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中國以來,奧迪的“含華量”純度一直頗高。
作為第一家進入中國市場、第一個在華進行本土化生產的豪華汽車品牌,奧迪告訴了國人什么才是豪華車,入華36年,奧迪見證了中國汽車行業的新生與無限可能,但不論面對多少質疑,深耕中國的信念從未變過。不久之前,奧迪在未來戰略規劃上提出三個“聚焦”,其中之一,依然是聚焦中國。
只不過在電動化時代,奧迪的“含華量”直逼爆表。
廣州車展,奧迪將自己對在中國市場打造高端純電的獨到見解,借由奧迪Q6(參數丨圖片)L e-tron/Q6L Sportback e-tron呈現。
這兩款車是奧迪迄今為止最卓越的電動化產品,搭載了華為深度定制的智駕解決方案,并在全新PPE豪華純電動平臺和E31.2電子架構之下,專為中國市場做了一系列本土化調整,滿足中國消費者對豪華、品質與智能的多元化需求。
所以從更高的層面來看,奧迪Q6L e-tron家族的發布不僅僅是全新一代產品,更是其“在中國,為中國”本土化戰略的重要里程碑。
或許,奧迪也希望通過這款集智能駕駛、高效能電動平臺和本土化優勢于一身的車型,重塑一個結論——耳熟能詳的“突破科技,啟迪未來”的奧迪基因,已經擁有了更多中國內核。
聯手華為,打造豪華純電的“唯一”
豪華品牌,怎么做高階智駕?
這似乎成了一個“不成問題的問題”。大家普遍認為有關“智駕”的話語權更多地掌握在新勢力手上,但其實豪華品牌的自動駕駛并不差,只是之前強大的機械素質鋒芒以及并不激進的轉型風格,讓外界忽視了他們儲備的技術彈藥。
例如奧迪quattro四驅技術在機械時代提供了卓越的操控性和穩定性,但在自動駕駛領域,奧迪也一直是股推動力量。2017年發布的第四代奧迪A8,是全球首款實現L3自動駕駛的量產車型,它可以在60km/h以下時速可以完成包括啟動、加速、轉向以及制動的全部動作。
所以對奧迪而言,讓智能駕駛上車不是重點,更重要的是怎么結合當地場景,運用系統性思維進行智能進化,從而讓車輛的全面革新、用戶交互體驗徹底改進。
為了智駕更加本土化,在技術上實現優勢互補,奧迪Q6L e-tron選擇搭載了華為智駕,這也是首款搭載華為智駕的豪華純電。
奧迪Q6L e-tron家族采用雙激光雷達+視覺感知融合方案,可以說是現階段提升自動駕駛汽車的感知能力的系統性方案。相比純視覺路線,激光雷達的可變焦功能允許車輛根據不同的駕駛環境和需求,動態調整探測的精度,以實現更精細的環境感知。
尤其奧迪搭載的是雙激光雷達,可互為安全冗余,還實現了更寬闊的視角,以便更敏捷地探測周圍物體并做出響應。和其他搭載激光雷達的車型不同,它的兩顆激光雷達嵌入到保險杠左右兩側,在做到更廣視角的同時,也避免了頭頂長一個突兀的犄角,讓車身外觀設計更加完整——光這一點,背后就是從設計之初就要進行的算法匹配、云端數據標定工作。
從硬件層面來看,為撐起高階智駕能力,奧迪Q6L e-tron家族采用了2部激光雷達、5部毫米波雷達、12個超聲波雷達、11個高清攝像頭,多傳感器融合的路線,為車輛提供了360度的全方位視野,在惡劣天氣或光線過于敏感的情況下,都能憑借強大的感知和定位能力,快速精確地識別車輛、行人、交通設施與標識等物體。
也正是在強大的配置之下,奧迪Q6L e-tron家族不僅能夠實現城市NOA和高速NOA兩種工況,還實現了無圖L2++智能駕駛輔助能力——在無需高精地圖的情況下,能及時識別并避讓行人和騎自行車者,自動遠離大車,輕松識別各種路標,甚至在隧道中也能精準定位,使得智能駕駛更加貼近日常生活的實際需求。
當奧迪玩起智駕,或許就是希望將“安全是最大的豪華”理念具象化,作為行業先行者,奧迪有這個能力,也有這個責任。
沒有好的平臺,再好的電動車也造不出來
純電產品的專屬平臺對于中國用戶來說是不可或缺的,因為他們最在意的事情就是“油改電”。
從MEB平臺到與保時捷聯合開發設計的J1平臺,奧迪一直是做企業平臺化戰略的典范,如今奧迪和保時捷攜手打造的全新豪華純電PPE平臺專為高端電動車而生,奧迪Q6L e-tron家族作為PPE平臺打造的首款量產車型,也將帶來一系列純電技術的革新飛躍。
PPE平臺基于800V架構打造,融合了J1高性能平臺和MEB平臺的優勢,在車身結構、底盤布局、電池管理方面都有著獨到之處,該平臺生產車型的電池組采用的是模組化設計,提供12模組構成的100kWh電池包和10模組構成的83.3kWh電池包。
不過,奧迪Q6L e-tron家族得益于更長的軸距,可以布置下更大容量的電池組,電池組的總容量增加到了107kWh,比海外版本多了7kWh,CLTC工況下最大續航里程可達725km。
針對中國市場內用戶較為強烈的里程焦慮問題,奧迪Q6L e-tron家族也是首款可實現“成組充電”的豪華純電動汽車。
在800V技術架構下,整車可支持270kw的最大充電功率,電量從10%充至80%用時23分鐘,理想狀態下,充電10分鐘續航里程增加255 km。同時,這套基于800V架構開發的電池系統也可以支持400V的并聯充電,意思就是當充電電壓較低時,電池組會分為兩個400V模塊同時進行充電。國內常見的是500V或750V樁,在這時,系統立即會切換充電模式,兩部分電池先均分充電,而后合并充電,有效提升充電效率。
阻止熱擴散是保障電池安全的重要手段。PPE平臺通過底部通風設計和較厚的電芯殼體、電池之間的絕緣性更強等關鍵的設計來提高阻止熱擴散能力,有利于延長電池使用壽命,做到單個電芯觸發熱失控后,整包能夠在短時間內迅速阻止熱擴散,而周圍其他電芯不受影響。
除去PPE平臺之外,奧迪Q6L e-tron家族的另一大技術亮點,則是奧迪攜手CARlAD共同研發的E3 1.2電子架構。
電子電氣架構是一臺整車的“大腦”,這套以功能為導向的架構基于全新的域控制器理念,由5臺高性能計算平臺組成,保證域控制器、控制單元、傳感器和執行器在高效運轉的同時安全聯網,從而控制更加復雜的系統并保持模塊化運轉。
基于E3 1.2電子架構,奧迪的數字化座艙進化到了新的高度。奧迪Q6L e-tron搭載14.5英寸奧迪MMI全景顯示屏、11.9英寸奧迪虛擬座艙、10.9英寸MMI前排乘客顯示屏,再加上88英寸AR-HUD虛擬屏,如此之多的屏幕,在奧迪的歷史上也屬首次。配合科大訊飛語音助手等車載信息娛樂系統,讓人車交互的自由度得以最大化。
以“更中國”之姿領跑
汽車電動化不僅僅是一場關于能源和驅動形式的變革,它對整車設計同樣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對于奧迪這樣的百年車企來說,設計創新并不容易,需要承載品牌文化的基因,往往不能像新勢力那樣肆意大膽。不過奧迪Q6L e-tron家族很好地在傳承與創新中找到平衡,更重要的是,在外觀設計上進行了多項本土化專屬升級。
得益于高端PPE平臺帶來的功能拓展優勢,奧迪Q6L e-tron為中國市場進行專屬軸距加長105mm,帶來更加優異的乘坐空間表現,長軸短懸比例也構成了奧迪車型充滿力量感的外觀,更符合中大型豪華SUV的定位。
相信許多人還記得幾年前sphere系列的經驗,其代表著奧迪對于未來汽車所具有形態的理解。奧迪Q6L e-tron為中國市場專屬設計了sphere前臉設計,中心元素融入更寬的前臉設計中,兩者均采用亮黑色涂裝并向兩側延伸,使整車看起來更加扁平,貼近地面。
半隱藏式門把手的設計也是奧迪Q6L e-tron家族對中國市場的誠意,不僅提升了整車的科技感,還使得車身線條更加流暢,同時能有效降低風阻。
作為老牌的“燈廠”,全新奧迪Q6L e-tron家族通過搭載全球首創的第二代數字OLED尾燈技術,顯著增加了發光單元數量,首次實現車輛與周圍環境的通信交互功能,尾燈已經變成了一種顯示屏,可以實現車對車通信,進一步提高車輛道路安全表現。
這款車還擁有中國市場獨有的投影式高位剎車燈,LED燈元件位于后擾流板的下側,當踩下剎車時,高位剎車燈會投射到后車窗上,非常醒目,也對提升行駛安全的幫助非常大。
可以說,奧迪Q6L e-tron雖是在德國完成研發,但在整體設計、智能化、車內空間、性能與續航與功能方面充分考慮到了中國消費者的喜好,據說甚至在外觀顏色上,奧迪也專門針對中國市場,推出獨有的丁香灰配色。
隨著奧迪Q6L e-tron家族的上市,乃至于后續PPE平臺系列車型的爆發,奧迪這個傳統豪華汽車界的巨頭變了,它開始變得更加全域智能,更加聚焦豪華,更將通過一系列“專屬”,翻開在中國市場的新篇章。
未來的競爭依然慘烈,奧迪是否還能傲視群雄猶未可知,但中國的消費者們,卻必將從奧迪的重新定義和誠意中,真正感受到行業變革的意義和裨益——而這,也是身為豪華品牌的最大意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