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上個世紀的時候,人參這種植物在長白上還算是比較常見,所以就有了一批專門靠采集人參為生的人,名為“放山人”。
彼時的王忠全已經年過古稀,因為20多年前挖到了一棵大號的人參,他和手底下的兩個放山人出了一段時間的名。
當時那棵人參已經有150多歲了,十分罕見,所以后來被送進了人民大會堂,現在還躺在吉林展廳。
咱們都知道人參這種東西的根部有著非常高的藥性,所以十分珍貴,截止到2005年的7月,它還一直是國家藥典里面舉足輕重的藥材。
咱們國家使用野生山參作為藥材有著4000年的歷史,但是藥典在新修訂之后,“山參”的名字就消失了。
這是什么情況呢?
?—【·山參為何被除名?·】—?
山參被除名之后,記者來到了“人參之鄉”撫松縣,四處打聽當年挖到巨型人參的老把頭王忠全。
時隔多年,當初上山采人參的4位放山人已經湊不齊了,記者花了好大的功夫,才聯系到了當年放山小隊的其中兩個----王忠全和鞏立新。
王忠全是當年的把頭,聽說有記者要跟著來一起找人參還挺高興的,所以記者來到王忠全家里的時候,他已經準備好了上山挖人參的工具。
除了這些工具之外,他還準備了一些煎餅和酒飯,想著這次上山不知道多久才能回來,所以這些干糧還準備了不少。
臨走之前,一行人還放了一串鞭炮祈福,希望這次能順利找到想要的人參。
這次上山的隊伍里面一共是7個人,準備妥當之后,一行人就開始向大黑山出發了。
大黑山這個地方在上個世紀的時候可以說是人杰地靈,如今在人民大會堂展示的那棵人參,就是在大黑山發現的。
王忠全說,大黑山過去可是個好地方,因為這里不僅孕育過他發現的那一棵“參王”,后面他還陸陸續續采到過9棵個頭比較大的人參。
據說這9棵人參每一棵的重量都超過了1兩,都是不可多得的寶貝。
就這樣一行人走了4個小時,總算是走到了大黑山。
但是王忠全看著眼前的景象并不好受,原來大黑山上的樹木被砍掉了很多,他找不到之前放山人留下的記號了。
原來每個放山人在挖到人參或者發現比較小的人參之后都會在附近的樹上留下專門的記號,叫做“照頭”,提醒后來人這個地方可能還有人參。
因為放山人有個規矩,那就是挖了人參之后要將它的種子采集下來,扔在原來人參生長的地方。
但是樹木沒有了,所以再想要尋找人參很顯然就更麻煩了。
再加上人參對于生長環境的要求極其嚴苛,所以環境只要一出現改變,很容易造成其種群的覆滅。
沒有了樹木遮陰,人參就很容易爛掉,所以看來在大黑山想要找到人參希望就比較渺茫了。
果然幾個小時過去了,大家還是一無所獲。
夜幕降臨,一行人只好找了個地方休息。
第二天一大早,王忠全就帶著一行人往白菜砬子那邊走。
白菜砬子之前也是個人參非常喜歡的地方,想著去到那邊有可能還有希望,一行人又興奮起來。
但這個地方還是挺遠的,中途一行人勉強找了個之前放山人搭建的棚子,進去吃了一點東西。
這時記者蔡發現王忠全就是帶了煎餅和大米,別的基本上也沒能帶過來。
原來放山人的生活十分辛苦,平時一去就得十天半個月的時間,這期間要是想吃東西,就得自己帶著。
平時他們只能帶著米,勉強熬一點粥喝一下,或者帶著一點菜直接拿大醬勉強炒一下。
就這樣一行人在山林休息了將近2天的時間,然后繼續往白菜砬子那邊走。
但是這個時候其實已經比較晚了,按理說野山參的果實在這時應該已經脫落了,沒有了紅色花朵的山參會更難找。
這時,王忠全突然就發現了一棵紅松樹。
這棵紅松樹的身上刻著很多個 不一樣的記號,看上去人參應該特別喜歡這里才是。
一行人興奮起來,開始一字排開,在附近進行“地毯式搜索”。
但是結果不盡如人意,大家并沒有找到人參的蹤跡。
就這樣在山里面輾轉了將近10來天左右,最終還是一無所獲。
眼看著帶著的干糧就要吃完了,王忠全只好帶著大家下山。
下山的時候他選了另外一條路,想著就再試一下。
其實大家多少都有點心灰意冷,但是王忠全似乎習以為常,畢竟現在想找野山參可不是那么容易了。
然而就在下山的途中,大家還真就發現了一棵野山參!
累了十多天的大家都非常興奮,但是他們發現這棵山參實在是太小了,看上去就像是剛剛才出生一樣。
這樣的人參苗是不能挖的,王忠全說,不能做竭澤而漁的事情。
于是一行人最終沒有將這個未成年的小人參帶走,大家空著手下了山。
其實過去在采參人的規矩里面,有一條叫做“拿景”,就是說前一天在夢里面夢到什么景象,第二天就去那個地方找人參,據說相當準。
但是記者來得比較倉促,再加上王忠全也沒有提示過這些,所以大家似乎都忘記了這件事。
其實“拿景”本身就是采參人對于能挖到人參的美好想象,至于為什么大多數時候去夢里的場景中挖人參都能挖到,本質上還是因為那個時候人參的數量比較多。
而本身尋找人參又是特別不容易的事,所以拿景本身也是一種念想,覺得夢中的這個地方能挖到人參之后,放山人就會更加仔細地尋找。
所以在上個世紀的時候放山人才會對“拿景”這么重視。
但現在很顯然就不太容易這樣了,因為野生人參都已經成了瀕危物種,別說拿景了,就算是翻遍大山都不一定能真的找到一棵。
所以咱們還是得保護好生態環境,不然野山參可能永遠都不會回來了。
參考:
央視國際《人參劫(下)最后的山參 》2005-10-31
- http://jingji.cntv.cn/program/lc/20051031/100994.shtml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