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巴嫩國會議員納迪姆·杰馬耶爾抨擊真主黨,稱他們正在面臨自己行為的后果,他說,黎巴嫩不會介入解決真主黨的危機,不會幫真主黨的忙,并強調該組織必須先解除武裝。他還質疑真主黨在10月8日與以色列爆發沖突的理由,并詢問是誰強迫他們發動這場戰爭。
為什么黎巴嫩政府那么開心做吃瓜群眾,看著真主黨被以色列打得哭爹喊娘?
這得從黎巴嫩和真主黨的關系說起。
黎巴嫩位于亞洲西南部,地中海東岸,北部和東部毗鄰敘利亞,南部與以色列接壤。黎巴嫩軍隊約有6萬人,分陸軍、空軍、海軍3個軍種。
黎巴嫩政府軍
黎巴嫩是一個基督教徒執政國,政治體制和經濟模式完全效仿西方。在中東這個絕大多數國家都實行伊斯蘭教的地區,黎巴嫩是獨特的存在。
原因是1920年,黎巴嫩淪為法國的委任統治地。
1926年5月,黎巴嫩共和國正式成立并頒布了憲法,盡管如此,法國仍保留在黎巴嫩的相當一部分特權直至1943年11月22日黎巴嫩獨立。
在法國殖民時期,法國人將國內的銀行和金融體系復制到了黎巴嫩。
法國幫助黎巴嫩建立了金融、海關、稅收等經濟體系,以及各種政府職能部門。法國還承擔了黎巴嫩的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港口、商業中心和城市道路等,幾乎所有基礎設施都參照歐洲大城市的建設標準建設。
黎巴嫩當時號稱“中東小巴黎”,是中東地區最現代化的國家,也是中東最和平、生活最好的國家。
然而好景不長,在四次中東戰爭之后,越來越多的巴勒斯坦難民涌入黎巴嫩境內。
1982年,近60萬名什葉派難民涌入黎巴嫩首都貝魯特南郊。這些難民沒有住房,沒有工作,也沒人關心。于是,在當時的伊朗精神領袖霍梅尼的支持下,真主黨在貝魯特南郊成立了。它是穆斯林什葉派政黨。1985年,黎巴嫩真主黨在其一份宣言中明確表達了消滅以色列的決心。
從此黎巴嫩人民的噩夢開始了,再也沒有此前的歲月靜好,內戰和經濟蕭條開始了。
穆斯林的一個特點是,家家戶戶拼命生娃。真主黨立即成為黎巴嫩最大的黨。
與此相反的是,大量黎巴嫩人選擇離開他們的祖國。如今,海外的黎巴嫩裔人口已經超過了黎巴嫩本地人口:黎巴嫩本地人口僅600多萬,而海外黎巴嫩裔人口卻達到1500萬。
所以,這是一個農夫和蛇的故事。
悲哀的是,歐洲在重蹈覆轍。看看現在的法國、英國、德國,穆斯林難民經常在街頭鬧事,揚言鳩占鵲巢,甚至穆斯林難民在德國要求建立伊斯蘭國。德國前總理默克爾被歐洲人罵慘了,回旋鏢也落到她自己頭上——如今默大媽自己上街都要帶兩保鏢了。
所以黎巴嫩政府很配合以色列,以色列讓其將軍隊撤走,方便它打擊真主黨,以色列政府軍立即撤走,讓以色列施展拳腳。黎巴嫩民眾還會告訴以色列,在哪發現了真主黨人。真主黨頭目每被斬首一次,黎巴嫩本土民眾就歡呼一次。
無論如何,中東掃黑組組長內塔尼亞胡會還中東一片寧靜,黎巴嫩人也可以迎來新生活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