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鐵們,新能源汽車看來真的要變天了!
前兩年,車主們一直翹首以待的,媒體經常熱議的固態電池,現在真的來了。
前陣子,也就是10月18日,在2024奇瑞全球創新大會上,奇瑞發布了固態電池的研發進程。預計2026年上車,2027年可實現大規模量產,能量密度將超600Wh/千克,可讓電動汽車續航超過1500公里。
本來啊,我以為這已經是最牛的事了,心想咱們還是快人一步,將繼續引領新能源汽車市場。但沒想到的是,近期有一家叫輝能科技的臺灣企業,也發布了固態電池,而且信息似乎更加的確鑿!這下有好戲看了。
但是說句偏心的話啊,我還是希望是由中國大陸的企業來引領這個市場,那才是真正國產的榮譽,是我們的核心技術。畢竟臺島的企業不受我們支配啊,就好比臺積電一樣,要看美國的臉色行事,高端芯片,美國不讓賣,中國大陸的企業想買就買不到。
那么,奇瑞的固態電池和臺灣輝能的固態電池,到底哪家更強呢?這期主題,我們就來通過對比探討一下,給大家一個更清晰的認知,順便也漲點知識。
今年的巴黎車展上,輝能科技被媒體認為是放了個大招。他們推出的這款100%硅復合負極的固態電池簡直就像給電動車界打了一針強心劑。你想想,現在市面上大多數電池能量密度也就那樣,而輝能的新電池直接飆到了321Wh/kg,而且說要到明年年底再升到355Wh/kg,這個提升也確實很惹眼的。
輝能電池的快充能力有多強呢?據說是五分鐘從幾乎沒電充到六成,八分半鐘就能搞定八成電量。這就意味著,你去個洗手間、買杯咖啡的時間,車就差不多滿血復活了。
而且,這種固態電池還具有給汽車“瘦身”的效果,通過減少電池容量,重量一下就減輕了300公斤。五分鐘充個電,就能跑個300公里,比起現在動不動就要等半小時的情況,那明顯就是天壤之別。
另外,根據一些數據顯示,輝能固態電池的使用壽命也很長,充放電循環超過1000次后容量仍會大于80%。此外,輝能電池還能接受在零下30度的低溫下保持正常的工作狀態。
當然了,輝能的創始人也是信心滿滿,覺得自家的技術已經走在了前面,希望成為改變行業規則的那個“大魔王”。不過話又說回來,雖然輝能這次亮相挺震撼的,但咱們也不能忘了固態電池這一領域的競爭激烈,全球各大廠商都在鉚足勁兒研發這項新技術。
那么,我們再拿國產奇瑞研發的固態電池來做一下對比。首先在能量密度方面,奇瑞設計的固態電池能量密度超過600Wh/千克;續航方面,奇瑞是1500公里+;還有在快充方面的表現,奇瑞的目標是充電5分鐘續航里程是500公里+;在極寒天氣下的工作狀態,奇瑞比輝能也表現得更亮眼,奇瑞電池的正常工作溫度為零下35到65度,幾乎完全解決了用戶對極寒天氣下電池嚴重衰減的焦慮。
大家可以看到,從以上這四項用戶最關心的數據來看,很顯然,還是我們國產的奇瑞更勝一籌。而且奇瑞固態電池還有一項特異功能,那就是即便電池被剪開一個角或者一部分體積,依然能正常工作,這個看起來就很無敵了。
那么,現在這兩家電池的主要差別在哪呢?應該說是在落地的速度上,臺灣輝能電池似乎更快一些。比如輝能電池聲稱已經建立了全球首條千兆級固態鋰陶瓷電池生產線,初期產能為0.5GWh/年,最終設計產能為2GWh/年。而我們的奇瑞,沒有具體的信息公告,只是說預計2027年可實現大規模量產。但是,我想以奇瑞一向低調的行事風格,這次應該也不會隨便放空的,總體上我估計應該是八九不離十的。
所以,真要比一比誰家強,我想大家心里是有數了,早晚都是要一決高下的,老鐵們可以放心了。
不過大家暫時也不要太性急!因為固態電池要真正落地應用,被普及下來大概也是有一段路要走的。擺在眼前的就有兩大現實問題:首先是研發成本和材料成本問題,固態電池的價格什么時候能打下來,真正被消費者估計沒那么快;其次是產業鏈協同和技術兼容方面,現有的新能源汽車技術是否能有效接納全新的固態電池是個問題,比如固態電池的熱管理系統和EV鋰電池的熱管理系統是完全不同的。
關于這個話題,各位是怎么看的呢?歡迎在評論區交流。
關注戰略企劃槍手說市場,漲知識聽有見地的觀點,老鐵們再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