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版圖上,中美兩國之間的貿易關系是非常關鍵的紐帶之一。2018年至2019年,中美貿易摩擦硝煙四起,關稅成為雙方博弈的重要工具。美國大選在即,關稅問題再度引起討論。那么,2018-2019年加征關稅的過程和順序有什么特點?加征關稅后對中國出口有什么負面影響?當下國內的情況和5年前有何區別?
2018-2019年加征關稅的過程和順序有什么特點?
自2018年7月起,美國根據[301調查]對約值3700億美元的中國內地產品分四批征收額外關稅。其中,最先被加征關稅的產品主要集中在新型制造商品,如機械設備、電機及電氣設備、精密儀器等;隨后擴散到中國有一定傳統制造優勢的商品,如家具、鋼鐵設備、塑料制品、皮革等;最后擴散到中國有較大制造優勢且美國對中國出口依賴性較高的商品,如玩具、服裝、手機等。
整體而言,中高端科技制造業作為中美競爭博弈的關鍵行業,加征關稅力度較大且時間較早,或希望能夠起到一定限制發展作用;而對于中國有傳統優勢的商品,如消費電子、鞋帽、家具等,由于美國對中國依賴度較高,限制從中國的進口后或導致美國相關產業價格上漲。
加征關稅后對中國出口有什么負面影響?
關稅加征后,對于中國的直接宏觀影響體現在加征后出口金額的下降。2018年上半年,受低基數和搶出口效應影響,。2018年11月開始,出口金額當月同比增速快速下降,2018年12月轉負:中國對美國出口金額當月同比-3.54%,中國出口金額當月同比-4.61%。直至2020年4月開始逐漸恢復,在此期間中國對美國的當月出口金額基本持續同比負增長,整體出口金額也受到了較大的影響。此外,從更加微觀的視角來看,對于加征關稅較多的行業,如電力設備、家電、汽車等,基本面和估值均收到關稅的負面影響。
當下國內的情況和5年前有何區別?
美國大選結果已經公布,對于關稅問題的關注度提高,但是無論如何,國內情況相較于5年前已經有了許多不同。首先,我國出口金額中美國的占比有所下降,2024年1-9月,占比為14.56%,2023全年為14.8%,2022全年為16.4%,2021全年為17.16%,通過更加多元化的出口地區布局,提高了我國出口韌性。其次,2018中美貿易摩擦開始后,許多國內廠商開始布局海外工廠,通過資產出海、在海外布局產能的方式,增加企業出海穩定性。此外,新質生產力作為未來發展的主要方向,國內的中高端制造業也在不斷加強技術,或能夠通過領先技術鞏固國際地位。最后,近期國內處在逆周期調節政策發力,提振內需的階段中,即使關稅對國內宏觀經濟有一定影響,內需的提振和國內市場的修復或能夠彌補這一部分負面影響。
投資有風險,基金投資需謹慎。
在投資前請投資者認真閱讀《基金合同》《招募說明書》等法律文件。基金凈值可能低于初始面值,有可能出現虧損.基金管理人承諾以誠實守信、勤勉盡責的原則管理和運用基金資產,但不保證一定盈利, 也不保證最低收益.過往業績及其凈值高低并不預示未來業績表現。其他基金的業績不構成對本基金業績表現的保證。
以上信息僅供參考,如需購買相關基金產品,請您關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相關規定、提前做好風險測評,并根據您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購買與之相匹配的風險等級的基金產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