濟的韌性,多點耐心,賺到國運的紅利也就水到渠成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