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獻造血干細胞
創造生命的奇跡
“我等了十年,為的就是這一刻!”9月2日下午三點多,廣州理工學院王文濤老師在辦公室里接到安徽紅十字會骨髓庫的電話,通知他“初配通過”。
這個讓他等了近十年的電話,讓他驚喜萬分,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思緒將他帶回當年義務獻血時的情景。
那還是在老家安徽六安讀書的時候,時常參與獻血的王文濤在獻血貼吧看到了一名吧友分享自己的骨髓捐獻流程,深受感動和鼓舞。后來在六安紅十字會獻血站的一次獻血時,王文濤和工作人員溝通了個人意向,填寫了相關資料和意向書,在獻血同時多采集了一份檢測血樣,成功加入了中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澳且惶焓?015年6月15日,我不會忘記?!?/p>
電話那頭的工作人員詢問他的捐獻意向,將他的思緒帶了回來。王文濤立即告知同意捐獻并配合安排。
“這個電話我等了十年。當得知受捐者是個小孩后,我覺得我更是幸運,我有機會讓他人繼續美好的人生”。
采集完成現場留念
采集完成與廣東省骨髓庫工作人員留念
獻血經歷蘇、晥、京、粵多地
十年前種下希望的種子
10月18日,王文濤在南部戰區總醫院成功捐獻造血干細胞,成為廣州市第413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此前他已通過多次體檢并入院一周調適身體指標。
在紅十字會正式發來捐獻函之前,王文濤還需要幾次請假去指定醫院體檢。由于最初還沒有正式確認是否成功高分配型成功,王文濤只向智能制造與電氣工程學院說明情況,得到了學院和家庭的大力支持。在月底收到正式捐獻函后,王文濤才正式向學校報告。
“家人和學校一路上給我支持。校領導專門給我電話,多次到醫院看望我,21日返校后特意為我組織了一個午餐會?!?/strong>
“總醫院的醫生和工作人員、志愿者都非常友善,像親友一樣全程陪著我。”
王文濤回憶起當時捐獻的過程時說:“作為一個普通人,能夠奉獻自我、拯救生命的機會并不多。比較有緣分的是,之前分享的吧友現在成了一名自媒體博主,今年2月份又分享了他的捐獻十周年紀念視頻。我感到很受鼓舞,希望自己也能和某個從未謀面的患者配型成功。”
“10年來,從個人角度來說,我更多的是和骨髓庫保持聯系暢通。我這種長時間未接到配型成功的情況很多,在血樣捐獻入庫后,我只要聯系方式或通訊地址變化,就會及時與六安分庫聯系更新信息,然后就是保持健康,希望在接到捐獻配型后能夠避免因自己的健康問題無法完成捐獻?!蓖跷臐f。
學院領導看望王文濤
廣州市骨髓庫工作人員來醫院慰問
相關部門看望王文濤
呼吁更多的造血干細胞捐獻者
據廣東省十字會及其志愿者介紹,我國等待造血干細胞移植的患者有100多萬,僅白血病患者每年新增4萬人以上,其中一半以上是青少年和兒童。造血干細胞移植是目前臨床上治療白血病、重癥地中海貧血等疾病的有效治療手段。
要成功地進行造血干細胞移植治療,關鍵在于捐獻者和患者的HLA(人類白細胞抗原)配型必須相合。HLA 配型相合的幾率在同胞兄弟姐妹間是1/4,非血緣關系相合率為千分之一或以上,在較為罕見的HLA型別中,相合率只有幾萬甚至幾十萬分之一。獨生子女現狀使得患者更多只能依靠社會捐獻者。建立中國非血緣關系的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才能給患者重生的希望。志愿捐獻者數量越多,患者找到相合配型幾率就越高,“生機”也就越大。
2001年,中國紅十字會啟動中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簡稱“中華骨髓庫”)建設,是一項通過匯集社會各界愛心,以捐獻造血干細胞移植給患者的方式來挽救白血病等重癥患者生命的公益事業。目前中華骨髓庫庫容量約345萬人份,先后有1.8萬余名志愿者捐獻了造血干細胞。
廣東省紅十字會系統自2001年起開展造血干細胞捐獻工作,在社會上廣泛開展宣傳動員,倡導“志愿捐獻、救人生命”的無私奉獻精神,越來越多的愛心人士加入到志愿捐獻者行列。2006年成立中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廣東省管理中心(簡稱“中華骨髓庫廣東分庫”),隸屬廣東省紅十字會。截至2024年9月,廣東已有15萬人報名成為造血干細胞志愿捐獻者,累計共有2102位志愿者為白血病等患者成功捐獻了造血干細胞,其中24位志愿者分別為美國、韓國、法國等國境外患者捐獻,捐獻總數居全國第一。
廣東是“地中海貧血”重癥高發區,白血病的發病率也很高,臨床造血干細胞移植需求量大。目前廣東分庫還滿足不了臨床患者的移植需求,還需繼續擴大資料庫容量和提高捐獻量。省紅十字會希望社會各界更多地關注血液病患者,關心和支持造血干細胞捐獻事業,呼吁更多的健康適齡公民加入志愿捐獻者隊伍,挽救更多等待移植造血干細胞延續生命的患者。
捐獻插了很多管但并不恐怖
在愛的路上志愿前行
志愿服務、愛心公益是高校的風景,師生同行。
包括廣州理工學院在內的大中專院校,都有志愿服務和熱心公益的傳統。每年的扶貧助困、賑災救災和師生及其親友重病募捐,都得到師生積極響應。廣州理工學院組織大規模義務獻血超過十年,2022年5月與廣州血液中心聯合舉辦無償獻血活動,1193人總計獻血33.75萬毫升,11月又組織師生1651人總獻血量48.7萬毫升。
“無償獻血活動體現了我校立德樹人教育豐碩成果,彰顯了我校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勇于擔當精神。將來會有越來越多的學生加入無償獻血者的行列?!蔽倚O嚓P負責人表示。
無獨有偶,王文濤所在的智能制造與電氣工程學院在2023年就為身患白血病的羅同學捐款。羅同學也是王文濤的學生,她說:“幸運的是,我和弟弟匹配上了。捐獻過程就和獻血一樣,對身體沒有影響,采集有效干細胞,其他成分會輸回捐獻者身體里,但是相對時間也較長?!?/p>
“造血干細胞移植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大多數人在移植倉治療大約需要一個月的時間,在此期間我們的白細胞、中性粒等全都清0,直到輸入健康的干細胞慢慢植活。”
“每次想到這些,我心里都充滿了感激。每次有人成功捐獻,就意味著一個家庭看到了希望,一個生命得到了重生。希望通過我的分享,讓更多人了解關注造血干細胞捐獻的重要性,讓更多人加入到這個充滿愛的行動中來?!?/p>
王文濤說:“我們將在愛的路上志愿前行。”
捐獻完成后回到醫院住院一周留念
長期無償獻血的證書
來源:廣州理工學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