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刊發于《現代電影技術》2024年第11期
專家點評
從某種角度講,電影是技術的藝術,是工業的美學(電影工業美學)。技術的發展構成電影的語言、敘事、造型和形式以及與形式、語言軒輊不分的電影思維、內容、表意等的變革。動畫電影在電影中具有某種特殊性。動畫電影在語言、技術上與高新科技、游戲等具有“親近性”,具有技術美學、工業化制作即電影工業與美學融通上的優勢。也就是說,動畫電影具有動畫藝術的技術性濃度、工業化強度,動畫語言的純粹、超現實性,使之可以探索與最新最先進技術的融合,領先電影技術美學的探索。相對于科幻大片、新主流大片等“重工業”型電影而言,動畫是一種成本不是太高,風險較低,但制作靈活、工業化思維超前的藝術形式,充分體現了電影工業美學的系統性生產和效率最大化原則。尤其在當下人工智能技術突飛猛進之時,動畫電影的技術探索可謂意義重大?!?a target="_blank" >國產動畫電影制作中的技術實踐與創新探索》以技術訪談追光動畫總裁于洲等人的形式,圍繞高新技術應用、風格化人物造型設計、靈動人物動畫制作、毛發模擬技術、流體和粒子系統創新等進行深入探討,對AIGC技術的嘗試和發展提出見解。因是一手、鮮活的一線訪談,具問題意識,系經驗總結之甘苦心得體會,使這篇訪談內容豐富、視野開闊,鮮活“有料”。無疑, 隨著數字虛擬制作、AIGC等賦能或“同化”動畫電影的技術、語言、工業與美學,電影應該與動畫協同,或進一步向動畫學習技術探索和工業生產經驗,關注動畫技術美學發展前沿,進而有力支撐和積極服務電影產業的智能化升級與工業化發展。
——陳旭光
北京大學藝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受 訪 人
于 洲
追光人動畫設計(北京)有限公司總裁。
追光人動畫設計(北京)有限公司技術總監。
侯會滿
郅 鐘
追光人動畫設計(北京)有限公司高級技術及流程工程師。
訪 談 人
中國電影科學技術研究所
(中央宣傳部電影技術質量檢測所)
方捷新 王秋雅
摘要
近年來,中國動畫電影在技術品質和內容創作上取得了顯著進步,成為全球動畫電影市場的重要力量。為深入研究科技與藝術融合以支撐國產動畫電影制作的路徑,本文通過對于洲等人的訪談,圍繞動畫電影制作的高新技術應用、人物造型設計風格化、靈動人物動畫制作、毛發模擬技術解決方案、流體和粒子系統創新使用、燈光三維合成模擬特效元素等進行深入探討,并對人工智能生成內容(AIGC)技術應用于動畫制作的探索實踐及未來發展提出思考與展望。
關鍵詞
動畫制作;動畫電影;AIGC;云渲染技術;粒子水墨技術
1引言
近年來,我國動畫電影在技術創新和藝術表現上取得了顯著成就,動畫電影佳作層出不窮,以獨特的視效技術手段、突出的視覺沖擊力和創新的藝術美感,實現了視覺體驗的提升,強化了故事的吸引力和文化深度,形成了獨特的藝術審美價值。
以追光人動畫設計(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追光動畫”)為例,近年來先后完成了《小門神》(2016)、《阿唐奇遇》(2017)、《貓與桃花源》(2018)、《白蛇:緣起》(2019)、《新神榜:哪吒重生》(2021)、《白蛇2:青蛇劫起》(2021)、《新神榜:楊戩》(2022)、《長安三萬里》(2023)、《白蛇:浮生》(2024)等多部經典動畫電影的制作工作,通過深入挖掘中國古典神話文本,成功打造了“新傳說”“新神話”“新文化”三大電影宇宙,在國內外獲得積極反響與廣泛認可。創作者積極應用先進動畫制作技術和工具,在角色造型、場景繪制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在毛發、粒子、流體、布料模擬以及發光特效等方面實現了技術突破,通過引入書法、國畫、刺繡、皮影戲等多種傳統藝術形式,使國產動畫電影具有豐富的畫面風格,為觀眾帶來濃郁的中式審美體驗。此外,粒子水墨技術在國產動畫中的應用,將三維CG動畫與中國水墨畫創新結合,賦予了中國水墨畫全新的生命力。
在制作技術持續進步的同時,中國動畫行業的制作流程也更加成熟,云計算技術、AI輔助技術、實時渲染技術和流程管理、審看軟件的使用,使制作團隊配合更加緊密,溝通更為順暢,行業工業化、智能化程度進一步提升。在此基礎上,創作團隊精心打磨故事,潛心鉆研技藝,共同推動國產動畫的中國故事講述。
2制片管理系統與云渲染服務迭代升級,為動畫電影制作保駕護航
2.1 分析監控制片全流程,優化制作工具,助力動畫內容持續輸出
本刊:我們發現追光動畫一直在制作“重工業動畫”,每部影片的數據量都很大。以《新神榜:楊戩》開場絢爛的蓬萊仙境為例,短短幾秒鐘畫面,單鏡頭模型面數達140億,文件大小達5 TB,全片渲染總時長達4.1億核小時(中央處理器消耗量,以核乘小時數來計量),需要幾千臺服務器24小時連續工作。如此大體量的制作過程,是需要時間、資源、人力精算的。追光動畫如何實現部門間的協同配合?
于洲:追光動畫有個工作傳統,即在每部電影項目完成后,各個環節都會進行項目總結會,總結項目的成績,并提出未來提升和發展的目標。追光動畫的每一部電影都是建立在上一部的經驗之上。當前我們已經積累了大量項目經驗,有一套非常完整的制片管理體系,我們會根據不同項目做出不同的效率假定,以此為前提,分析各環節所需成本,結合檔期情況,做出詳細的制片計劃。根據各環節完成節點,通過數據模型進行分析和監控,以掌握項目運行情況。
每個項目立項后,都要進行任務拆分,將任務明確到每一位制作人員,并要求列出每個人當天的工作計劃,確保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規定任務,從而保證每一環節、每個人像齒輪一樣緊密咬合在一起,共同發力實現整個公司動畫內容的持續輸出。項目管理采用軟件和管理手段相結合的方式,項目管理軟件采用Shotgun,通過其完成資產、場次、鏡頭、任務等的管理,保證信息在不同部門、不同人員間高效傳遞。同時我們有些自研的應用,例如看鏡頭的“叫號”系統、會議預約和項目研討提醒系統等,確保各部門密切協作。
本刊:在不同作品的制作過程中,追光動畫的工作流程是否有升級與迭代,如何搭建和改進動畫制作流程?
侯會滿:追光動畫在近年的制作中不斷改進動畫流程,主要包括補充必要的步驟流程、角色開發與測試、降低資源開銷和開發程序化工具等。
補充步驟流程方面,舉例來說,我們在前期故事板環節中增加了“藍圖”環節。具體而言,是將每場情節第一次由文字劇本轉至畫面呈現之前,由故事板繪制人員與導演等相關創制人員溝通,制作出相應的基礎視聽設計大綱。如《新神榜:楊戩》制作時的藍圖(圖1)環節,加快了創意工作迭代過程,有效降低了初期故事板設計的試錯次數,使導演和制作人員的同步性更高。
圖1 《新神榜:楊戩》藍圖草稿
在正式鏡頭制作開始前,技術團隊通常會進行角色開發與測試,對部分角色的表演風格、極限動作
以及布料質感進行研討并測試,以確定影片最終可呈現的預期效果。角色測試環節對制作過程的穩步推進非常重要。
為降低資源開銷,結合單部影片數字資產量龐大的現狀,我們在人物模型綁定方面,持續優化綁定涉及的模型面數、精簡服飾設置,僅保留角色模型的身體權重。此外,我們開發了自動監測模型面數和幀速率的工具、用于合并Maya計算節點的綁定加速工具,通過這些效率工具使制作動畫環節的幀速率可達18 FPS以上,有效避免了該環節的制作卡頓問題。在燈光渲染環節,我們選擇全局降低渲染采樣的技術方案,以解決渲染時長增加的問題。針對資產復雜、渲染耗時的鏡頭,我們通過手動模式進行鏡頭內資產的優化;如遇渲染困難的鏡頭,我們會選擇進一步分層處理,降低在單一渲染任務上的耗時;對于無法避免的噪點或無法進一步提高圖像采樣分辨率的畫面,我們將在后期進行噪點去除。
程序化工具開發是我們技術團隊在進行項目全流程管理時格外重視的。為實現復雜資產和批量資產的自動化創建與動態制作,我們開發了程序化建模工具、集群制作工具,相關工具的使用規范也非常嚴格。為方便文件共享和項目完成后的資料歸檔整理工作,我們建立了項目文件目錄和命名規范,嚴格控制不同級別制作人員的操作權限,避免誤操作,保障了項目文檔的安全性。為確保制作環節間信息傳遞的及時性和有效性,我們設置了工作消息及內部郵件自動提示機制,以便基于項目文檔任何版本的生成和改動都能及時推送至流程相關人員。
2.2 構建云渲染性能評價體系,優選適配渲染服務方案
本刊:從《小門神》開始,基于巨量的數據渲染需求,追光動畫開始應用云渲染技術。追光動畫如何評估并選用這一技術?
于洲:作為計算的基礎資源,云計算具有即開即用、彈性伸縮的特點,能夠很好地支撐和服務動畫渲染行業。追光動畫擁有自己的渲染集群,同時一直采用混合云(Hybrid Cloud)模式,保證本地和云上可隨時互補。動畫渲染具有高并發、高吞吐的特性,尤其在本地渲染農場算力嚴重不足且單一云廠商也無法完全滿足我們的制作需求時,會同時啟用備份云廠商進行渲染。整體而言,云計算讓渲染變得更高效,從而讓制作提速,已經是制作環節中不可或缺的基礎資源。
在遴選云渲染服務提供商時,我們首先考慮其服務性能,如?計算能力、內存和存儲?、網絡帶寬、可用性、穩定性?、安全性、成本效益、服務支持等?;诖?,追光動畫構建了一套標準渲染測試評價體系,對不同云渲染服務商的不同機型進行統一測試,根據測試結果生成性能評估報告。在滿足我們對動畫渲染的性能要求后,比較服務價格,最終選出性價比高的服務商。
3高新技術應用實現動畫人物創建與場景設計
3.1 人物造型設計風格化,優化模型制作工藝,降低資源開銷
本刊:《長安三萬里》塑造了一系列形象鮮明的人物角色,影片的“唐朝”風格造型設計也廣受好評,例如人物形象設計從唐俑獲取靈感,服飾參照了唐畫中服飾紋飾,人物舉止參考了唐朝禮節等。如何將高新技術和傳統文化的呈現有機結合,通過人物造型設計技巧和角色動畫制作傳遞文化自信?
侯會滿:為更好地突出畫面質感,《長安三萬里》在設計配色和打光上選用了淡雅、低飽和度的風格,其配色靈感來自中國國畫。影片中詩意效果的展現,是通過在設計中融入傳統的國畫手繪畫面,為觀眾帶來沉浸式視覺體驗,更完整地呈現出中式美學。
《長安三萬里》影片中的角色設計主要參考唐俑,人物風格偏東方、中式,人物線條偏圓潤流暢,服飾褶皺運用了雕刻手法,使之更加生動、具備藝術品質感;服飾細節增加大量修飾,精益求精。例如影片中玉真公主(圖2)和哥舒翰(圖3)的人物與服飾模型細節數量龐大,模型面數眾多,其中哥舒翰的模型面數接近60萬面,其盔甲片都包含了各式細節結構。經過資產優化和減面處理,我們將部分面數以材質體現,從而降低資源開銷。
圖2 玉真公主模型設計細節
圖3 哥舒翰模型設計細節
在角色的動作舉止方面,我們研究了諸多唐朝古人的基本行為方式和禮儀,包括走、跑、坐、彈奏等,從傳統連環畫中提取運動線條元素,結合專業的歷史、服裝顧問老師給出的參考意見,使角色動作看上去更可信、更自然?!堕L安三萬里》中人物動作較為密集的鏡頭集中在舞蹈和戰爭場景,其中舞蹈就包含了許多不同種類的舞姿,動畫師們在舞蹈演員拍攝前,進行了大量舞蹈資料的研究,通過與舞蹈老師不斷探討最后成型。在眾多戰爭鏡頭中,數量最多的一個大約包含50多個角色,并且場面種類繁多,涉及攻城戰、騎兵戰、突圍戰等。為保證制作周期,我們會將鏡頭拆分,多個動畫師共同制作,合并后再調整完成。
《長安三萬里》主角李白的動畫形象在各年齡段和不同狀態的表演統一性是項目組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為展現李白不同年齡段狀態,我們在前期開展了多方面的史料考究,力圖貼近李白這位唐代瀟灑詩仙在不同年齡時期的體型和舉止特點,在開發過程中不斷優化探索,以達到滿意的效果。
《長安三萬里》人物服飾的寫實度較高,且風格種類多樣,運用了多種布料材質,表現了大量的絲綢、紗等傳統國風服飾效果。我們通過調研、嘗試,采用了新插件工具,用于制作服飾上的刺繡與花紋,這些紋樣在我國傳統文化中都有據可考。
本刊:《白蛇》系列塑造的小白、小青等角色,形象既保留了古人的言談舉止,又融入了現代人的思維方式,使角色表達更加生動且貼近現代觀眾的審美。這類形象與性格間的連接,是通過怎樣的技術和藝術手段來處理和實現的?
于洲:追光動畫在《白蛇》系列中的人物建模注重細節和創新。例如,我們在設計陽剛人物形象時多用直線,陰柔人物則多用曲線。再如,塑造溫和善良的許宣/許仙形象,主要通過調整臉部結構、填補面部體積、面部骨骼棱角偏柔和設置、身材衣服打薄處理等實現;小白在《白蛇:浮生》中的形象較之前影片的形象,對下頜進行了微調,保留了警覺、堅定、智慧的性格特征;李公甫的形象制作方式也有提升,通過調節身體比例,將重心下移令其更為沉穩,并通過面部體量感塑造、明確鼻梁結構等方式表現人物的性格特點,通過填補眼睛凹陷、調整眼皮厚度,讓眼睛更有神。另外,模型制作需考慮人物表情和服飾,因此我們在模型制作時采用解算等步驟,以驗證服飾、表情等的效果,進而確定模型最終形象。同時,我們在面部的胡子、眉毛區域制作了生長面,便于角色特效環節生成毛發。
3.2 迭代動畫驅動系統與表情系統,有力支撐制作效率提升
本刊:在《白蛇》系列的制作過程中,追光動畫實現了哪些動畫驅動系統的創新?
郅鐘:《白蛇》系列在動畫驅動系統方面都有應用與創新。在《白蛇2:青蛇劫起》中,追光動畫使用了更多的動作捕捉技術,但與傳統動作捕捉所呈現的風格不同,我們只捕捉一個基礎動作,基于捕捉數據進行編輯,由此既能快速得到略帶夸張的動畫效果,同時也給動畫師一定的發揮空間,提升了動畫的制作效率和質量。另外,《新神榜:楊戩》項目開始使用綁定加速系統和高級動作捕捉棚,提高了動畫制作的效率。這一技術解決方案也用在了《白蛇:浮生》中。
此外,追光動畫還對人物的表情系統進行了升級。特別是在《白蛇2:青蛇劫起》中,基于小青表情系統的升級,使其情感表達更為細膩,無論是開心、不甘心還是生氣,都能呈現出更豐富、更微妙的效果?!栋咨撸焊∩穭t聚焦于情感的生根發芽,情感展現在浮生的一蔬一飯中。追光動畫在動畫驅動系統的迭代中,不僅注重技術的提升,也注重情感與故事的結合,使角色的情感表達更加逼真和深刻。
3.3 采用高精度CG解算方案,實現千萬數量級毛發生動模擬
本刊:從《貓與桃花源》開始,追光動畫為解決影片中生物角色的毛發模擬問題,定制構建了相應系統。請具體談談毛發模擬系統的搭建和后期演進升級。
于洲:《貓與桃花源》中貓的毛發制作采用了高精度CG解算,一只貓的毛發高達600萬根,其制作標準和流程基本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對追光動畫而言是一項重要技術突破。制作《貓與桃花源》時攻克的毛發難題,之后也直接應用于《新神榜:楊戩》中申公豹的坐騎,技術就像“滾雪球”一樣積累起來。今年上映的《白蛇:浮生》中,金毛犼的毛發數量甚至超過了1000萬。
3.4 升級流體和粒子系統,達成動態特效預期需求
本刊:《白蛇》系列的法術特效可圈可點,如《白蛇2:青蛇劫起》水漫金山場景采用了反物理解算的特效,當時技術團隊是如何解決需要模擬水中失重環境的物理參考問題?如何在實現角色高速運動和特效的同時,保證布料動態模擬符合物理規律?
圖4 《白蛇2:青蛇劫起》中的水漫金山畫面
侯會滿:在水漫金山場景(圖4)的特效制作過程中,我們首先根據導演和視效總監想要的效果找一些類似參考,確認角色和場景特效比例要求、預期的動態效果及整體需求。當我們明確造型、節奏以及動態效果需求后,首先由特效上游環節,如模型、動畫等環節,配合制作海浪的大致造型以及運動動態;之后特效制作師會在整體動態示意基礎上制作海浪效果,添加浪花碰撞等細節元素,匹配其他環節(如布料模擬、人物動畫)的動態節奏等。我們會通過添加不同方向的自定義“場”和力相互作用,驅動水體流動,以模擬失重狀態下的效果。我們還對水體材質的深度光影變化進行了一定處理,對最終效果進行渲染,模擬出該體量下水體的真實效果。
由于特效鏡頭通常體量較大,解算需要更高的精度,對于渲染時間以及硬件算力等方面的需求高,我們需不斷對制作方案進行整體性優化調整。
3.5 精準控制燈光、三維、合成,快速模擬復雜光感交互
本刊:《白蛇:浮生》中小青、小白、許仙大戰法海的場景,《新神榜:楊戩》中玄鳥飛起、山崩地裂等場景制作中遇到了哪些技術難點?解決方案是什么?
侯會滿:特效與法術、燃燒、爆炸等模擬特效元素的光感交互是復雜且有難度的,需同時對燈光、渲染、合成三方面精準控制,以準確還原特效在鏡頭中的逼真效果。模擬特效發光主要通過渲染特效發光層、對燈光和渲染進行匹配、后期手段再調整三個技術流程和手段實現。
特效師制作法術效果時,在三維中輸出眾多圖層非常必要,復雜的魔法效果需由不同素材疊加而成。出色的合成調整方式,有助于快速實現三維中復雜的特效效果。
4定制化技術方案高效支撐中國動畫美學創新發展
4.1 定制開發建模工具,畫卷式呈現長安風貌與詩詞意境
本刊:《長安三萬里》主創團隊曾前往陜西、四川等多地采風,并對大量相關朝代史料開展調研,正因如此,眾多大唐場景和建筑得以精準還原。影片團隊用了哪些技術實現風格化場景的快速搭建?
侯會滿:《長安三萬里》中不同城市、地區具備迥異的風格,除實地采風、參考相關史料外,創制團隊也會查閱這些地點的相關視頻、紀錄片等。
在制作長安城大全景鏡頭時,為使整體場景模型達到最佳視覺效果,技術團隊采用了高低模搭配的方式,控制場景的面數復雜度;流程技術支持團隊(TD)開發了自動減面工具,以便在高低模間快速切換,使低精度模型具備高精度材質,以應用于中遠景建筑的制作;我們還開發了簡模創建工具,用于簡化復雜模型,避免場景對資源的過多消耗。
程序化建模(Generated Assets and Shots, GAS)環節是追光動畫提出的環節流程,字面意思為快速生成鏡頭資產,我們一般稱其為程序化建模。該環節兼顧二維資產與三維資產的創建和表現,為《長安三萬里》項目的植被環境制作發揮了重要作用。由于二維與三維的表現手法、呈現效果不同,在最終畫面效果上也存在出入:二維更靈動、隨性、豐富;三維更符合客觀事實,制作過程中我們盡量做到還原設計效果。比如有的鏡頭中山體層次多,通過假透視、依據地形變換劃分多區域、植被分層等方式,自動創建出近景的樹、落葉、草、灌木、中遠景樹等植被資產。
4.2 綜合數字繪景制作與雙層嵌套模型技術方案,實現水墨動畫風格創新發展
本刊:追光動畫對水墨動畫方法進行了一些創新應用,如《白蛇:緣起》的點染性運用、《白蛇2:青蛇劫起》的彌散幻影、《新神榜:楊戩》潑墨式的應用。近幾年對水墨動畫技術創新應用的典型案例還有田曉鵬導演的《深海》。請談談水墨動畫結合粒子技術的創新發展。
郅鐘:水墨動畫的制作涉及多個制作環節與數字繪景環節的配合。數字繪景環節使用特效環節提供的水墨煙霧等序列素材拼出畫面中的效果,為保證立體效果的正確性,需分層投射、逐鏡頭調整。數字繪景環節還需利用材質環節提供的水墨背景山體的材質資產,結合真實的山體素材,在此基礎上添加出勾邊和水墨筆觸痕跡感,從而形成遠景的水墨背景效果。數字繪景制作的結果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特效環節逐個鏡頭制作的時間和燈光渲染的時間。
圖5 《新神榜:楊戩》太極圖場景中的水墨山水
《新神榜:楊戩》太極圖場景中,為呈現出山水場景水墨國畫的精細質感,約80%的材質為手繪,20%利用程序化紋理(圖5),運用了暈染、皴筆、留白等水墨畫法。水墨環境中山體的中國畫效果,需考慮的難題之一是山體邊緣的勾線,單純卡通勾線較為僵硬,缺乏中國畫的氣韻生動感。我們采用雙層嵌套模型的技術方案,給予外層模型特殊算法材質,從而獲得一個變化豐富的輪廓勾線。在此基礎上還要在后期合成軟件中添加適當的擾動等處理效果。
這一場次的主體特效采用粒子模擬水墨飄散的形態,基本的粒子數量級達到幾億不等。同時,整體畫面不僅要獲得2D水墨的構圖感,還要兼顧3D立體空間的縱深感,避免在2D中觀感較好的鏡頭在3D中因縱深感不足而空洞,也要避免在3D中視覺效果不錯的鏡頭,在2D中又感覺畫面過滿,構圖“不透氣”。
5追光動畫的未來技術發展
5.1 傳統動畫制作與AIGC技術的融合創新
本刊:當前AIGC技術為動畫行業的傳統制作方式帶來了較大沖擊。追光動畫如何看待動畫電影融合應用AIGC技術?
侯會滿:追光動畫早已開始了AIGC技術的應用嘗試。目前在設計、模型、材質、數字繪景等環節應用了AIGC的輔助性功能,主要用于二維平面的設計探索、風格參考、自然景觀繪制等。
例如,高適在邊塞詩板上題詩(圖6)時,背景中的火焰效果添加。我們從一個火焰視頻序列中提取了5幀畫面,并通過人工將其重制為理想的手繪風格,最后利用EbSynth工具將這段序列轉化為具有相同手繪風格的火焰效果。類似方法也應用于影片開頭的追光動畫的“廠標動畫”和其他鏡頭中。
圖6 《長安三萬里》高適邊塞詩板上題詩場景
在《白蛇》系列制作時,我們運用AI生成古代建筑圖片,用以參考房屋間的穿插、建筑與地面的銜接、道具擺位等細節處理。
AIGC為設計師提供豐富的創意,拓展設計師的思維,幫助藝術家們快速實現想法,并可在草圖的基礎上細化細節,從而提高工作效率。然而,我們也必須承認AIGC存在一些限制。盡管其具有高產能的特點,但在某些情況下精度無法滿足制作需求,尤其在面對過多需求時,其可控性不足。特別是涉及極具創造性和設計感的圖像生成任務,AIGC尚有不足之處。
盡管如此,我們對AIGC技術在電影制作領域的應用持積極態度,將持續調研學習相關技術并不斷探索其在未來的應用潛力。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改進,我們相信AIGC技術將會在電影制作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5.2 呈現本土動畫公司的創意風格和技術特點
本刊:追光動畫如何在動畫作品中呈現本土動畫公司的創意風格和技術特點?
于洲:追光動畫在學習和汲取國際一流動畫公司的技術和管理優勢的同時,也通過動畫作品呈現本土動畫公司的創意風格和技術特點,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創制項目深耕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從成立之初,追光動畫就確立了“中國團隊、中國觀眾、中國故事”的定位,從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尋找契合現代人共鳴的元素和情感,以動畫電影為載體傳承和創新中國文化的獨特內涵。
二是重視技術發展和技術應用。追光動畫重視技術,以產品思維對待項目,明確深耕三維動畫的目標。我們花費重資搭建了自己的渲染農場、研發專利制作技術,自建動作捕捉棚、錄音棚,公司內設有三個放映廳。
三是探索形式和內容的創新表達。追光動畫在前期場景設計、人物造型均做了充分的研發和準備,設計制作精良。此外,不斷探索風格化發展路徑,不僅嘗試了現代朋克風格,還嘗試了水墨粒子風格。國外CG技術未曾開發過中國水墨效果,因此所有效果均是由我們的制作人員不斷嘗試才得以實現。
6 結語
隨著電影制作技術的飛速發展,我國動畫電影產業正經歷著一場革命性的變革。數字虛擬攝制技術的廣泛應用,標志著動畫電影制作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動作捕捉、數字特效、虛擬現實等技術深化應用并不斷取得突破,不僅為動畫電影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而且極大地提升了動畫的藝術表現力。動畫電影中的人物形象、運動、光影等元素,通過數字技術的加持,展現出更逼真的效果。這種真實感的提升,讓觀眾在享受視覺盛宴的同時,也能感受到動畫所傳達的深層次情感和故事內涵。
此外,數字技術的應用還極大地拓展了動畫電影的敘事空間。動畫電影創作者利用相關技術,將古代文學作品、書畫、文物等傳統文化遺產,創造性地轉化為生動的影像。這種轉化不僅實現了傳統文化的可視化、形象化呈現,更為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開辟了新的渠道。通過動畫電影這一載體,傳統文化得以通過全新的形式,被更多觀眾所了解和接受。
技術進步并不是終極目標,其只是為更深刻的文化表達提供了工具。在數字技術的賦能下,傳統文化和藝術形式成為創作者與觀眾之間的文化紐帶。這種紐帶不僅連接了過去與現在,也連接了創作者與觀眾的心靈。我們欣喜地看到,中國動畫電影正在積極地融合科技與藝術,以更加生動、多元、逼真的方式講述中國故事,推動中國動畫電影走向新的高峰。
動畫電影不僅僅是娛樂的產物,更是文化傳承的載體。它不僅能夠吸引年輕一代的注意力,激發他們對傳統文化的興趣,還能夠在全球范圍內傳播中國文化,提升中國文化的國際影響力。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創新,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動畫電影將會在未來發揮更大的作用,成為連接中國與世界的重要橋梁。
參考文獻
(向下滑動閱讀)
[1] 孫立軍.“中國動畫學派”溯源下的再思考[J].當代動畫,2024(03):4?7.
[2] 環球網. 美媒:中國動畫片努力擴大全球影響力[EB/OL].(2024?06?13)[2024?10?30].https://news.qq.com/rain/a/20240613A00L2B00.
[3] 楊雯.讓傳統文化在現代光影中綻放新彩[N].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2024?09?03(001).DOI:10.28907/n.cnki.nxwcb.2024.002114.
[4] 陳健喜,李佳鍇,曹小卉,等.《白蛇:浮生》:傳統題材的現代動畫講述——陳健喜、李佳鍇訪談[J].電影藝術,2024(05):80?87.
[5] 杜思夢.2026年起,追光動畫每年將推兩部新作[N].中國電影報,2024?08?14(005).DOI:10.28064/n.cnki.ncdyb.2024.000989.
[6] 惲彩鋒.詢喚民族記憶:追光系列動畫電影的民族性表達與現代化探索[J].電影評介,2024(09):98?105.DOI:10.16583/j.cnki.52-1014/j.2024.09.013.
[7] 王溫懿.新媒體技術視域下的當代中國動畫:以追光動畫的神話宇宙為例[J].當代動畫,2023(03):98?103.
[8] 張琦偉.追光動畫“成長記”:工業化流程下國產動畫電影項目的風險識別[J].電影文學,2023(11):85?90.
[9] 陳坤.新時代動畫電影“中國學派”的傳承與發展研究[J].電影文學,2022(03):77?81.
[10] 李丹,胡瑞瀅.傳統經典IP,全新出發動畫電影《白蛇2:青蛇劫起》幕后制作秘辛[J].影視制作,2021,27(08):13?25.
[11] 中國新聞網. 追光動畫于洲:不做社會熱點,做文化精品[EB/OL].(2024?08?31)[2024?10?30].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0886694611287940
2&wfr=spider&for=pc.
[12] 深焦DeepFocus. “白蛇”與追光的5年,深度揭秘背后的創作邏輯[EB/OL].(2024?08?16) [2024?10?30]. 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6124766/.
[13] 中國電影報道. “對話春天”:追光動畫領軍人——于洲[EB/OL].(2024?03?07)[ 2024?10?30].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xK421b7yc/?vd_source=df2f6846b718140fa0e1d5bd81b5a411.
[14] 杜舒.文化守正與視覺革新:國產動畫電影的藝術探索[J].電影文學,2024(20):75?80.
[15] 張美子.戲曲元素在中國動畫電影創作中的應用研究[J].電影文學,2024(20):132?135,161.
[16] 周慧玥.文化想象與審美探索——近十年國產動畫電影民族風格探析[J].大眾文藝,2024(18):84?86.DOI:10.20112/j.cnki.ISSN1007-5828.2024.18.029.
[17] 王巍,李文堯.中國動畫電影美術創新研究——以《長安三萬里》為例[J].云南藝術學院學報,2024(03):84?91.DOI:10.16230/j.cnki.yyxb.2024.03.008.
[18] 唐博文.從《長安三萬里》探析國產動畫電影創作新思路[J].戲劇之家,2024(25):153?156.
[19] 李泳霖,鄧進.新質生產力賦能中國動畫電影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路徑探究[J].中國電影市場,2024(09):21?26.
[20] 許鑫.數字化時代傳統文化元素推動動畫藝術設計表現研究[J].電影文學,2024(16):83?87.
【本文項目信息】中國電影科學技術研究所(中央宣傳部電影技術質量檢測所)基本科研業務費項目“基于《現代電影技術》期刊內容質量及編審能力提升研究”(2024?DKS?11)。
主管單位:國家電影局
主辦單位:電影技術質量檢測所
標準國際刊號:ISSN 1673-3215
國內統一刊號:CN 11-5336/TB
投稿系統:ampt.crifst.ac.cn
官方網站:www.crifst.ac.cn
期刊發行:010-63245081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