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長 1200 字,閱讀大約需要 2分鐘
課堂教學有多種形式:新課,習題課,復習課,試卷講評課等。不同類型的課堂教學,有不同的要求和教學辦法,今天談談復習課教學的一些思考。
通過查詢相關資料,復習課中的“復習”二字的本質是主動的知識再加工。
復習的具體要求是:不是簡單重復——復習需要對新舊知識進行關聯、整合與重構,形成知識網絡;深度學習——通過思考、提問、歸納等方式,從表層記憶轉向理解原理和邏輯。
復習的核心目標是:對抗遺忘、查漏補缺、知識系統化、應用遷移。
在復習課教學中,高頻出現的教學方式是試題講評和試卷講評。這種復習方式,簡單易操作,但是教師也容易陷入就題講題的低效教學怪圈。
結合復習課的深層次內涵,為提高復習課教學的質效,教師在復習課教學時應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是試題和教材的聯系。
于學生的學習而言,教材是學生學習的基本素材,也是他們解題的根和源。學生只有在對教材有深刻全面的認識和理解的基礎上,才能真正具備以不變的教材知識應對萬變試題的能力。
試題變換的只能是其設問形式,試題情境的呈現方式,但萬變不離其宗,每道題都能在書中找到依據或者母題。
教師在講評試題時,應當有意識引導學生翻看教材,重溫知識,達到溫故知新的目的。也就是在評講每道試題時,帶領學生思考該題和教材的聯系,從而將試題鏈接到教材相關知識,并再消化知識,再建構知識。古人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即便是理解能力差的學生,經過多次的咀嚼和消化知識后,都能對知識的認識有更深刻和進一步的理解。
二是試題和思維的聯系。
新背景下的考試,對學生的思維能力要求很高。教師在教學中要有意識培育學生的思維力,而教師對學生思維的認識和了解則是前提,這就要求讓學生的思維可視化。何為思維可視化?思維可視化是指要將思維或能力清晰地整理和呈現出來。
學生做題的過程是其思維運轉的過程,教師通過批閱試題可以了解學生思維的外在表現,通過學生說解題思路,可以了解其思維的運轉方式。
因此,教師在試題講評前,一定要改題,在課堂上還要讓學生說題,只有這樣,才能明白學生的問題點在哪里,進而提高單位時間里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不至于出現教師在講臺上講得天花亂墜,而學生在講臺下“昏昏欲睡”的情況,也才能更好避免面面俱到而又面面不到的情況。
三是試題和方法的聯系。
做題強調的是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而將知識運用到試題上,中間有橋梁和紐帶便是方法。
不同的試題其解題的具體方法有所不同。以文科為例,有些側重于對設問的拆分和關鍵詞的提取以及對試題類型的準確分析,用通俗易懂的話表達就是解題析題前,必修要讀懂題目問的究竟是什么;而有些試題側重對材料信息的宏觀微觀的整合概括,這就要注重信息概括和提取能力的培養。
總之,在試題講評的復習課教學中,教師始終要有教材意識、思維意識、方法意識,否則就是傳統意義上的題海戰術,學生做了許多題,教師也講了很多題,但其效果就是不好。
作者 | 石偉 重慶市萬州龍駒中學校長
校長派投稿郵箱:xzpxzzk@163.com
來源丨優秀決定自由度
編輯丨智庫君
版權說明丨校長派尊重原創,版權為原作者所有,若侵權,我們會及時聲明或刪除。
我們在一起,可以成為改變的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