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道訊(王恒 報道 通訊員 楊瑞)11月2日,林紓研究學術研討會在廣西民族大學圖書館報告廳成功舉辦。今年是近代文化名人、翻譯界雙子星之一的林紓先生逝世100周年,此次研討會旨在深入挖掘和廣泛探討林紓的翻譯、文學成就以及他在中國近代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來自商務印書館、中山大學、福建理工大學、浙江工商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福建師范大學、湖南科技大學、紹興大學、廣西民族大學等全國10余所知名出版行業、高校及權威研究機構的專家學者出席會議。本次會議由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翻譯史研究專業委員會主辦,廣西民族大學外國語學科、廣西民族大學圖書館承辦,《翻譯史論叢》編輯部協辦。
開幕式上,廣西民族大學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韋雪芳代表廣西民族大學向蒞臨本次會議的專家以及全體參會代表致以了熱烈歡迎。韋雪芳指出,在深入探究與傳承中華歷史文明的過程中,對于歷史文化名人兼翻譯家的研究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值此林紓先生逝世100周年之際,舉辦這場學術研討會具有尤為特殊的紀念意義與時代價值。隨后,福建理工大學(其前身是1896年林紓等人創辦的新式學堂蒼霞精舍)黨委書記吳仁華發表視頻致辭,福建工程學院(現為福建理工大學)首任校長蔣新華也發來了書面賀詞,分別介紹了林紓與福建理工大學的淵源以及近年學校在創校先賢研究方面取得的成績;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副會長、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翻譯史研究專業委員會會長、廣西民族大學圖書館館長張旭發表精彩致辭。開幕式由外國語學院黨委書記胡良人主持。
廣西民族大學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韋雪芳教授致辭
福建理工大學黨委書記吳仁華視頻致辭
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副會長、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翻譯史研究專業委員會會長、廣西民族大學圖書館館長張旭教授致辭
在主旨演講環節中,商務印書館四庫全書出版工作委員會主任盧仁龍以《一個時代的文化絕唱——林紓與高夢旦》為題,生動描繪了林紓與高夢旦之間的交情和互相啟發,為聽眾勾勒出一幅絢麗的文化交流畫卷。浙江工商大學付建舟教授在其《在傳統與現代之間:重估林紓其人其文》的演講中,深入挖掘并闡述了林紓在文學領域的卓越貢獻,為林紓在文學史上的地位提供了全新視角。福建理工大學的龔任界教授以《畫意千金——探索林紓的詩畫世界》為題,通過林紓的詩歌與畫作,引領聽眾步入其獨特的藝術殿堂,感受其作品中蘊含的非凡魅力。紹興大學的朱正博士在《林紓思想與畫論特點的聯系》的演講中,深入剖析了林紓思想體系與其畫論之間的微妙聯系,揭示了其藝術思想的深邃內涵。廣西民族大學張旭教授報告了《關于<林紓年譜新編>的若干構想》,這是繼他推出陳寶琛、陳衍、林語堂等閩籍文化名人年譜之后,新編的另一部年譜。張旭還分享了自己在林紓文獻挖掘、整理過程中的新發現和新思路,為林紓研究的深入與拓展提供了寶貴思路。
商務印書館四庫全書出版工作委員會主任盧仁龍發言
浙江工商大學付建舟教授發言
福建理工大學龔任界教授發言
紹興大學朱正博士發言
在下午的報告中,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戴光榮教授帶來了《大數據視閾下林紓翻譯作品研究新探》,運用大數據技術為林紓的翻譯作品提供了全新的解讀視角。中山大學王岫廬教授則以《林紓的浪漫與寫實》為題,深入剖析了林紓作品中的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元素,展現了其作品的豐富內涵。湖南科技大學文月娥副教授帶來了《“吞食”與“滋養”:食人主義視角下的林譯解讀》,為林紓翻譯作品的研究開辟了新視角。福建師范大學楊玲博士圍繞《晚清留學生·近代報刊·小說翻譯》的主題,揭示了晚清留學生、近代報刊與小說翻譯之間的緊密聯系,為聽眾提供了深刻的歷史洞察。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戴光榮教授
中山大學王岫廬教授
湖南科技大學文月娥副教授
福建師范大學楊玲博士
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副會長張旭在閉幕式中表示,對林紓研究及文化遺產的高度重視,不僅能拓寬學術視野,更能堅定文化自信。林紓先生的精神與成就,將繼續激勵學術研究者們前行,為教育事業和文化傳承注入不竭的動力。
會后合影
本次林紓研究學術研討會的圓滿舉辦,不僅深化了公眾對林紓及其優秀作品的認知與理解,更為推動中國近代文化研究的蓬勃發展注入了強勁的新動力。我們有理由相信,未來林紓研究領域必將迎來更加璀璨奪目的成就,綻放出更加豐富的學術光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