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美國大選結果即將揭曉,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的日子不好過。
眼看著自己的任期即將結束,雖然布林肯竭力粉飾自己,但沒有什么可以掩蓋拜登政府4年的失敗苦果。俄烏沖突爆發、巴以沖突爆發、中美關系糟糕、美國經濟衰退、債務堆積如山,布林肯當了四年的“救火隊員”,如今可真是累了。
對此,62歲的布林肯還挺自覺。今年9月,他就告訴媒體,他明年不會再留任國務卿。布林肯表示,“我現在唯一考慮的是這屆政府在明年1月就會交棒”。
不過,這事本來就由不得布林肯。如果特朗普上臺,那他是百分之百沒戲。就算是哈里斯選上了,他跟哈里斯的關系也遠不如跟拜登那么鐵,哈里斯大概率會另選他人。
但是,布林肯還是有一個愿望,就是能把自己任內組建的“中國屋”給繼續做下去。
為此,當地時間10月30日,布林肯在美國外交學院發表演說時特意強調,在他任期內,美國國務院成立的“中國屋”匯集了美國國務院和其他機構的專家,使他們能夠“更好地協調和更好地處理中美這一最復雜和最重要的關系”。他希望后來者記住這個機構,同時也記住他本人。同時,他更希望拜登政府的對華政策能得到延續。
“中國屋”(China House)成立于2022年12月16日,全稱為美國國務院“中國事務協調辦公室”(Office of China Coordination)。“中國屋”的名稱與冷戰時期美國設立的“蘇聯屋”相呼應,是美國政府外交部門下設的專門負責推行對華政策的機構。
2022年5月,布林肯發表演講在全球首次提出“中國對國際秩序構成最嚴重的長期挑戰”理論。宣稱:“中國構成的挑戰,規模和范圍如此之大,是對美國外交前所未有的考驗。”為此,經過一番運作,“中國屋”的成立被認為是應對中國挑戰的一項工具。
“中國屋”設立的背景源于中美戰略競爭。它的成立,反映出美國對華政策自特朗普以來的深層次轉變。拜登的目的,是為了加強管控與中國的競爭,從而更好地遏制中國。
差不多在“中國屋”成立的同期,美國國防部在2021年2月成立了“中國特別工作組”,中央情報局也在2021年10月成立了“中國任務中心”。而司法部則早在特朗普時期的2018年就發起了“中國行動計劃”,針對中國及中國人開展行動。
“中國屋”的團隊規模為60~70人,包括國際安全、經濟、技術、多邊外交和戰略溝通方面的人員,每年的預算高達220萬美元。它負責涉華信息的匯總與分析,以及各種“戰略行動”。
但是,根據事后的調查報告,“中國屋”所做的,只不過是一些偷雞摸狗的小事,我們也沒看出什么戰略高度來。
“中國屋”據稱是借助平臺和網絡塑造公共話語,引導輿論,協調政府各部門的資源,推廣美國的聲音和意識形態。這其實就是網上發帖造謠。比如為了打壓“一帶一路”倡議,“中國屋”發明了“中國把沿線國家拖入債務陷阱”的話語。然后就收買水軍,“在互聯網空間及輿論場中形成一種美國對中國的針對性負面敘事”,來推廣美國的意識形態。
此外,“中國屋”還負責“收集情報”,這主要是商業方面的情報。為此,“中國屋”向世界各地派駐了20多名“地區中國官員”,負責追蹤中方的相關采購行動,搜集涉華的科技情報,提升美國政府了解中國在全球各地活動的能力。
通過這些情報,“中國屋”通過其平臺上的專家對相關信息進行處理,提出政策建議,指導美國的應對方案落地。在推動美國政府出臺的數十項針對中國的制裁和幫助商務部確立“威脅美國家安全”的中國公司黑名單中,“中國屋”發揮了關鍵作用,既涉及對相關企業的背景調查、情報搜集,也涉及部門協調、法律后果評估,以及行政文本支持。
中美關系之所以發展到如此糟糕的狀況,中國之所以面對諸多的外交和外貿困局,可以說“中國屋”以及其他類似的美國機構,所干的壞事都不少。而布林肯作為美國最高外交官員,更是在其中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他不僅是美國政府一系列反華政策的策劃者,更是推動者和實施者。
如今,盡管拜登政府已經進入最后關頭,但是他們仍然不肯放棄,并繼續在對華政策上下“猛藥”和“毒藥”。
美國10月中旬已對兩家中國無人機生產公司進行制裁,目的就是為了保護美國自己的無人機產業。
10月26日,拜登政府第17次宣布對臺灣地區軍售。
美國財政部于10月30日對俄羅斯、印度、中國及其他十幾個國家的398個實體和個人實施制裁,指責這些公司提供的產品和服務,助長了俄羅斯的戰爭努力,并幫助其逃避制裁。
布林肯在10月30日的演講中,更是不忘渲染“中國威脅”。他聲稱,中國、俄羅斯、伊朗等國家均在“積極挑戰美國利益和價值觀,并決心改變國際體系的核心基本原則”,但“只有中國擁有在地區和全球范圍內這樣做的經濟、外交、技術和軍事實力”。這也是他希望“中國屋”繼續存在的原因。
布林肯此舉,無異于為他的繼任者留下一顆雷。他希望“中國屋”的團隊能繼續在中美關系中充當刺頭的角色,應對所謂的“中國威脅”,繼續那些見不得人的勾當。
不過,事情并沒有那么樂觀。,首先,如果特朗普當選,他是不可能看得上這座“破屋”的。共和黨的精英們認為“中國屋”對中國態度過于軟弱,并沒有實現加強與中國競爭、提升對華強硬度的目標。他們肯定會推倒“破屋”,重起爐灶。
而哈里斯如果當選的話,也可能會對政府機構進行一定程度的改革,并不一定會延續拜登時期的很多政策,更不用說布林肯搞的機構了。
實際上,現在就算拜登還沒有下臺,拜登任內的“四方安全對話”、“奧庫斯聯盟”卻都已經搖搖欲墜了。因為日韓、印度等國內部政局的變化,這些聯盟的維持都已經舉步維艱。
因此,我們也可以想見,在不久的將來,布林肯的“中國屋”必然會迎來轟然倒塌的結局。從長遠來看,中國的和平崛起是無法阻擋的歷史大勢。任何針對中國的小心機、小動作,都不會長久。“中國屋”也是如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