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是抗日戰爭中的一名有勇有謀的將領,人們贊嘆他的戰績,更欽佩于他的謙讓和寬容大度。
1933年,粟裕任職為參謀長。因為戰略的失誤,中央派來了樂少華為新的軍團參謀長。話說,新官上任三把火。樂少華一來就決定給自己樹立威信,震懾住自己的部下。
軍團長尋淮洲見粟裕從外面回來,二人就友好地交流一番。樂少華頗為不滿,認為他倆不把自己放在眼里,就憤憤不平的說道,沒看到他在作報告嗎,不認真聽講是嚴重損傷組織紀律的行為。尋淮洲正欲與其理論,卻被粟裕及時制止。粟裕知曉,他們之間鬧得矛盾大了,必然不利于以后的軍隊發展。所以此事也就暫時告一段落。
之后,粟裕在阻擊敵人時,獲得了勝利。在綜合考慮形勢后,粟裕在是否乘勝追擊敵人的問題上犯了難,積極請示上級領導。尋淮洲的意思是繼續前進,斬草除根。這和粟裕的計劃是不謀而合的。而此時的尋淮洲卻始終沒有發表意見。粟裕就認為他是默許了,欣然就去領兵了。但是,樂少華卻對著粟裕怒吼,給我站住,政委的制度不要了嗎?確實,樂少華作為參謀長,主要的決策權在他的手中,沒有他的允許,粟裕斷然是不敢擅自前往的。樂少華的意見和他二人正好相反,認為應該見好就收,繼續打下去恐怕會有敵軍的埋伏。所以,最終,還是聽取了樂少華的意見。
后來,中央知曉此事,頗為生氣,認為粟裕應該乘勝追擊,不應該丟失這樣好的機會,無形中造成組織的損失。粟裕和尋淮洲都感到不平。誰知,樂少華,卻倒打一耙,直接推卸責任,更是把粟裕上次不聽領導指示,想要擅自發兵的事情公告出去,給粟裕定了一個不遵守政委制度的罪名。對此,粟裕心中有苦卻難說,只能退一步海闊天空,忍一時風平浪靜,默默忍受一切。
1935年,粟裕擔任師長,劉英擔任政委,葉飛兼任團委書記。劉英一向和葉飛不和,所以二人之間的摩擦在所難免。識大局的粟裕對于這二人之間的關系,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讓黃道出面調解,但是卻事與愿違,劉英對粟裕也開始不滿。
后來,劉英因為叛徒的出賣,而壯烈犧牲,粟裕更是動用一切的力量接劉英的妻兒入安全地帶。之前自己與劉英之間的不快早就煙消云散。此刻,粟裕的心中滿滿的都是對劉英的崇敬,和想要幫兄弟完成尚未盡完的職責。
縱觀粟裕生平的點滴,他的謙和和大度,何嘗不值得人尊敬和學習。無論是樂少華的冤枉,還是劉英的不理解。他始終以大度的姿態看淡一切。有時候,往后退一步往往是為了更好的前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