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太平洋時間10月31日,聯大通過了一項呼吁美國解除對古巴制裁的決議。
自1962年古巴革命后美國宣布對古制裁至今,盡管有過短暫反復,但這一制裁仍然在延續。盡管美國祭出“反獨裁”等“法寶”,但因被古巴現政權推翻的巴蒂斯塔政權本身是個公認極其腐敗、黑暗,僅僅因為無條件親美而受到美國大力支持的所謂“我們的狗娘養的”,因此不論歐盟各國、加拿大或美國的拉美“小伙伴”,幾乎一邊倒地反對在21世紀的今天延續這項不合時宜的制裁。近年來聯大每年都例行通過一項“同款”決議,美國立場的支持票從來都寥寥無幾,人們也早已見怪不怪。
或許由于以色列在中東“懟天對地”而美國對其百般縱容引發更多“不適感”,今年的表決結果令美國空前尷尬:全部參加投票的190個聯合國成員國,支持美國立場的僅兩票:美國、以色列,棄權一票:摩爾多瓦,其余187票都是贊成票。
聯大不是安理會,其決議只需簡單多數即可通過,沒有一票否決權的掣肘,但相應地也沒有任何約束力,僅能體現一個國家立場的人心向背,站在美儀對立面的國家多達187個,其中倒有186個對此渾不在意。
然而阿根廷女外長蒙迪諾(Diana Mondino)卻因此被暴怒的總統米萊(Javier Milei)炒了魷魚。
聯大投票后僅幾小時,阿根廷總統發言人阿多尼(Manuel Adorni)就發表聲明,宣布由前任駐美國大使、米萊的鐵桿盟友兼心腹韋爾泰因(Gerardo Werthein)取代蒙迪諾出任外長,隨即米萊在X平臺用個人賬號轉發了一名他所欣賞極右議員抨擊古巴、稱“為不支持獨裁者、也不是獨裁者的幫兇的政府感到驕傲”的推文,表明此舉意在發泄對蒙迪諾授意阿根廷在上述決議表決時投贊成票的不滿。
作為特立獨行的“奧派”經濟學狂人和后軍政權時代阿根廷罕見的極右翼親美、親以政治家,米萊上任后亦步亦趨地一路為美國、以色列在國際舞臺上所有立場、行為“保駕護航”,米萊更罔顧國內外一片側目,在中東危機升級后多次公開“站隊”以色列,在此次表決前,米萊時代的阿根廷從未在和美以“同框”的表決中和美儀唱過哪怕一分一毫的反調,因此這次聯大表決的結果不僅令美、以尷尬,也確實讓一直高調標榜“永遠和美以在一起”的米萊下不來臺。以他我行我素、唯我獨尊的一貫秉性,出現如此“劇情”恐怕是毫無懸念的。
美國大選迫在眉睫,以色列則自發動對黎巴嫩戰爭后國際孤立進一步加深,即便在盟友中也空前孤立,焦頭爛額的他們對早已一邊倒的反對票無計可施,恐不免遷怒于在他們看來不可能也不應該“反水”的最后幾個小伙伴(要知道連有求于美國的烏克蘭都投了贊成票),因此觀察家普遍認為,米萊此舉除了個人情緒宣泄和借機黨同伐異外,恐怕也不免受到來自美以方面的壓力。
蒙迪諾是科班出身、血統純正的銀行家兼經濟學家,父親是阿根廷羅拉銀行(Banco Roela)創始人何塞.蒙迪諾(José Víctor Mondino),本人是大學校長、巨額資產繼承人和初創公司創始人,個人資產在50億美元以上。經濟上她和米萊同樣信奉“萬能的自由市場”,主張“小政府”和放松管制,政治上則同樣資歷淺薄(2023年剛剛從政并當選議員,嚴格說比米萊政治資歷更淺薄),在就任外長后她亦步亦趨地推行了米萊一系列經濟領域的爭議性決策,如退出“金磚”、遞交加入經合組織(OECD)申請等。
但在自己“主營業務”外交(由于米萊裁撤了大批內閣職務,她的頭銜是“外交、國際貿易和宗教事務部長”,因此業務跨越很多領域)方面,自感積淀不夠的她采取了蕭規曹隨的做法,基本照搬了后軍政府時代歷屆阿根廷政府的一貫風格,即在大方向上“隨大流”和絕大多數拉美國家保持一致,以換取拉美各國在諸如馬島主權爭端等阿根廷核心利益問題上支持阿根廷立場,同時為阿根廷爭取一個良好的睦鄰環境。
米萊上臺后相繼與巴西、智利、中國、哥倫比亞、古巴、西班牙、墨西哥、尼加拉瓜、委內瑞拉和梵蒂岡發生激烈爭吵,肇源五花八門,卻殊途同歸地令阿根廷在拉美乃至國際間的處境空前孤立,也與蒙迪諾甚至米萊本人“拆除障礙吸引更多外資”的初衷背道而馳,因此上任以來蒙迪諾像一個“萬能裱糊匠”一樣盡力彌縫,試圖將米萊僵硬的言行包裝得相對容易理解和忍受(如果實在不能說“接受”的話)。在她的努力下,險些“一拍兩散”的中阿間貨幣互換協定得以延續,阿根廷與巴西、梵蒂岡等的激烈爭吵也相對有所緩和。
此番聯大表決中蒙迪諾的做法也中規中矩:自“同款”表決變成一年一度以來,阿根廷一直投的都是贊成票,以往歷屆政府不論左中右,在這個問題上從未含糊,因為古巴長期以來始終在馬島問題上投票支持阿根廷立場,且支持解除對古巴制裁和支持阿根廷對馬島主權主張,幾十年來一直并稱為拉美“兩大共同立場”,是跨越國家、種族、政治立場和意識形態的“泛拉美共識”,站在蒙迪諾這個“萬能裱糊匠”的角度,實在不可能作出其它選項。
然而這卻觸及了米萊的逆鱗:和幾乎所有其他阿根廷政客截然不同的是,他對馬島主權毫不在意,相反十分在意美國和以色列是否會因他無法約束阿根廷的“冒犯”而“龍顏大怒”。執政以來他瘋狂的“奧數大型實踐”進展并不順利,美以的支持、尤其對美國進一步減免阿根廷債務的憧憬,成為他政治生涯最大的賭注。千頭萬緒最終凝聚成一句斷語——蒙迪諾必須“死”。
然而米萊此番再一次“任性”,后果可能很嚴重:他的極右派政府是由“自由市場極右”和“民族主義極右”捏合而成,后者在馬島主權立場上較左翼更“民族”,對米萊此前多次在這一問題上的“含糊”早已嘖有煩言,如果再和以蒙迪諾為代表的“只在經濟上信奉自由主義,在其它問題上遵循慣例和慣性”一派“自由市場極右”拆伙,本就在政壇本錢不多的米萊就可能真的變成孤家寡人,更何況和此前他貿然挑釁卻碰到灰頭土臉的天主教問題一樣,馬島問題在阿根廷社會是不能輕易觸碰的敏感區,在這個問題上蒙迪諾此番作為中規中矩,而米萊的做法在絕大多數阿根廷人看來,只怕最起碼是不可理喻的。
阿根廷本國統計機構Indec最新數據顯示,2024年阿根廷貧困率52.9%,高于去年同期的41.7%,8月阿根廷通脹率高達230%,在全球位居前列,盡管民意調查機構波利亞爾基亞 (Poliarquía)調查顯示,米萊政府的支持率仍高達53%,但米萊個人的支持率卻已跌破40%,許多觀察家指出,上述數據表明,包括大規模削減補貼、裁撤政府機構和解雇公務員在內的“米萊改革”僅在壓縮赤字方面收到效果(自2月起賬面上已無新增預算赤字),而在最根本的經濟、民生面卻徒勞無功。至少到目前,米萊仍可繼續將責任推給“萬惡的前政府”,繼續念叨尚有魔力的“病去如抽絲藥效有延時”咒語,但這一招終究是會失靈的,倘繼續將身邊絕大多數立場都相近、只在個別問題上遵循成法的“萬能裱糊匠”掃地出門,待“魔咒”失效,他恐只能“獨坐窮山、放虎自衛”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