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中國人來說,8月15日從來都不是一個普通的日子。這一天,是抗日戰爭勝利,日本無條件投降的紀念日。
可就在2024年的這個特殊日子里, 這事得從一張海報說起。 當天,陳凱歌的新電影《志愿軍:雄兵出擊》剛好殺青,團隊第一時間發布了預熱海報。可這海報一出,直接炸翻了網友的評論區。 不是因為海報多驚艷,而是太"驚悚"了。 海報里沒有半個志愿軍英雄的身影,卻放了個畫著小丑妝的小女孩。詭異的妝容,陰森的氛圍,這哪像是一部講述志愿軍英雄事跡的電影海報?更像是在拍恐怖片。 "這是在拍志愿軍還是在拍驚悚片?" "用'鬼'的形象來宣傳志愿軍電影,這是什么操作?" 網友們的質疑不止于此。細心的網友發現,這個叫張熙然的小女孩身上的服裝也大有問題。白色的裙子配上中間一朵大紅花,帽子也是白底紅花的設計,這配色、這樣式,怎么看都像是在致敬日本國旗。 而這,正好發生在8月15日這個抗戰勝利紀念日。這種巧合,實在讓人難以相信是無心之失。 面對洶涌的質疑聲,電影宣傳方趕緊出來"滅火"。他們解釋說,海報中的小女孩角色叫李曉,是個被外國人收養的戰爭孤兒,經常被迫扮成小丑在宴會上供人取樂。 這解釋不但沒能平息爭議,反而引發了更大的質疑:"這不就是在討好西方嗎?" "拍志愿軍題材,為什么非要從一個被外國人收養的孤兒視角來講?" 輿論持續發酵,宣傳方不得不發布道歉聲明。但這份聲明卻又是一記"神助攻"。聲明中不但沒有誠懇道歉,反而強調李曉的經歷是"每個中國人心中的一根刺",這下可好,直接把話題引向了更敏感的方向。 網友們開始發問:"陳導演,這根刺是扎在誰心里?是不是您自己心里也有這么一根刺?" 一場本該慶祝殺青的宣傳,就這樣變成了一場公關危機。這次的風波,不僅暴露了創作團隊對歷史題材的輕慢態度,更讓人們開始重新審視陳凱歌的創作立場。 這個"意外"背后,到底是一時疏忽,還是另有隱情?答案或許得從陳凱歌的創作軌跡中尋找線索。 說起陳凱歌的導演生涯,不得不提他的成名作《黃土地》。這部電影讓他一舉成名,也成就了他的"國際導演"身份。 但鮮為人知的是,《黃土地》的成功,背后還有一段"機緣"。 當時的陳凱歌正和第一任妻子洪晃在一起。這位美籍妻子因為欣賞《黃土地》而對陳凱歌青眼有加,卻不知道陳凱歌看中的是她手中的美國綠卡。 這段婚姻,為陳凱歌打開了通往國際的大門。 近幾年,隨著主旋律電影成為市場熱點,陳凱歌也趕上了這波浪潮?!堕L津湖》的問世,讓很多人以為他要重回巔峰。 但細心的觀眾發現,這部講述抗美援朝的電影里,藏著一些讓人不舒服的細節。 在展現戰爭場面時,鏡頭給了太多美軍轟炸的"壯觀"畫面。那些震撼的特效、絢麗的爆炸場景,仿佛在刻意渲染美軍的"強大"。 反觀志愿軍這邊,卻很少有特寫鏡頭來展現他們的英勇抗爭。 "這不對勁啊,拍抗美援朝,怎么像在拍美軍宣傳片?" "為什么要把美軍轟炸拍得這么'美'?" 如今看來,從《黃土地》到《長津湖》,陳凱歌的創作一直在尋找一個平衡點:既要滿足國內市場的需求,又要迎合國際市場的口味。 但在這種"兩頭討好"的過程中,他的作品卻總是暴露出某種"親美"傾向。 說起陳凱歌的感情史,簡直就是一部"豪門恩怨劇"。從"綠卡婚姻"到"拋棄糟糠",再到"小三上位",每一段都充滿戲劇性。 最初的洪晃,是個能力強悍的美籍女強人。這段婚姻表面看是因為她欣賞《黃土地》,但明眼人都知道,陳凱歌是沖著美國綠卡去的。 靠著洪晃的資源,陳凱歌的事業蒸蒸日上,很快成了名導。 但人紅是非多,陳凱歌遇見了 在外人眼里,他們早就是一對。 好景不長,戲劇性的轉折來了。 明艷動人的 這種日子本能一直過下去,可陳紅的肚子不答應了。 "必須做出選擇!"陳紅亮出了自己的王牌。 結局顯而易見,年輕貌美又懷了孕的陳紅贏得了這場"宮斗"。陪伴多年的倪萍,就這樣被無情拋棄,多年的等待付諸東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