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CVA新賽季將至,各俱樂部已經收到2024-2025賽季賽程討論稿。
這份討論稿比較“有意思”,甚至可以冠以“奇葩”二字,以至于被外媒形容為“有趣”和“奇怪”,直呼“爭議太大”。那么這其中的“有趣”來自哪里呢?
1、“趣點”之一:平民沒機會同貴族握手——聯賽實質上拆成兩個階層。
討論稿的主旨,是常規賽采用A、B組的形式,A組為上賽季前10名,11月8日開賽,次年2月9日結束。B組為上賽季第11名以后及新加入的球隊,11月20日開賽,次年1月23日結束。
兩組常規賽不碰面,A組全部進入季后賽,B組前6名進入季后賽,季后賽首輪為16進8,采用5局3勝制。
這樣一來,聯盟里的平民球隊,便徹底失去了和強隊交手的資格,對于他們來說,自己是另一個階層。雖然大家名義是都是WCBA球隊和球員,但實質上被劃入了另冊。
那么問題來了,同樣是WCBA球員,到底算不算同一戰壕的戰友?在聯賽里連交手的資格都沒有,那種“優等生”與“差等生”的區別,到底對聯賽有利還是沒利?
2、“趣點”之二:難得的勝利歡呼被取消——中游球隊面臨一勝難求的尷尬。
事情很明顯,現在聯盟里就兩三支超強球隊,即便是在A組,后幾名的球隊面對川、奧、蒙也沒什么贏球的希望。所以,中游球隊只有在面對差隊的時候,才有可能取得幾場勝利。大家也才有幾回歡呼的機會。
現在,這些都沒了。
你沒有和他們交手的機會,這一個賽季,就陪著幾支強隊玩就行了,結果就是一輸再輸。一勝難求。
中游球隊是否心安理得?
只怕大家心里都有數。
3、賽制的三個令人憂慮的“害處”:
首先,“破罐子破摔”成為無奈的選擇。
B組部分球隊已經被劃入另冊,既進不去季后賽,也沒資格同強隊握手,這樣的窘境只怕大大挫傷球隊和球員的積極性,反正就這樣了,還有什么希望可言?老牛趕山,哪黑哪宿,破罐子破摔吧。
第二,吸睛點整沒了,球市大面積萎縮。
現在女籃球市萎縮是不爭的事實,如果想提振球市,就必須增加“吸睛點”,但是在這個賽制下,大部分球隊已經看不到希望了,本來,盼著象川蒙這樣的強隊到來,自己努力搏一把,不輪輸贏,起碼能夠贏得觀眾的關注,多少賣一些球票。現在……沒了。
川蒙這樣的球隊永遠不會再來了。
觀眾還會買你的票么?
球迷,是來追星的,你整個一個賽季都上演菜雞互啄,誰還來理你?
第三,常規賽場次越來越少,影響越來越小。
按照這個賽制,常規賽從342場減少到240場,倒是“省事”了,但是女籃的未來交給誰?
雖然在奧運會上失利,但女籃的底蘊還在,發奮圖強才是正道,如果讓賽事逐漸萎縮,那前景可不那么美妙。
更重要的是,這樣搞的結果,只能讓投資人越來越沒勁,贊助商也會灰心,那結果,就可想而知了。
本來,賽制是有三個可選方案,
A:常規賽第一階段所有球隊單循環,第二階段,前10名進A組,其他進B組,各自進行組內循環賽。季后賽取A組及B組前兩名。
B:常規賽所有球隊進行雙循環,前12名進入季后賽。
C:就是上面說的這個。
老球迷們自然可以比較一下,這三個方案,哪個更優?
只怕會出現這樣的結果:多數人會覺得前兩種更好一些。
賽制是聯賽的生命,遵循的根本原則應該是照顧全面,提振籃球信心和市場,而不能簡單地圖“省事”或“省錢”。
現在,連外媒都在為我們的討論稿覺得“有趣”了,這其實挺無奈,不論怎么說,現在中國女籃在世界籃壇也是前幾名,出現這樣的尷尬,真心不是好現象。
何去何從,拭目以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