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鄭和下西洋的首次航行已經過去了差不多600年的時間,中國人現在之所以還知道鄭和,得益于無數力圖為中華文化復興而努力宣傳的志士,實際上在清朝整個三百年期間的時候,當時的華夏對于鄭和的歷史都已經忘記了。
這段時間被稱為華夏丟失的海洋歲月。根據我了解到的明初歷史之中,鄭和第六次航行時間是最久遠的,差不多2年半的時間,這個時間能夠去往那些地方,我們不得而知,因為那段歲月被從歷史之中抹除了。
但是通過中西方對比我們可以看到歷史的一些痕跡,因為從鄭和結束大航海活動之后差不多70年的時間,歐洲航海家哥倫布開啟了自己的全球航行活動,他僅僅以87個人和幾艘船只就完成了壯舉。
難道科技更先進,人數跟眾多,人員配備更加完整,船只更加龐大的鄭和艦隊上百艘巨艦,數萬明朝人就還沒有一個落后的哥倫布成就高?其實對于這段歷史,大家應該抱著懷疑的態度去研究,一旦研究的話就會發現,白人的話語之中全是漏洞。
我們沒有必要對自己的文化和歷史不夠自信,中國人的文化是最悠久的,歷史記載是最為清晰的,是可以有許多證據證明的,相反是哪些白人的歷史和文化,根本比不上中國,他們在工業革命之后炮制出來了一系列的歷史,篡改了真正的歷史。
明朝遠洋艦隊第六次航行在海上漂泊了2年半的時間,這個時間之中洪保、周滿、周聞、楊慶這些艦隊船長獲得了豐富的記錄,差不多游覽了世界上除去北極之外的所有大陸。
但是這段歷史回到明朝國內之后被儒家大臣,也就是當時兵部尚書劉大夏全部銷毀了,他下達命令銷毀了之前大明航海歷史上的所有記錄,導致后來的人根本不知道明朝的艦隊到底到達了那些地方,發現了什么又做了什么事情,這段歷史在明清500年的時間之中幾乎成為了一個空白。
我為這段歷史的消失感到遺憾,同時也痛恨這位兵部尚書劉大夏的做法,他的借口是明朝艦隊航海活動是一種勞民傷財的做法,是誤導皇帝治理國家的行為,為了避免后世的明朝皇帝繼續錯下去,他寧愿自己擔責任和千秋罵名。
他在當時被吹捧為了好官,當然這在儒家仁政治世的角度當然是沒有錯誤的,但對于整個古代中國朝著近代化轉型的大戰略角度來說,劉大夏就是一個千古罪人,過去我們沒有證據的時候誰也不敢直接說他,但現在出土的碑文可以直接證明這段歷史了。
有兩塊石碑在中國的福建長樂和長江口的劉家港出土,碑文之中記載了明朝鄭和艦隊一生的榮耀,也將整個大明寶船艦隊去過的地方和發現的國家進行了敘述,這兩塊石碑在1930年那個動亂的年代被發現,碑文如下:
皇明混一海宇,超三代而軼漢唐,際天極地,罔不臣妾。其西域之西,迤北之北,固遠矣,而程途可計。若海外諸番,實為遐壤,皆捧琛執贄,重譯來朝。皇上嘉其忠誠,命和等統率官校、旗軍數萬人,乘巨舶百余艘,赍幣往賚之,所以宣德化而柔遠人也。自永樂三年奉使西洋,迨今七次,所歷番國,由占城國、爪哇國、三佛齊國、暹羅國,直逾南天竺、錫蘭山國、古里國、柯枝國,抵于西域忽魯謨斯國、阿丹國、木骨都束國,大小凡三十余國,涉滄溟十萬余里……
鄭和艦隊的航海計劃在第六次的時候被完全的記錄在了“茅坤圖”之中,這是15世紀世界最完整的世界地圖,現在僅僅剩下了殘存部分,長度在42米多,沒有人知道原件到底有多大,但鄭和最后一次下西洋的時候,引進明顯有了預感,預感到這一次要莫回不來,或者說是最后一次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