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麗人
古代中國和朝鮮半島的關系,自五胡亂華以后,發生了不小的改變。自此之后,原本是地方郡縣的半島逐漸分離出去,中原王朝幾乎不再插手半島事務。但元朝卻是例外,半島名義上是獨立政權,為元朝藩屬,雙方建立了甥舅關系。但元朝卻可以隨意干涉半島事務,一個典型的例證就是元英宗流放高麗忠宣王于西藏之事。而元英宗為何要流放一國之王?
一、第一個蒙高混血的王
高麗忠宣王王璋,父親是忠烈王王昛,母親為元世祖之女元成公主忽都魯揭里迷失。王璋1274年出生,次年就被冊封為世子。作為第一個蒙高混血的世子,他受到了元朝的關注和期許,元朝特意賜給他蒙古名“益智禮不花”,意思是小公牛,希望他能像小牛犢一樣茁壯成長。
1292年,王璋入大都宿衛。在宿衛期間,他禮儀得體,頗似儒者,受到元朝好評。成宗鐵穆耳便將侄女冊封為寶塔實憐公主,下嫁于他。應該說,元朝對這次聯姻頗為看重。的祖父是元世祖嫡子顯宗真金,父親是真金嫡長子晉王甘麻剌。甘麻剌斗爭失敗后,皇位被三弟鐵穆耳奪取。可見,寶塔實憐公主血統高貴,是黃金家族嫡系出身。
元朝公主
二、傍上新大腿
1298年,在元朝的要求下,一生16次親赴中原朝見天子,第一個迎娶元朝公主,對元朝無比恭順的王昛讓位給世子王璋。但即位后的王璋似乎有些飄了。即位8個月就遭到中書省彈劾,旋即被廢,忠烈王再次上位。中書省只說他“有罪”。今天推測應當是和他冷落元朝公主,寵幸其他妃子有關。然后王璋只能再次入大都充當宿衛。但是否極泰來,沒想到在大都他又遇到貴人。他和一同宿衛的宗室海山(后來的元武宗)和愛育黎拔力八達(后來的元仁宗)關系極好,幾乎成了兄弟。《高麗史》稱:“武宗、仁宗龍潛,(二人)與王(王璋)同臥起,晝夜不相離。”
元宮廷
1307年,元成宗去世,元朝爆發了權力斗爭。萬幸,愛育黎拔力八達搶先半步擊破了色目人和信奉伊教的阿難達的陰謀,避免了中國最大的厄運。在這一過程中,王璋堅定地站在海山兄弟一方。海山登基后,論功行賞,王璋被賜予“推忠揆義協謀佐運功臣”,開府儀同三司、駙馬都尉、太子太傅、上柱國,進封沈陽王。同年7月,王璋回高麗繼高麗王位,這樣一來他就有了兩個王爵。11月,王璋再次入大都定居,遙領國政,被賜予太尉稱號,改封沈王。按照一般天朝禮制,一字為宗室親王,二字為郡王。可見到此時,元朝是真把王璋當自家人了。
元朝大汗
三、厄運的來臨
王璋長期寓居大都,他將高麗王位讓給兒子,將沈王位讓給侄子。因有武宗賜予的太尉官職,所以他自稱太尉王,一般稱他為高麗太上王。
1319年,元仁宗命王璋去浙江普陀山代表皇室朝拜菩薩,展現了對他的親昵和信任。但元仁宗一死,王璋的好運居然到頭了!
1320年元仁宗去世,其子元英宗碩德八剌繼位。但元英宗竟然拒絕在外巡行的姑父王璋還朝。6月,元英宗派人在鎮江金山寺拘押他,將他押送回大都。12月,元英宗親發上諭令王璋入西藏薩迦(今屬日喀則)學習佛法,實際就是將他流放到西藏。
元皇帝
接詔之日起,王璋就踏上了西行之路。他和高麗從臣樸仁干、張元祉等十八人經過半年路程才到西藏流放地。在經歷兩年流放生活后,1323年初,高麗大臣李齊賢在大都向中書省丞相、英宗寵臣拜住哭訴王璋的遭遇,請求放還。經拜住斡旋,元英宗下令將王璋轉移到朵思麻宣慰使司(在今甘肅臨夏),他的境遇才算有所好轉。同年8月,英宗在南坡之變中被殺,9月泰定帝登基,大赦天下,王璋才返回大都。然后次年就去世了,時年51歲。
從元朝皇帝寵臣到被皇帝厭棄,短短幾年間,王璋遭遇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為何他的境況會如此逆轉?
被貶的官員
四、王璋被貶的真實原因
按照李齊賢《忠憲王世家》所說,伯顏禿古思是高麗人,自閹入宮,在仁宗潛邸服侍,和年幼的碩德八剌熟識。但他多行不法之事,被王璋所厭惡。伯顏禿古思也深知這一點,于是在皇位更迭時期大肆進讒言,說動英宗將王璋流放。通過這個記載我們看到,王璋被流放的原因是小人作怪。但真相有這么簡單嗎?
元英宗能輕易拿捏一國國王,自然是因為元高之間的特殊關系。元高的關系真正建立于元世祖時期,標志就是雙方聯姻,成果就是王璋的出生和即位。王璋的存在,不僅讓元朝在政治上成為高麗宗主,在宗法血緣上,高麗王室也成了黃金家族的分支,王家支系要絕對服從本家族長安排。通過如此手段,高麗完全成了元朝附屬,元朝可以通過廢立王室達到控制高麗的目的,因此可以說,元朝時期的高麗其實和中央控制下的郡縣沒什么區別。在這種情況下,王璋無法保持一個國王的尊嚴,就出現了“毀形易服,遠竄吐蕃之地”的窘境。
元皇帝
但我們再看李齊賢的話語,就能發現明顯的問題。被中傷可能是王璋被貶的原因,但具體到底給他安了什么罪名,李齊賢絲毫沒有提及。元英宗絕非昏君,不可能僅僅因為幾句中傷之辭,就將自己的姑父流放。我們再看1323年李齊賢向拜住哭訴時說的話,其中提到“雖執迷不悟,罪至罔加,原其本心,固亦無他……革新改過”。這里提到“執迷不悟”“革新改過”,證明王璋確有罪過。
元人
后來也有人認為王璋是因為沉溺于佛法而被貶。《高麗史》說王璋“執迷而獲罪”、“執迷獲戾于天”。高麗大臣閔漬撰《高麗國僉議贊成事舍大藏經記》也說他“深信勝緣”。從其他記載來看,英宗流放他的借口的確是沉溺佛法。但沉溺佛法是大罪嗎?要知道王璋不是等閑之輩,他作為元朝的外孫、駙馬,可以算是黃金家族的成員。黃金家族成員吃喝嫖賭都不算罪,沉溺佛法這都算是高雅的了,怎么還會因此被貶呢?可見王璋被流放絕不是得罪了小人,或者沉溺佛法那么簡單。
王璋作為黃金家族成員,這種光環能給他帶來巨大的政治資源,在高麗擁有絕對的統治地位,也能享受到元朝的一切封賞,所謂“寵眷無出其右”。但同樣作為這種光環的負面影響,蒙元皇室素有內斗上位的傳統,他們沒有建立穩定的繼承人制度。王璋作為蒙元皇室,又長期寓居大都,不可避免地和皇室權力斗爭扯上聯系。
元皇帝
如前所述,在成宗末期,王璋就已經深陷元朝的權力斗爭不能自拔,他參與大都之變,在武宗、仁宗朝扶搖直上。武宗、仁宗的母親答己被尊為皇太后,本來安分守己。但隨著仁宗早逝,答己也不安分了!仁宗、英宗的漢化政策遭到游牧保守貴族反對,他們聚集在答己門下,形成強大的反對勢力。所以元英宗登基之初,就和太皇太后、祖母答己發生了斗爭。
王璋在大都擁有自己的勢力集團,是雙方拉攏的對象。但很明顯,這次王璋選錯隊伍了,他投靠了太皇太后。這可以從《高麗史·忠宣王世家》得到側證,王璋“既受命復位,諂事婦寺,淹留燕京”。這個“婦”就是答己。如此可見,王璋被貶西藏,應當是權力斗爭的結果!
文史君說
王璋被貶西藏之事,除了反映出元朝的政治生態外,更是元朝和高麗特殊關系的一次集中體現。皇帝能輕易流放外國藩王,可見元、高之間的關系已經超越宗藩,完全是中外一家的表現。因此王璋之事,其實在元朝對外關系史上有重要影響。
參考文獻
桂棲鵬:《元英宗謫高麗忠宣王于吐蕃原因探析》,《中國邊疆史地研究》2001年6期。
(作者:浩然文史·紫橘)
本文為文史科普自媒體浩然文史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注明外均來自網絡搜索,如有侵權煩請聯系作者刪除,謝謝!
浩然文史是全博士團隊文史科普自媒體,全網主流平臺文史類優質作者。讓專業的歷史更有趣,讓有趣的內容更有深度。古今中外,考古文博,更多內容請關注我們的同名公眾號(id:haoranwenshi)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