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對華實施新能源電動車關稅增收政策,可謂是鬧得沸沸揚揚。
面對歐盟的限制政策,我國采取強硬的回應措施,更是在日前推出反傾銷第一錘,錘的法國叫苦不迭!
中方出手不到24個小時,便令法國付出極其慘重的代價,甚至民眾躍躍欲試,示威游行或將在不久后到來。
歐盟對華反制策略感到驚恐,西班牙出面勸解歐盟改變主意。
那么歐盟為何執迷不悟對華實施關稅增收法案,法國又為何成為我國反制策略的第一個“受害者”?
隨著歐盟關稅增收政策的實施,以及我國反制措施的紛至沓來,未來中歐貿易又將走向何方呢?
一、歐盟實施關稅增收,我國出手反制
新能源電動車行業的火爆,令全球汽車市場格局迎來翻天覆地的變化。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汽車需求市場,是全球最大的汽車保有國,與此同時此前也是全球最大的汽車進口國。
但隨著中國本土新能源汽車行業的迅速崛起,本土品牌如同雨后春筍般不斷建立。
我國從汽車進口大國搖身一變成為汽車出口大國,更是憑借491萬輛汽車出口數登頂汽車出口國榜單榜首寶座。
中國新能源電動車行業的發展令歐洲感到忌憚,擔憂中國新能源電動車搶占歐洲本土市場,從而對華頒布新能源電動車產品的關稅增收政策。
10月4日歐盟對于關稅增收政策進行投票表決,最終取得10個成員國支持,5個國家反對,12個國家棄權的結果。
這預示著歐盟關稅增收政策的勢在必行,最高關稅增收比例達到40%以上。
歐盟關稅增收政策的實施,將會對于中國新能源電動車市場的海外市場開辟起到抑制作用。
對此我國商務部做出強硬回應,對于歐盟違反WTO規定的關稅增收政策表達不滿。
與此同時我國展開反制策略,反傾銷第一錘錘的便是法國。
我國決定從10月11日開始,將通過保證金形式對歐盟出口的白蘭地產品實施一系列的反傾銷措施。
歐盟在后續向中國出口白蘭地產品的過程中,需要繳納30.6%到39%的保證金,這勢必將導致白蘭地成本的上漲,從而令其在中國大陸酒業市場的競爭力出現直線下滑。
我國反制政策令歐盟感到始料未及,在我國推出反制政策不到24小時內,法國內部已經亂成一團,付出慘重代價。
法國貿易部的副部長普里馬斯則是擺出一副受害者的姿態,聲稱中國反制策略違背了國際公平貿易的原則,違背了中國對于法國的承諾,聲稱要在即將舉辦的G20峰會上與中國進行理論。
歐盟“病急亂投醫”尋求WTO的庇護,請求WTO對華進行制裁。
但此前歐盟對華展開反傾銷調查時卻違背WTO程序,并未符合WTO的貿易規定,如今卻向WTO訴苦,甚是諷刺。
與之相反的是,中國的反制舉措完全符合WTO規則程序。
那么我國反制歐盟的關稅增收政策,為何要拿法國“開刀”?我國對法國采取限制策略將會對于法國未來發展產生何種影響呢?
二、法國遭遇中國反制付出慘重代價
我國之所以將反制關稅增收第一錘用在法國身上,是因為法國始終在歐盟關稅增收法案實施過程中上躥下跳,是歐盟關稅增收政策落地的主要推動國之一。
歐盟主席馮德萊恩是一名親美政客,在其上臺之后對于美國進行頻繁的討好,并接連對華頒布限制政策。
實際上此前在馮德萊恩的推動之下,歐盟接連進行對華商品的反傾銷調查,企圖遏制中國外貿產業的發展。
而馮德萊恩的政治舉措可謂是與法國總統馬克龍不謀而合。
其始終是歐盟對華商品反傾銷調查的堅持支持者,甚至馬克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還多次表示,歐洲制造業水準與中國不相上下,對于中歐汽車市場的競爭持樂觀態度。
從另一角度來看,馬克龍將新能源電動車視為法國汽車產業崛起的重要契機。
其在傳統燃油車市場競爭中逐漸落后于德國,從而對于新能源電動車行業進行押寶,企圖實現對于德國汽車的彎道超車。
德國汽車品牌在新能源電動車發展浪潮下積極開拓新能源產業線,但大量零部件都來自中國進口,甚至大眾部分新能源電動車產品完全由中國工廠代工。
歐盟關稅增收政策看似維護德國汽車品牌的權益,但對于德國汽車行業發展來說實際上是一把雙刃劍。
中國汽車進入歐洲市場,令歐洲汽車市場格局充滿不確定因素。
馬克龍大力推動歐盟的關稅增收政策,則可以起到打擊中國新能源產業海外市場開拓的作用,還可以對于德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造成阻礙,可謂是一石二鳥。
在歐盟關稅增收政策表決期間,馬克龍與馮德萊恩頻繁互動,為法國如今的尷尬局面埋下伏筆。
相比較西班牙、德國等老牌歐洲強國通過棄權來明哲保身,法國態度激進的支持票,令其成為被首先打擊的“出頭鳥”。
法國豪賭中國不敢進行反制,卻不想我國隨意的一項反制措施便令法國感到難以承受。
對于法國而言,酒業是其經濟結構的主要組成部分之一。
歐洲出口的白蘭地幾乎全部來自法國農場生產,而中國則是法國最為重要的白蘭地出口市場之一。
在我國施行對歐洲白蘭地反傾銷調查之后,法國的酒業生產商及產業代表對于法國政府表現出強烈的不滿。
其認為法國從事白蘭地酒業的農民成為中歐競爭的犧牲者,對于法國政府的所作所為感到失望。
法國農民勢必會聯合起來維護自身的權益,從而導致法國國內矛盾的進一步激化。
甚至可能爆發大規模的罷工以及示威游行,令法國政府的治理面臨困境。
實際上除了針對反傾銷調查之外,我國還計劃推出一系列其他反制策略,來應對歐盟關稅增收法案的實施。
那么我國還將采取何種反制策略,未來中歐貿易發展又將走向何方?
三、我國反制策略與中歐貿易未來展望
對于白蘭地進行反傾銷調查,只不過是我國反制策略的第一步,目前來看取得一定成效。
我國除了是歐洲白蘭地酒業的主要出口國之外,還是歐洲大排量燃油車的主要出口市場。
像是奔馳、大眾等品牌,均將中國大陸市場視為最重要的海外市場之一。
歐洲每年出口到中國市場的大排量汽車總金額高達180億美金,是歐洲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這一數據比起我國2023年出口到歐洲市場的汽車銷售額要更高。
一但未來我國通過增加大排量汽車進口關稅進行反制,那么歐洲將會遭遇經濟損失,經濟損失幅度比起我國來說要更為慘重。
歐洲對華市場有著較為嚴重的依賴,歐洲氣候得天獨厚,因此導致歐洲成為世界畜牧業發展最繁榮的地區之一。
而中國恰巧是歐洲畜牧業農產品的主要出口國之一,像是西班牙、荷蘭等國家在外貿出口市場中與華聯系緊密。
我國計劃在未來對于畜牧業農產品進行反傾銷調查,勢必會導致更多歐盟成員國的經濟效益受損。
西班牙本在對華關稅增收政策中棄權,卻不想自身也可能被殃及池魚。
西班牙為首的中立國已經向歐盟表達不滿,對于歐盟關稅增收法案的實施頗有微詞,歐盟內部穩定將會面臨挑戰。
目前對于歐盟來說,已然處于做選擇的關鍵階段,我國態度十分明朗,那便是“你不仁休怪我不義”,將會以堅決態度與歐盟抗爭到底。
但與此同時,我國也表達與歐盟協商解決問題的可能。
雙方就長遠合作以及互利互惠的角度進行協商,各退一步從而恢復正常貿易的可能。
對于歐盟而言,還是需要從自身的切實利益出發,認清楚歐盟目前經濟復蘇面臨的窘境,從而做出正確的選擇,令我國與歐洲的貿易合作可以重回正軌。
結語
歐盟頒布關稅增收法案之后遭到我國有關部門的譴責,我國馬不停蹄展開反制策略,法國由于在推動歐盟關稅增收法案過程中上躥下跳,成為第一個遭遇我國反制政策影響的國家。
我國對于法國白蘭地展開反傾銷調查,將導致法國酒業利益受損,法國農民對于法國政府感到不滿,法國付出慘痛代價。
后續我國計劃采取增收大排量汽車進口關稅、對于歐洲畜牧業農產品展開反傾銷調查等反制策略,歐盟感到驚慌。
對于歐盟而言,需要重新思考與華貿易的重要性,以經濟復蘇以及中歐貿易長期發展為目標,重新與我國進行協商洽談才是明智之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