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窩頭會館》(龍馬社版)
沒有看人藝版的。一直因這個名字,對這部劇感到興趣。也許是出于小時鄰居經常炒窩頭吃的通感。已經過了追逐人藝、追逐話劇的那個階段。從劇情上來說,簡直類似大雜院版的《茶館》。程式化的三幕劇,相似化的時間變遷與人物命運,以及最后黎明前的黑暗與迎來的陽光。看著看著,竟有些如坐針氈。但時代有時代的特征,而生活的程序不曾改變,任外在如何包裝,內核的困境均是一樣。如果黑暗即將到來,黎明是否還會遙遠。
另,可能是短視頻看得多了,現在回想起來,郭最后一幕倒地時的樣子,總是與其僵尸摔的樣子重合。不該。
《深瀨昌久》
深瀨昌久,漸漸變成烏鴉的男人。日本戰后一系列著名攝影師之一。本書是其助手瀨戶正人對其的回憶。
可是淺淺看下來,首先情感沒有感受到很濃郁。不知是文字難以傳達,還是翻譯的蒼白流水。兩人的關系并未像想象中那般親近,更像是一個同事對同事的片面印象。其次,對深瀨的照片所表達的情緒、觀點,似乎作者也并未闡述、深挖。只是在表面反復述說,仿若其并未走進深瀨的內心。
或許,文字確難表達內心。能將真情實感通過文字流露,已著實不易。所以看到網上各執一詞的爭論時,暗自哂笑。人們所表達的,真是所要表達的嗎。溝通討論達成共識的結果,是我接收并理解的確是他所要表達的;還是我接收并理解的是他表達時,我所理解的——自我消解。
或許,深瀨昌久就是這般,難以親近卻思考甚多,所以才在后來拍出了《私景》等一系列作品。
或許,這也是深瀨昌久同中平卓馬一樣,最終摔倒而潦草的晚年的原因。(亦或是結果。)
遺憾沒有閱讀到深瀨昌久本人的文字。
《流人》及其他
換了顯示器、開通了Apple TV,開始看攢了幾年的《流人》。酣暢的劇情與設定,抓住了爽點,后續考慮閱讀原著。
從古至今,自始至終,人們的困擾困境似乎都是類似。古月依舊照今人。總是被強調關注自己,不要在意他人。這是不是又是另一種逃避。我不知道。但是有時,逃避可恥卻有用。
愿生活平靜。
心平能愈三千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