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7年iPhone X以“劉海屏”開啟面容識別時代以來,智能手機的形態進化始終圍繞屏占比展開,基本都是挖孔屏、靈動島。
而安卓陣營通過彈出式攝像頭、屏下鏡頭等技術嘗試突破,而蘋果的“靈動島”設計雖在交互上創新,卻未能擺脫屏幕開孔的物理限制。
關鍵這幾年的iPhone手機也是一直都在做出外觀設計方面的改變,然而帶來的效果卻只能用微乎其微來形容。
直到市場中有爆料信息稱iPhone18 Pro/Max“屏下3D人臉”測試消息,蘋果終于邁出關鍵一步,試圖以“HIAA單挖孔”實現真全面屏。
關鍵這一技術一旦進行若落地,不僅將重塑iPhone的設計語言,更可能重新定義高端手機的競爭規則。
需要了解,傳統屏下攝像頭技術因透光率不足導致成像模糊,而蘋果的屏下Face ID需應對更高挑戰:3D結構光依賴的紅外傳感器對透光率要求遠超普通攝像頭。
現有方案中,紅外光穿透屏幕時透射率極低,強行隱藏會導致識別速度下降和安全性風險,但蘋果此前專利顯示,其通過“子像素刪除”技術優化光學路徑。
可以在屏幕特定區域移除部分RGB子像素,允許更多紅外光穿透,同時通過算法補償顯示效果,使缺失像素不被肉眼察覺,再加上此前供應鏈消息稱蘋果正聯合三星開發定制OLED面板,結合特殊封裝工藝提升透光率。
而根據博主的消息稱,iPhone18 Pro/Max將采用“HIAA(Hole In Active Area)”單挖孔設計,僅在屏幕左上角保留前置攝像頭微孔,Face ID組件則完全隱藏。
這一設計不同于安卓常見的“屏下+打孔”混合方案,既降低技術復雜度,又為后續真·屏下攝像頭鋪路。
而iPhone18/18 Air沿用“2+1挖孔”(雙攝+傳感器),延續產品線差異化策略,這也是蘋果iPhone的慣用策略。
畢竟蘋果手機的等級一直都非常明確,無論是外觀設計還是核心配置,又或者是影像能力方面,都有很大區別。
不過采用新的設計,新機整體的架構方面也需要進行重構,比如iPhone14 Pro引入的“靈動島”通過UI動態遮蔽劉海區域,但其物理形態仍依賴長條狀開孔。
iPhone18 Pro/Max取消頂部藥丸區域后,靈動島的交互載體或將消失,蘋果需通過軟件重構實現功能延續:例如將通知與狀態指示移至側邊欄,或開發懸浮式動態窗口。
而且移除劉海后,屏幕完整度提升將優化觀影、游戲等場景沉浸感,但可能犧牲部分功能性,比如環境光傳感器、通話降噪麥克風、散熱與結構強度。
這也是筆者說可能要進行重新設計的原因之一,只有這樣,才能夠新機的外觀設計方面變得很好,才能夠被用戶接受。
其次,iPhone18系列除了外觀設計很清晰之外,關于新機的發布時間方面也是懸念不大,據說Pro系列會在2026年進行發布。
但是,iPhone18標準版大概率要拖到2027年才會進行發布,這對于iPhone來說,節奏上真的是變慢了許多。
關鍵如今的手機市場內卷程度非常的夸張,等到了2026年之后,估計會更加激烈,因此結果如何還真的很難說。
畢竟當蘋果手機發展節奏變慢的時候,友商可不會慢,屆時想提升市場銷量與份額,自然會非常的困難。
另外就是核心配置方面也有一些爆料,比如屏幕方面會標配高刷新率特性,且全天候顯示功能也不會缺席。
并且核心配置方面會搭載A20處理器,據說這顆芯片會采用臺積電2nm工藝,相比于3nm工藝會有著更好的表現。
操作系統方面則是內置iOS20,目前的iOS18還在完善的過程中,希望不斷迭代之后,會帶來更好的表現。
值得一提的是,iPhone在接下來幾年時間里面還會推出紀念版機型,以及推出折疊屏手機,這些都是產生極具競爭力的關鍵。
總而言之,,iPhone18 Pro/Max的屏下革命,既是蘋果對“劉海時代”的自我顛覆,亦是對安卓陣營技術領跑的反擊。
那么問題來了,大家對這種設計有什么期待嗎?一起來說說看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