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帝王的命造看為什么神奇
中天易張永紅整理
元世祖 (1215-1294)即忽必烈,元代帝,1260-1294年在位,1260年即汗位稱皇帝。后相繼建國號大元,定都于大都(今北京),南下滅宋,統(tǒng)一全國,開創(chuàng)二代帝業(yè)。謚圣德神功文武皇帝,廟號世祖。
乾造:
乙 乙 乙 乙
亥 酉 酉 酉
精神飽滿,氣象萬千,妙在亥字,化殺滋身。如無亥溝通,地氣不載,上下隔絕,旺繁克身,氣象偏枯,貧天之造也。査至元十三年丙子入住中原,以運衡之,當在卯運,日元祿旺,七殺為權,己運不死,宜乎其成帝業(yè)矣(天干一字格,喜水木生扶,忌金克)。
元順帝 (1320-1370)即妥懂貼睦爾,元代皇帝,1333-1368年在位。此時水旱災荒與人 民武裝反抗并發(fā),國勢不安。1368(戊申)年明軍攻克元大都,他北逃應昌(今內蒙古境內),二年后病卒。廟號惠宗,明太祖因其“和順天命,退避而去”,加號順帝。
乾造:
丁 壬 乙 丙
未 子 未 子
寒木向陽,生于冬至后, 一陽動而丙火得用,猶存尊號。元統(tǒng)癸酉年登位,年僅七十三歲,西北運,宜乎失國矣。在位三十五年,終于洪武三年(壬戌年)失國而死,當同在申運之中,水旺傷用之故。
明太祖 (1328-1398)即朱元璋,明代的建立者,1368-1398年在位。境州鐘離(今安徽 鳳陽東)人,幼名重八,又名興宗,字國瑞。出身農家,少時在皇覺寺為僧。后參加紅巾軍,逐步壯大勢力,1368(戊申)年建都南京,國號明,年號洪武。同年攻克大都,推翻元朝,以后逐漸統(tǒng)一全國。卒葬孝陵,謚號高皇帝,廟號太祖。
乾造:
戊 壬 丁 丁
辰 戌 丑 未
辰戌丑未,四庫全備,名貴人黃樞,奇格也。妙在辰戌丑未順序,天乙陰陽全備,包舉四方而有之,宜其貴為創(chuàng)業(yè)天子,戌未居于月時,日元有氣。年坐官庫,日坐財庫,戊土元神透出,吐露菁英,壬水官星,調和潤澤,配置適宜。初運癸亥、甲子,窮無所歸, 乙丑漸發(fā)展,丙寅丁卯,盛極一時。戊辰己巳,精神盡泄,洪武五年四十一歲登位,在位三十一年而終。
明建文帝 (1377-?)即朱允炆,明代帝,年號建文,1398—1402年在位。太祖死后,以皇太孫繼位,定策削藩,加強集權。燕王朱棣借口出兵,攻陷都城,建文帝不知所終。
乾造:
丁 壬 己 癸
巳 子 卯 酉
身衰失地,卯酉相沖,財旺身弱,殺輕制重,殆所謂既不能令,又不從命,命主遷移不定,失國宜矣。
明成祖 (1360-1424)即朱棣,朱元璋之子,明代帝,年號水樂,1402-1424年在位。初封燕王,建文帝元年(1399已卯年),起兵自稱“靖難”,四年(癸未)攻破都城,奪取帝位。永樂二十二年(甲辰,1424)七月,病故于征途中。
乾造:
庚 辛 癸 癸
子 巳 未 酉
金水氣旺,財官秉令,祿貴同官,天乙逢印, 一清到底。精神飽滿,人財官旺運,遂一發(fā)而不可遏矣。酉為將星,合巳為羈縷,靖難兵起,歲在己卯,沖動將星,去其羈絆,越三年癸未登帝位,年以四十四歲。在位二十二年,亥運沖巳,財官被傷而終。
明穆宗 (1537-1572)即朱載星,世宗子,明代帝,年號隆慶,1567—1572年在位。躬行節(jié)儉,安定周邊,惜在位僅六年,享年僅三十余歲。謚莊帝,廟號穆宗。
乾造:
丁 壬 癸 辛
酉 寅 卯 酉
言納音者,以癸卯納音金,辛酉納音木,卯酉互換得祿,為功作造化格,應以正五行論,偏印滋身,弱中之旺,水木清華,得天乙文昌之助,更喜丁火透出。格局本清靈可貴,喜酉金沖,癸水劫,清中轉濁,元氣不厚,為無壽之征。按隆慶丁卯登位,年已三十一,在位六年,至壬申而終。丁壬合,破了火喜神也。
李太后 (?一1614)
明神宗生母。潮縣(今北京通縣東南)人。侍穆宗于裕邸。神宗即位。上尊號日慈圣皇太后。性嚴明,督教神宗學業(yè),委任張居正改革。卒后合葬昭陵。
坤造:
丙 庚 壬 壬
寅 子 子 寅
飛天祿馬,子聚沖午,寅午半合,寅中甲木無氣,故不能作食神生財論也(羊刃格,命主水過旺,四柱陽,性強性剛之婦。壬子為孤鸞煞,克夫,所以穆宗壽短)。
明神宗 (1563-1620)即朱翊鈞,穆宗子,明代帝,年號萬歷,1572—1620年在位。十歲即位,由張居正執(zhí)政,實施改革,國勢中興。親政后不理朝政,以聚斂金錢珠玉為務,以致民變紛起。朝內則黨爭不息。謚顯皇帝,廟號神宗。
乾造:
癸 辛 癸 辛
亥 酉 亥 酉
兩神成象,金水雙清,神完氣足, 一清到底。酉亥拱天門,氣聚于乾,四柱一句,宜其為太平天子也。《滴天髓》云,陰乘陰位陰氣盛,還須道路光享。己未之后,氣轉東南陽暖之地,運程適宜。十一歲登基,在位四十八年,至卯運沖破壽星而終。
明世宗 (1507-1566)即朱厚熜,明代皇帝,年號嘉靖,1521—1566年在位。謚肅皇帝,廟號世宗。
乾造:
丁 己 辛 己
卯 酉 巳 亥
官印沖祿,福澤自優(yōu),十六歲登基,在位四十年,運至丁卯年殞落,忌破祿明矣。
明光宗 (1582-1620)即朱常洛,神宗子,明代帝王,年號泰昌,1620年夏即位,在位僅一周而病故。謚貞帝,廟號光宗。
乾造:
壬 己 丙 乙
午 酉 申 未
時上正印又有官透,未為印庫,日元所依賴,忌申酉財破印。此人柱無比劫,運又不走比劫之鄉(xiāng),命局中又無祿神,在位僅三十日,年僅三十九歲。
明熹宗 (1605-1627)即朱由校,光宗子,明代帝,年號天啟,1620—1627年在位。重用宦官,迫害東林黨人,人民紛紛起義,明朝瀕臨潰滅。謚愆皇帝,廟號熹宗。
乾造:
己 壬 甲 甲
酉 申 午 子
此造殊不見佳處,僅申中壬水透出,時逢子印,七殺化印,殺印相生為貴。十三歲登基,在位七年而終。
明武宗(正德)
乾造:
辛 戊 丁 戊
亥 戌 酉 申
地支亥戌酉申,位次相連無間,名聯(lián)榮格,又戌亥為乾宮,年時得此,名天關地軸格,極貴。
明思宗 (1611-1644)
即朱由檢,明代帝,年號崇幀,1627—1644年在位。在危機四伏的國勢下,用匪其人,舉措失當,終成亡國之君。1644(甲申)年,李自成軍攻北京,他自縊于煤山(今北京景山)。謚思宗。
明思宗(崇禎)
乾造:
辛 庚 乙 己
亥 寅 未 卯
乙庚化金克木,寅亥卯未木局聚氣,則當從木之旺勢,庚辛金為病明矣。壞在乙庚合,金不能去,交酉運甲申年殉國,金逢旺破木局(沖祿神)。在位十七年。
清太宗 (1592-1643)即愛新覺羅? 皇太極,1636年稱皇帝,建國號大清。四面征戰(zhàn),奠定一代基業(yè)。中風暴卒。謚文皇帝。
乾造:
壬 辛 辛 丙
辰 亥 亥 申
此造關鍵是丙辛合化水成功,為化氣格,水為用神。生于十月, 水旺得祿,壬水透出,年支坐辰,逢龍而化,化神真確,毫無遺憾。福德秀氣俱備,尤妙在辰申拱子,四柱不雜一點火土,財官印祿,均在對宮拱照,宜乎英武超群,福澤蓋世。雖未入關,統(tǒng)一蒙古,氣吞華夏,有清一代基業(yè),實始于此。順治沖齡踐距,稚子何知,行運尤妙,壬子、癸丑,化食神旺地,因無論矣;甲寅、乙卯化食神泄秀,足見化神旺者喜泄,與正五行相同,化氣時以生旺為吉。丙辰,丁巳運均佳,至巳運火土忌神旺地,又沖破亥水,壽元至此。清代開國之君,當為太宗而非順治也。
清世祖 (1638-1661)即愛新覺羅? 福臨,清代皇帝,年號順治,1643-1661年在位。年幼即位,由叔父代為執(zhí)政。因病早卒,謚章阜帝,廟號世祖。
乾造:
戊 乙 甲 甲
寅 卯 午 戌
地支寅午戌合局,食神生財,月令羊刃,身旺能任;戌土引通木火之氣,清純可貴,帝王之造。四歲行運,七歲登基,在丙運中,木火精英吐秀。敞屣尊榮,在戊己旺運中,卒于順治十八年,年二十有五。
清圣祖 (1654-1722)即愛新覺羅? 玄燁,清代帝,年號康熙,1661—1722年即位。勤于政務,多有建樹,號稱“治平”之世。謚仁皇帝,廟號圣祖。
乾造:
甲 戊 戊 丁
午 辰 申 巳
源遠流長之造,為富貴壽高之征。此造以木為源,木火土金,生生不息,五行缺水,而得巳申合化。申辰暗拱,循環(huán)相生,周流不滯,運程五行無不相宜。一歲起運,九歲登基,在位六十一年,壽屆七旬,終于亥運(沖祿神巳。此類八字,最易忽略,粗視之似無可取。若以身強殺旺日祿歸時論格,福澤祿厚。
清世宗(雍正) (1678-1735)即愛新覺羅? 胤禛,清代皇帝,年號雍正,1722—1735年在位。中年即位,為政較苛嚴。暴卒于圓明園。謚憲帝,廟號世宗。
乾造:
戊 甲 丁 壬
午 子 酉 寅
丁火貫通年時之氣,殺藏官露,日元坐貴,月德扶官,官殺得月令旺氣。喜得甲木引通其情,化敵為助。按雍正即位已四十六歲,在位十三年,歿于庚運,財破印。癸卯年天克地沖。
清高宗 (1711-1799)即愛新覺羅? 弘歷,清代皇帝,年號乾隆,1735-1796年在位。務實施政,寬猛互濟。六巡江南,浪費無度。邊境爭戰(zhàn),號稱“十全 武功”,晚年自號“十全老人”。1796年禪位給太子,仍主持要政。享年89。謚皇純帝,廟號高宗。
乾造:
辛 丁 庚 丙
卯 酉 午 子
天干庚辛丙丁,火煉秋金,地支子午卯酉,氣全四正,坎離震兌,氣貫八方,坐下端門,水火既濟,妙在子沖午,使午火不魁酉金,酉沖卯,使卯木不助午火,制伏得直,包舉全局。宜其為六十年太平天子,十全老人,從古到今帝王之中所僅有之人。二十五歲登基,內禪后又四年而終,壽八十九歲。
清仁宗 (1760-1820)即愛新覺羅? 颙琰,清代皇帝,年號嘉慶,1796-1820在位。回民眾起義不斷,雖力挽衰勢而終無效,卒于避暑山莊,廟號仁宗。
乾造:
庚 乙 丁 辛
辰亥 丑 丑
此造以水為源,木火土金水循環(huán)相生,生意不悖,身弱用印,印逢天德,且年月日同居甲戌旬,貴征也。八歲起運,寅運氣轉東方,三十七歲登位,在位二十五年,壽六十一而終。在辛運,財旺破印。
清宣宗 (1782一1850)即愛新覺羅? 旻寧,清代帝,年號道光,1820—1850年在位。中年即位,國勢不穩(wěn),內有彝民起事、張格爾叛亂,外有中英鴉片戰(zhàn)爭。病卒于圓明園。謚成帝,廟號宣宗。
乾造:
壬 己 壬 壬
寅 酉 申 寅
辛金秉令,官清印正,身旺四柱無財,用印而不用官。八歲起運,癸運辛巳年登基,年已四十歲,己酉會合,正印當旺故也。癸丑運,尚平穩(wěn),甲寅運之后,金木勉戰(zhàn),內亂疊起,國本動搖。一人有慶,兆民賴,卯運破酉而終,在位二十九年,壽終六十八歲。又蒙楊德壇君抄示為甲戌日丙寅時,未知孰是(但水專旺格,應為壬申日)。
清文宗 (1831一1861)即愛新覺羅? 奕詝,清代皇帝,年號咸豐,1850-1861年在位。受命于內憂外患之境地,國內爆發(fā)太平軍起義,加之英、法、美、俄殖民者的侵略,年僅過三十歲即病卒于騷亂中,謚顯皇帝,廟號文宗。
乾造:
辛 乙 己 乙
卯 未 丑 丑
身旺用殺,駕殺為權,但制殺太過,又六月土燥木枯,無水以潤澤之,嫌辛金緊克。又四柱陰,柔弱,非統(tǒng)御全局之命也。內亂外患,不亡幸矣。三歲起運,巳運辛亥年二十一歲登基,巳丑合,亥卯未三合木局。在位十一年,至辰運辛酉年,酉金克乙沖卯,用神傷盡,不祿宜矣。
清穆宗 (1856-1875)即愛新覺羅? 載淳,清代皇帝,年號同治,1861-1875年在位。幼年即位,由慈安、慈禧兩太后垂簾聽政,生母慈德掌實權。早卒,謚毅皇帝,廟號穆宗。
乾造:
丙 壬 庚 辛
辰 辰 辰 未
年干丙火,壬水克制,三月火相,得未中余氣。八字雖清純,而用神薄弱無力,也非統(tǒng)御命也。三歲起運,七歲登基,在巳運中。在位十三年,午運遽而不祿,帝王家內幕,非外人所知矣。
清德宗 (1871-1908)即愛新覺羅? 載湉,清代皇帝,年號光緒,1875-1908年在位。四歲即位,由兩宮太后垂簾聽政。1889年,撤簾歸政,權仍操慈禧手。1898(戊戌)年,頒明定國是詔,變法維新。慈禧策劃政變,困之于中南海瀛合,終憂病而卒。謚景帝,廟號德宗。
乾造:
辛 丙 丁 壬
未 申 亥 寅
此命貴在丁壬寅亥,干支皆合,名天地德合,丙辛合化水,格局頗清。戊戌年傷官年,且刑太歲。
宣統(tǒng)帝 (1906—1967)即愛新覺羅? 博儀,清代皇帝,年號宣統(tǒng),1908-1911年在位。幼年即位,由隆裕太后和載灃攝政。在位3年,辛亥革命后退位,是中國建史以來的末代皇帝。
乾造:
丙 庚 壬 壬
午 寅 午 寅
庚金為源而臨絕地,壬水無根,不能敵丙火。《滴天髓》云, “五陽從氣不從勢。”生于立春后三日,戊土司令,寅午合局,丙火透干,從火旺氣,為必然之勢。地支成火局而不逢時,主名利虛浮。九歲起運,四歲登基。
慈禧太后 (1835-1908)即葉赫那拉氏,宮中秀女出身,同治帝生母,咸豐皇帝時為懿貴妃。1861年咸豐帝病卒后,她垂簾聽政,成為同治,光緒兩朝的實際統(tǒng)治者,掌權達48年。
坤造:
乙 丁 乙 甲
未 亥 丑 子
乙貴在子,丙貴在亥,亥子丑三會北方水,用神在印,寒木喜陽,喜丙丁解凍,水木愈秀。喜偏官夫星入墓。寅運官臨絕地,咸豐衰落。五歲起運,辛至癸廿五年,水木旺運,成中興之業(yè)。午運沖子,印破而終。壽七十四,臨朝四十余年。成同治中興之治,晚德不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