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策
執筆 述策團隊
在國內一些軍事題材的影視劇中,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鏡頭:我方前沿陣地遭到敵軍飛機轟炸,某戰士一邊端起槍朝天上怒射子彈,一邊憤憤大喊:孫子,有本事你給爺爺下來?。☆愃魄樾尾⒎呛翢o根據地無端想象。2011年冬,鳳凰衛視記者采訪第12軍原參謀長林有聲,筆者旁聽,對林老的有段回憶印象深刻:“有一次,我去前線了解戰況,一個戰士告訴我,說只看到敵人的炮彈飛過來炸我們,可是我們連發射炮彈的敵人都看不到,拿他們沒辦法,首長能不能解決這個問題……”在武器裝備如此懸殊的情況下,志愿軍仍把美軍逼到了談判桌上。戰爭往往是“不對稱的”,雙方都會充分利用自己的優勢而不會為了所謂的“公平決斗”放棄自己的強項??姑涝瘧馉幹?,志愿軍充分展示了無比的忠誠、高昂的士氣、旺盛的戰斗精神;而美軍則充分利用自己在武器裝備上的單向優勢。
無論是19世紀中期的鴉片戰爭還是20世紀中期的抗日戰爭,武器裝備方面與對手的懸殊都給人令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武器裝備雖然不是決定戰爭勝負的唯一因素,但不可否認的是,武器裝備是影響戰爭勝負因素中最硬核的部分。試想,如果當年志愿軍擁有和美軍同樣數質量的武器裝備,戰爭結果恐怕會是另一番景象。
再以1949年金門戰役為例,解放軍剛登上金門島就遭受重大損失,主要是海灘附近國民黨軍的幾輛坦克所致。國民黨軍坦克的37毫米主炮發射一種對步兵威脅很大的“散彈”,所謂散彈,就是“鋼珠跟松香裝在一個鐵罐子里,一顆散彈有一千七百~一千八百顆鋼珠,射出呈V字形散開,射距在五十至三百碼”(1 碼=0.9144米),這種散彈對密集步兵殺傷力非常之大。戰役結束后,國民黨軍戰車營(國民黨軍稱坦克為戰車)獲得胡璉親自頒發的“金門之熊”的錦旗。戰后,金門又建起了“古寧頭大戰紀念館”(金門之戰在臺灣被稱為古寧頭大戰),大門兩側各展出一輛坦克,地上放了塊牌子,上書四個字——“金門之熊”。如今,臺軍又從美方購買了1966枚代號為CA-38的坦克炮炮彈(CA-38是美國國防部給予M1028人員殺傷彈的編號),其殺傷力巨大——美軍要求2發M1028榴彈可癱瘓一個成戰斗隊形展開的步兵排沖鋒。該彈采用可燃式藥筒和鈍型彈頭,彈頭內部裝有1100顆鎢合金彈丸,專門用于對付開闊地帶的暴露步兵或借助簡易房屋隱藏的步兵。無論是登陸之初的灘頭作戰還是之后的城市巷戰,對臺軍從美方購買的這種炮彈,都要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
“金門之熊”
臺灣之所以敢以武拒統,其底氣就是美國作為后臺為其撐腰打氣,這種“打氣”不僅是搖旗吶喊,而且是給予實際的軍事援助。之前,“述策”團隊已經以“美臺軍事關系評估”(點擊標題可看該報告的介紹)為題,完成了一項8萬字的研究報告,現在又以“近十年(2014-2024年)美臺軍售研究”為專題,完成了另一項約4萬字的報告,進一步深化和細化這個領域的研究。之所以把研究的范圍界定為“10年”,也是為了有一個“縱深感”,以理清美國對臺軍售的這10年中的變化和調整。
美臺軍售中有一個關鍵詞得引起高度關注——PDA。所謂PDA即Presidential Drawdown Authority的縮寫,翻譯過來就是“總統特別提用權”。啥意思呢?做個比較就很清楚了。美國人做事習慣法律化流程化程序化,并且把國內這種習慣也運用到處理對外關系中。以對臺軍售為例,一般需要經過至少三道程序——(1)美國政府內部統一思想;(2)國會審核并形成法案;(3)交付國防部執行。這樣一套完整的流程走下來,費事費時?!翱偨y特別提用權”的出爐就是為了簡化上述程序,只要總統下個行政令就可以對外賣武器了,不需要走其他程序。
俄烏沖突初期,美國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使其按部就班的對外軍援模式的弱點充分暴露出來,導致烏克蘭有時不能及時接收急需的武器裝備;就算拜登啟用“總統特別提用權”,也不好使。為什么?“總統特別提用權”早在1961年就有了(見1961年《對外援助法案》),但在援助金額和數量上限制較大——美國總統每一財年可從國防部、軍種、軍事訓練庫存中提取不超過1億美元的物品或服務;如確有緊急情況,可立刻提取不超過2500萬美元的物品和服務。
法是死的,人是活的,山姆大叔的辦法是通過新法案,擴大“總統特別提用權”的權限。這集中體現在2023年的《國防授權法案》中,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金額上,從1億美元調整為10億美元,是之前的10倍。第二,援助類別上,從美軍“庫存”中多余的存貨和服務改為“美軍自用的武器裝備系統”。美國總統的特別提用權,適用于烏克蘭,也會被用于臺灣。當然了,總統特別提用權主要是省去了“國會”這道程序,具體交付還得由五角大樓去執行,而五角大樓的作風一貫拖沓,尤其是臺灣問題畢竟不是美國自己的事情。所以,最近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被國會請去“喝茶”了,議員們就一個問題:給臺灣的武器為什么拖拖拉拉還不到位?
“總統特別提用權”權限擴大是拜登擔任總統期間完成的,而特朗普上臺后有可能走得更遠。要知道,特朗普在其上一個總統任期內做了兩件事,把對臺軍售的口子開得更大了:第一,軍售內容上,開始從單純的防御性武器或美國即將淘汰的二線裝備(如奧巴馬政府出口的“佩里”級護衛艦)轉向進攻性武器;第二,向臺灣大量出口先進的、美軍自用的第三代大型作戰兵器。特朗普行事一向大膽出格,而且沒有連任壓力(美國總統最多只能干兩個任期共8年),做起事來可以更加不用考慮后果,想怎么來就怎么來。所以,在未來4年特朗普總統任期內,美對臺軍售預計還要加碼。
根據“述策”團隊的研究,近10年來雖然美國一直在進行對臺軍售且不斷加碼,但也暴露了一些問題。比如,相對于臺軍龐大的部隊規模來說,彈藥儲備太少,這意味著臺軍在主戰裝備購置和配套的彈藥、備件預備上嚴重不均衡,更意味著臺軍在主戰裝備建設,儲備彈藥能力的建設上存在巨大問題。由于臺軍不具備自產此類彈藥的能力,在戰時將造成“有槍無彈”的問題。因此,美國已經在考慮讓臺灣自建生產武器裝備彈藥的產業鏈,戰時就不用從外面運進來,而在島內生產。這個新情況需要引起我們注意,并進行有針對性的應對。
為了全面深入了解美臺軍售情況,“述策”團隊策劃完成了《近十年(2014-2024年)美臺軍售研究》,共約4萬字,主要分以下5章展開:一、美國對臺軍售的流程;二、近10年美臺軍售盤點;三、近10年美臺軍售總體評估;四、美臺軍售的動向趨勢;五、對策建議。報告中重要的信息和數據都用腳注形式注明了出處(腳注共50多處)。以下是本報告的目錄——
目錄1
目錄2
“述策”團隊創始人簡介
許述,軍事學博士,出版《這才是美軍》《兵道》《這也是美軍:美軍的50個弱點》;從軍約20年,曾在戰區級機關工作;退役后立“述策”團隊,專門研究美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