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10月13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9月全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0.4%。1—9月平均,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同期上漲0.3%。?同時,9月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環比持平。
對于CPI來講,從近三個月的數據來看,7、8、9月同比分別為0.5%、0.6%、0.4%,總算是擺脫過去長達一年多的,同比增幅在0.2%以下的階段。最近一系列釋放流動性,刺激消費的貨幣和財政政策,也總算看到一點水花。
- 其實,昨天財政部新聞發布會上,藍部長提到,中央財政還有較大的舉債空間和赤字提升空間。財政部能有這樣的決心和自信,除了來自財政端的稅收、預算和國債外,在貨幣端,CPI持續在低位,不會擔心大規模發行債券,給市場注入貨幣后,帶來的通貨膨脹,給民生造成壓力。也就說是,在CPI沒有突破2.5%或者3%,國家都不會擔心通貨膨脹的影響,可以繼續在財政和貨幣端“放水”。
那么,接下來我們來看看9月的主要物價價格數據,CPI還能為正,其中主要是食品價格在拉動,特別是鮮菜受極端天氣影響大面積減產,另外也要考慮中秋國慶假期臨近的影響。
- 從細分數據中,我們可以看到食品煙酒類價格同比上漲2.2%,影響CPI上漲0.66%;其中鮮菜價格同比上漲22.9%,影響CPI上漲0.48%。CPI整體同比漲幅總共只有0.4%,食品煙酒和鮮菜漲價對九月單月CPI的貢獻率分別達到了165%和120%。
另外,在受到中秋國慶雙節提振的9月,受到白酒銷售不佳的影響,酒類價格不升反降,酒類整體不僅同比-1.9%、連環比下降也達到-0.9%。這里沒有再細分公布,否則白酒單獨的降幅應該更大。
再看作為大宗消費的“交通工具”(主要指汽車),在價格方面,同比降幅達到5.3%,環比降幅也有微弱的0.1%。在量的方面,在乘用車新一輪以舊換新政策發力的情況下,9月前半月乘用車零售增長了18%,到前三周為止是增長了10%,到整月銷量只增長了4%。也就是說以舊換新政策確實是只刺激到了實實在的有換新需求的車主,并沒有激發增量。
- 在居住成本中,房租同比跌幅擴大到-0.4%,環比也在下降(-0.1%),在側面反映了就業不景氣的情況。因為住房房租完全是市場化的,完全關聯當地不同板塊工資收入情況,可以說房租下降就意味著真實的工資收入的下降。
- 2023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8萬元,其中有60%是工資性凈收入。這也只是平均數,城鎮居民的中位數收入只是平均數的90.9%,中位數收入的工資占比只會比60%更高。
所以,前面一系列的數據,歸根結底是受到居民收入特別是工資收入的影響。那么我們該怎么辦呢?
既然CPI上漲不及預期,這樣12號的財政刺激就有了合理性,超級大放水好讓中國資產價格進入長期上漲通道,進而帶動消費或者促進全民增收。財政刺激的目標就是防止通縮,在CPI到達2%前財政刺激不會停,CPI現在只有0.4%,還有很大的財政刺激空間。
- A股是買預期賣現實12號財政部給了超強刺激預期,增發專項特別國債化解地方隱性債務,這是十萬億規模的措施,按照不同統計口徑地方隱性債務總規模是50萬億到70萬億,化解分步驟需要最低十萬億的專項特別國債原因是隱性債務好多是交叉負債注入流動性時負債是以杠桿形式下降。特別明確專項特別國債不計入財政赤字。各位朋友知道這意味什么嗎?
- 就是化債不結束,國債的增發不會結束,流動性大漲會推高一切資產價格,這就是中國版的無限那啥,都無限那啥了,看看美股從2020大跌到熔斷到4年的長牛,中國版的無限那啥,也會讓中國A股指數大漲 上周的下跌原因是清理貸款炒股,要求進入股市的個人貸款必須歸還,也就是個人不能加杠桿入市但是機構可以,互換便利就是機構的杠桿,可以反復加。
綜上,CPI不如預期反而給了財政刺激空間,在CPI到達2%之前無需擔心財政刺激力度,一定不會讓大家失望。通脹路徑傳導就是大宗商品傳導到日用消費品最終傳導到勞務價格也就是工資,工資上漲消費提高,消費提高企業利潤增長,這就是通脹遠比通縮對經濟有利原因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