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首歌是這樣唱的:
戰(zhàn)士雙腳走天下,
四渡赤水出奇兵,
烏江天險重飛渡,
兵臨貴陽逼昆明。
敵人棄甲丟煙槍,
我軍乘勝趕路程。
調(diào)虎離山襲金沙,
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毛主席也曾說,“四渡赤水是我一生中的得意之筆。”
那么,四渡赤水,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簡單的說,四渡赤水戰(zhàn)役,是遵義會議之后,中央紅軍在長征途中,處于國民黨幾十萬重兵圍追堵截的艱險條件下,進行的一次運動戰(zhàn)。從1935年1月19日紅軍離開遵義開始,到1935年5月9日勝利渡過金沙江為止,歷時3個多月。在毛澤東、周恩來、王稼祥、朱德等指揮下,中央紅軍采取高度機動的運動戰(zhàn)方針,縱橫馳騁于川黔滇邊境廣大地區(qū),積極尋找戰(zhàn)機,有效地調(diào)動和殲滅敵人,徹底粉碎了蔣介石企圖圍殲紅軍于川黔滇邊境的狂妄計劃,使中央紅軍在長征的危急關頭,從被動走向主動,取得了戰(zhàn)略轉移中具有決定意義的勝利。
具體一點說,1935年1月上旬,中央紅軍長征到達貴州遵義地區(qū)。15~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義召開擴大會議,糾正了王明“左”傾教條主義在軍事上的錯誤,實際上確立了毛澤東在紅軍和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
這時,蔣介石為阻止中央紅軍北進四川同紅四方面軍會合或者東入湖南同紅2、紅6軍團會合,調(diào)集其嫡系薛岳兵團和黔軍全部,滇軍主力和四川、湖南、廣西的軍隊各一部,向遵義地區(qū)進逼,欲圍殲中央紅軍于烏江西北的川黔邊境地區(qū)。
中央和中革軍委決定,由遵義地區(qū)北上,在四川省瀘州西南北渡長江,進至川西北,爭取同紅四方面軍一起赤化四川。1月19日起,共軍分三路向土城、赤水方向前進。24日,攻占土城。川軍后續(xù)部隊迅速增援。28日,毛澤東決定,立即撤出戰(zhàn)斗,向古藺以南地區(qū)前進,尋機北渡長江。1月29日,紅軍分三路西渡赤水河(一渡赤水),向四川省古藺、敘永地區(qū)前進。
川軍、薛岳兵團和黔軍、滇軍多路出動,企圖截擊紅軍。2月7日,中央決定,暫緩北渡長江,改取以川滇黔邊境為發(fā)展地區(qū)。紅軍即向川滇邊的扎西(今威信)地區(qū)集中。蔣介石調(diào)整部署,派湘軍主力在湘西“圍剿”紅2、紅6軍團;派薛岳兵團和滇、黔、川軍,企圖圍殲中央紅軍于長江以南、橫江以東、敘永以西地區(qū)。
為了免受川、滇國民黨軍的夾擊,2月9日,毛澤東等決定東渡赤水河,向國民黨軍兵力薄弱的黔北地區(qū)發(fā)動進攻。中央紅軍于18~21日在太平渡、二郎灘渡過赤水河(二渡赤水),向桐梓地區(qū)急進。
紅軍二渡赤水,回師黔北,完全出乎蔣介石的意料。川軍慌忙由扎西附近向東追擊,黔軍3個團從遵義向婁山關、桐梓增援,企圖阻止并圍殲紅軍于婁山關或遵義以北地區(qū)。
24日,紅1軍團先頭部隊第1團進占桐梓。25日,紅5、9軍團在桐梓以北地區(qū)阻滯川軍,當晚,紅3軍團攻占婁山關(紅軍第二次攻占婁山關),并在紅1軍團的密切配合下連續(xù)擊潰黔軍的多次反撲。接著,紅1、紅3軍團乘勝向遵義方向追擊,在遵義以北擊潰黔軍的阻擊。28日晨,再占遵義城。
這時,趕來增援的國民黨軍第1縱隊第93師進至遵義以南的忠莊鋪地區(qū),第59師正向忠莊鋪開進。毛澤東等當即決定,乘援軍孤軍冒進之機,集中兵力,殲敵于遵義城以南地區(qū)。遵義戰(zhàn)役從24~28日,歷時5天,共擊潰和殲滅國民黨軍2個師又8個團,俘敵3000余人。這是中央紅軍長征中最大的一次勝利。
遵義戰(zhàn)役后,蔣介石改用堡壘推進和重點進攻相結合的戰(zhàn)法,企圖南北夾擊,圍殲中央紅軍于遵義、鴨溪地區(qū)。3月5日以后,中央紅軍主力由遵義地區(qū)轉兵北進,16日在茅臺及其附近西渡赤水河(三渡赤水),向四川南部的古藺、敘永方向前進。
蔣介石判斷中央紅軍又要北渡長江,急令所有部隊向川南進擊,企圖圍殲紅軍于古藺地區(qū)。毛澤東等決定,乘敵不備折兵向東,在赤水河東岸尋機殲敵。3月20日,為迷惑國民黨軍,紅1軍團1個團大張旗鼓地向古藺前進,誘敵向西;主力則由鎮(zhèn)龍山以東地區(qū),突然折向東北,于21日晚至22日分別經(jīng)二郎灘、九溪口、太平渡東渡赤水河(四渡赤水),從敵重兵集團右翼分路向南急進。26日進至干溪、馬鬃嶺地區(qū)。27日,紅9軍團由馬鬃嶺地區(qū)向長干山方向佯攻,引國民黨軍北向;主力繼續(xù)南進,于28日突破國民黨軍封鎖線,進至烏江北岸的沙土、安底等地。31日,南渡烏江,跳出了國民黨軍的合圍圈,將蔣介石的幾十萬軍隊甩在烏江以北。
4月2日,中央紅軍以一部兵力佯攻息烽,主力進至狗場、扎佐地域,前鋒逼近貴陽。這時,國民黨軍在貴陽及其周圍地區(qū)只有4個團。正在貴陽督戰(zhàn)的蔣介石驚恐萬分,一面急令各縱隊火速增援貴陽,一面令守城部隊死守飛機場,準備隨時逃跑。4月4日,紅9軍團在打鼓新場以東擊潰黔軍5個團,殲其2000余人。四渡赤水之后,中央紅軍主力乘滇軍東調(diào)增援貴陽之機,迅速進軍云南,并于5月9日,渡過金沙江。與此同時,活動在烏江以北地區(qū)的紅9軍團,也從會澤以西的樹節(jié)、鹽井坪渡過金沙江。 四渡赤水戰(zhàn)役勝利結束。
四渡赤水之戰(zhàn),毛澤東等根據(jù)敵情變化,指揮中央紅軍巧妙地穿插于國民黨軍重兵集團之間,靈活地變換作戰(zhàn)方向,調(diào)動和迷惑敵人,創(chuàng)造戰(zhàn)機,在運動中殲滅大量國民黨軍,牢牢地掌握戰(zhàn)場的主動權。這是中國工農(nóng)紅軍戰(zhàn)爭史上以少勝多、變被動為主動的光輝戰(zhàn)例。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