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信息
作者:Daniel Mattingly(耶魯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研究領域包括比較政治學與國際關系等)
編譯:朱泓宇
原載于《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2024年9月25日
作者Daniel Mattingly
幾十年來,美國一直在全球范圍內推廣其所謂的民主制度。隨著中美競爭的加劇,一個問題浮現:北京是否也試圖以類似的方式輸出具有中國特色的政治制度?盡管中國領導人多次談及“不輸出中國模式”,但如果單純地認為北京不尋求塑造有利于中國政治制度的全球輿論環境,那將犯下認知錯誤。區別于美式現代化道路的“硬輸出”模式,中國共產黨對自身制度的“柔性推銷”(soft sell)正在奏效。
文章指出,在公共外交等方面,中國投入了大量資金,旨在提升自身的影響力,讓全球公眾更接受自己,制定了多項影響深遠的培訓、會議和講習班計劃,向外國領導人傳授中國特色的社會經濟發展經驗。盡管一些來自西方的政策制定者和學者認為這些努力不過是“竹籃打水”,但中國正在推行的計劃卻比許多西方人想象得更復雜、有效,而且從長遠來看更有可能取得成功。中國的外交政策與外宣理念愈發針對發展中國家,越來越多的人認為“中國模式”有效地為他們提供了最重要的東西:一條擺脫貧困的發展道路。
作者認為,中國的外宣實踐聚焦于贏得發展中國家受眾的心。相比之下,美國的信息傳遞方式日益分散,缺乏說服力。發展中國家很可能是這場(中美)競爭的主要舞臺,華盛頓迫切需要做出改變,根據當今不斷變化的政治和經濟發展態勢調整其戰略。
具體而言,中國將自身塑造成響應迅速、賢能政治(meritocratic)、在引導經濟增長和減貧方面非常有效的形象。在國際傳播方面,中國向全世界許諾能夠滿足人民對政府服務和基礎設施建設的需求。一些外宣視頻借助無人機拍攝,將鏡頭對準令人振奮的工程奇跡,比如中國的高速鐵路網、令人印象深刻的橋梁和一座又一座嶄新的機場。
作者提煉到,這一“柔性推銷”實踐可被概括為中國領導人提出的“講好中國故事”及在國內外弘揚中國的“正能量”。盡管有時在宣傳過程中,中國也會批評美西方國家,但總體而言中國都在專注地講述自身的故事。美西方國家的政黨被認為只代表特定的社會派系,但中國外宣媒體會強調中國是“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國家,中國共產黨為中國人民服務,代表所有人民的利益。
中國已經建立了一個全球電視新聞網絡——中國國際電視臺(CGTN)——相當于CNN或BBC。它與新華社等組成“外宣國家隊”,致力于推動中國媒體走向海外。此外,中國還越來越多地在社交媒體上使用更為隱蔽的方式來提升影響力,對樂于宣揚中國制度優越性的“網紅”(KOL)委以重任。
不少美國研究者一直對中國的柔性推銷是否真的增加了全球對中國政治制度的接受度表示懷疑。然而,中國的國際傳播卻實實在在地影響了國際社會的人心。文章作者與研究團隊合作,調查了六大洲19個國家的受眾,分析了CGTN制作的數千個視頻的觀看數據。研究發現,在觀看了CGTN制作的視頻片段后,觀眾對中國的立場發生了巨大變化。雖然最初只有16%的人喜歡中國政治模式而不是美國政治模式,但在觀看了CGTN的內容后,54%的人表示更喜歡中國的模式。人們認為,中國的體制更靈敏,更善于實現增長,更加民主。
在哥倫比亞、肯尼亞、墨西哥、尼日利亞和南非,中國的國際傳播尤其能引起共鳴。中國在這些地區大舉投資且媒體足跡遍布。例如,CGTN于2012年在內羅畢開設了制作中心,《中國日報》(China Daily)同樣與拉美數十家媒體簽訂了內容共享協議。然而,必須承認的是,只有7%的南非人和6%的肯尼亞人定期收看CGTN,到目前為止,中國官方媒體的影響范圍仍然有限。
此外,作者指出,美國不能想當然地認為,中國官方媒體的影響力會一直保持低位。CGTN和其他頻道的收視率正在緩慢增長。在尼日利亞,收視率從2018年的6%上升到2020年的11%。中國還依靠一系列策略來取得進展。新華社也在拓展勢力,或含蓄或直接的“親中報道”更有可能出現在全球各地的報紙上,有時甚至沒有新華社的署名。
盡管美國在過去幾十年的國際活動中獲得了聲譽,但它可能代表著過去,中國卻被視為一個相對較新的國際事務參與者。由于許多人對中國及其制度的了解相對較少,中國正在抓住機會在海外從零開始定義自己,把自身介紹得更好而不需要走華盛頓的老路。
除了依靠傳統媒體和社交媒體,中國還開展了廣泛的援外項目,幫助全球領導人了解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中國政府的運作機制。根據大西洋理事會的一份報告,過去幾年間,中國平均每年在發展中國家開展1400個培訓項目,內容涉及國家治理、民族政策和新媒體等,盡管這些項目的有效性仍待觀察,但是中國通過小型的研討會和大規模的峰會來柔性地推銷“中國式治理”的經驗正在成為流行趨勢。中國共產黨與安哥拉、莫桑比克、納米比亞等非洲國家的政黨合作,在坦桑尼亞建立了尼雷爾領導力學院(Nyerere Leadership School),這所學校的重點是為非洲的政黨提供中國共產黨的治國理政思想,為中非持續深化經驗交流,共同維護發展中國家的利益提供了平臺。
文章認為當前美國的國際傳播不如中國這般連貫而有效。當來自全球樣本的受訪者同時查看美國和中國的信息時,總的來說,他們傾向于中國。作者認為,美國應該直接向國家主導的公共外交項目提供資金,在傳播上突出國家充滿活力的經濟。相比之下,中國的外宣策略之所以成功,很大程度上要歸功于強調經濟發展效益,尤其是中國體制促進經濟增長的能力。
原文請見:Mattingly, D. (2024). China’s Soft Sell of Autocracy is Working. Foreign Affairs. https://www.foreignaffairs.com/china/chinas-soft-sell-autocracy-working?check_logged_in=1&utm_medium=promo_email&utm_source=lo_flows&utm_campaign=article_link&utm_term=article_email&utm_content=20241005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