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華夏上下幾千年的歷史進程,朝代興衰,皆是以犧牲平民百姓的生活為代價。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元末的天下,餓殍遍野,人如草芥。
這世道卻催生出了中國歷史上有名的“農民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史稱洪武皇帝。
他的出現,與“明王出世,普度眾生”的預言遙相呼應,為底層人民帶來了一絲希望,終結了這亂世的苦難。
一
1328年,朱元璋出生于濠州的一個貧窮家庭,因在家族兄弟中排到第八,又叫朱重八。幼時家中貧困,朱元璋只讀了兩年的私塾便輟學,去地主家當起了放牛娃,飽受欺凌。
1344年,濠州發生了大旱,老百姓顆粒無收。次年,又發生了蝗災和瘟疫,饑民相食。朱元璋的父親、母親、兄弟姐妹也都相繼餓死,可家貧無法安葬。
后來朱元璋回憶當時慘狀:“殯無棺槨,被體惡賞,浮掩三尺,奠何肴漿?”
為求生計,17歲的朱元璋去皇覺寺剃度當了和尚,時運不佳,災荒很快蔓延到了寺廟。朱元璋不得不淪為流民,一路乞討,嘗盡世態炎涼。
《孟子》曰:“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說:上天要降下重大使命在一個人身上,必須先使他的內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勞累,使他經受饑餓,使他受到貧困,使他做事不順利。通過這樣的方式使他的心觸動,使他的性格堅強起來,增加他所沒有的才能。
想必朱元璋就是上天賦予重大使命的那個人?
據史料記載,朱元璋母親陳氏剛懷孕的時候,曾夢見神仙給了她一枚藥丸,放在手掌中閃閃發光,吞服后驚醒,口中還縈繞著香氣。等朱元璋出生時,家中紅光滿室,此后夜間多次有光芒射起。鄰居看見后,十分驚慌,還以為他家著了火,奔相救援,可趕到后卻什么也沒有。
冥冥之中,朱元璋的種種遭遇注定他要開啟這不平凡的一生。
二
元末的暴政,官吏貪腐成性,賦稅沉重,緊緊勒住了農民的脖頸,民不聊生。
亂世之中,群雄并起,兵戈殺戮不斷,天下大亂!
1352年,定遠人郭子興與孫德崖等同伙起兵濠州。元朝將領害怕不敢進攻,便每日抓良民邀賞。
為逃避兵荒,25歲的朱元璋曾問卜于天,可去留皆不吉利,就問“:難道應該謀反舉事嗎?”一卜則大吉,大喜。
同年4月,朱元璋加入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起義軍。
由于朱元璋才智過人,不久便得到郭子興的青睞。每逢不決的大事,郭子興總要叫朱元璋一起來商議,他剖析決論如流,眾將瞠目結舌,不能發一言。
后來,郭子興更是將自己疼愛的養女馬氏(馬皇后)許配給了朱元璋,并提拔他擔任鎮撫大將。
朱元璋深知,欲成大事,需隱忍、蓄力、待時。他堅持貫徹謀士朱升的九字諫言:“高筑墻、廣積糧、緩稱王”。
起義途中,朱元璋一路招賢納士,猶如神助,攻城掠地。
每逢戰役,朱元璋必將召集當地官吏及父老鄉親告知:“元朝政治腐敗,干戈蜂起,我來是為民除亂,請各位安于職守。賢士我以禮賢相待,舊政不適者一律改掉,官吏不要貪婪殘暴殃及百姓”。
一時之間,天下歸心。
鄱陽湖一戰,陳友諒巨艦如林,朱元璋采用火攻破敵,終定江南;平張士誠,收方國珍,南疆一統。
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稱帝,國號大明。
世人都說朱元璋“專打友軍,不抗元兵”,卻不知道元廷內斗頻發,北地早成空殼。待南方穩固,北伐方是水到渠成。
同年8月,朱元璋攻占大都(現北京),取得長城以內地區的統治權,收復丟失四百年的燕云十六州,標志蒙古在中原的統治徹底結束。
三
金陵豈是池中物,一遇風云變化龍。
朱元璋登上帝位,成為中國歷史上有名的“草根皇帝”。他從放牛娃,逆襲成一代君王,開局一個碗,一路乞討,家業全靠自己空手打拼來的,簡直是我們的勵志榜樣。
因為出生于底層,朱元璋更懂得民間疾苦,在位期間,生活儉樸,勤勉有加。
據說朱元璋在登基那日,身著粗布龍袍,腳踏草鞋,詔告天下:“朕本農夫,深知稼穡艱難。”
他下令宮中建筑一律不許用金玉材料,墻上一律不準裝飾名貴畫卷,只允許繪滿《耕織圖》,時時提醒兒孫不要忘記百姓之苦。
而朱元璋的皇宮少見于花花草草,更多的是瓜果蔬菜。
他曾親自在宮中辟地種菜,耕耘收獲,以此體驗農事的艱難,并教育子孫與臣子。
所食之物不過于豆腐青菜,夜宿木榻,與民無異。馬皇后親手縫補舊衣,皇子公主皆穿草鞋步行,只為不忘根本。
自登基以來,朱元璋每日天還沒有亮便臨朝聽政,下朝后稍作休息又和儒士講論經史,下午處理政務,直到天黑了才回宮休息。無論嚴寒酷暑,即使身體不適時也要堅持上朝。
元末權貴縱欲亡國,前車之鑒歷歷在目,朱元璋每日自省,一刻不敢忘懷。
四
貪腐之害,甚于猛虎。
元末官吏盤剝百姓,以致烽煙四起。
朱元璋立國之初,便頒布《大誥》,設“皮場廟”,剝貪官人皮填草,懸街示眾。
朱元璋還以自身經歷強調對貪官的痛恨,表明嚴懲貪腐的決心。
《明太祖實錄》記載:“朕往在民間,見州縣官吏多不恤民,往往貪財好色,飲酒廢事,凡民疾苦,視之漠然,心實怒之。故今嚴法禁,但遇官吏貪污蠹害吾民者,罪之不恕。”
同時,朱元璋警告官員不得貪贓枉法,否則將追究到底。還鼓勵百姓舉報貪官,賦予百姓監督官員的權力。
《大誥》記載 “敢有不務公而務私,在外贓貪,酷虐吾民者,窮其原而攫罪之。” “凡守令貪酷者,許民赴京陳訴。”
他還怕老百姓到南京申冤見不到自己,特意在通政司的門口放置了一塊紅牌,上面書寫一行字:“凡是想向我報告卻又不能進入宮殿者,取拿此牌,可以直接進入內府,各門守衛、官員不得阻攔”。
朱元璋還親自處置空印案、郭桓案的官員,殺盡蠹蟲,并趁機整頓吏治;胡惟庸、藍玉謀反,株連數萬。百官上朝前與家人訣別,歸家方慶又多活一日。
后世罵他暴虐,可不知:“若縱容貪腐,百姓何辜?”
朱元璋深知,嚴刑峻法非長久之計,但亂世必須用重典,才能起到震懾的作用。
據說,曾經有一個縣令克扣賑災糧草,被朱元璋親審后凌遲處死,其鮮血染紅午門石階。
天下為之震動,吏治稍顯晴朗。
也是有人說朱元璋嗜殺,然而《明史》記載:“太祖之好用峻法,于約束勛貴官吏極嚴,實未嘗濫及平民。”
在老百姓眼里,朱元璋是一位與他們站在一起的君王。放眼天下,幾乎無人可與之比擬。
朱元璋也從未忘記,這江山是百姓的江山。嚴懲貪腐、輕徭薄賦、興修水利、屯田養兵,一切只為“安民為本”。
1398年,朱元璋于應天皇宮駕崩,時年71歲。
臨終前,曾寫下遺詔:“憂危積心,日勤不怠,務有益于民。”若后世子孫能體恤民艱,大明江山自當永固;若忘本縱欲,縱有鐵桶江山,亦必傾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