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版權屬于新華社以及相關記者,著作權歸今日頭條作者“集影齋”所有。備注引用于新華社,略有刪減。媒體類平臺轉載需經本人同意方可!
1959年 王平攝
望城縣靖港人民公社的農業機械廠、木制農具廠等在入冬以來,為了迎接春耕生產高潮,已生產了木制插秧機、深耕犁、鋤頭、耙頭、糞桶、繩索等工具5萬余件。
1959年 王平攝
湖南省盛產楠竹,不僅數量多,質量也較好。1958年湖南調出楠竹500余萬根,支援了東北、華北、西北、華東等地的工業建設。
1959年 李進挺攝
南縣長厚公社氣象站工作人員每天收聽省、縣氣象臺天氣預報,作為發布氣象預報的主要參考。
1959年 王平攝
醴陵縣泗汾人民公社農具廠,積極革新農具,自今春以來,已改革了自動插秧機、密閉式水車等30多種農具。
1959年 張鴻鈞攝
在醴陵瓷器公司所屬的瓷廠有一批來自越南人民共和國的工人在學習制造瓷器的技術,去年9月來到這里,現在已基本上掌握了各種技術。
1959年 王平攝
湖南省輕工業廳直屬的湘繡工藝美術試驗廠不但生產高級湘繡產品,而且是全省交流、傳授技術的場所。這個廠正在為長沙縣人民公社培養一批青年繡工。
1959年 王純德攝
吉首博物館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榨油廠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首府吉首,人口從過去的3000多人增加到24000多人。沿峒河岸可以看見許多新建的工廠,峒河兩岸新建了湘西第一座民族師范學校、吉首中學、苗文學校、農業中學,近4000人在這些學校學習。
湖南省代表 許必華攝
10月27日,邵陽專區公路運輸局汽車司機肖培俊在大會上發言 呂厚民攝
1959年10月26日至11月8日,全國工業、交通運輸、基本建設、財貿方面社會主義建設先進集體和先進生產者代表大會在北京舉行。
汪盛柏攝
澧縣是湖南省棉花的集中產區,1959年全縣的28萬多畝棉花,經過抗災斗爭,單位面積產量將比1958年增加四成以上。這是澧西公社社員們正在收摘棉花。
1959年 王平攝
我國是世界上產稻最多的國家,每年要產出上千億斤稻殼,僅湖南省去年就產稻殼60億斤。長沙市糧食局的職工用干餾的辦法,從稻殼提煉出甲醇、丙酮、糠酸、活性炭、醋石、水玻璃等七種化學工業原料。
1959年 王平攝
湖南省湘潭電機廠成功試制一臺138噸電力機車,是根據我國鐵路具體情況,自己設計、制造的新產品。將用在我國第一條電氣化鐵路——寶成鐵路的寶雞鳳州段上。
長沙縣金井公社公共食堂 1959年 王平攝
今年湖南省遭遇歷史上少見的干旱,從晚稻插秧開始,一般地區干旱八九十天,很多地區干旱持續120天。全省人民在黨的領導下,依靠人民公社,戰勝了特大干旱,獲得了豐收。
1959年 王平攝
湖南省話劇團的演員到安化縣柘溪水電站工地。晚上為水電站的建設者演出反映新人新事的短小節目。白天和工人一起參加勞動。
1959年 李柏年攝
第一屆全運會航海多項競賽中,湖南隊以434分的成績獲得女子手旗通訊集體總分第一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