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蘭若寺》上映后豆瓣很快就開出6.7的低分。
及格線之上,說“低分”是因為完全不達預期。
上映前萬眾期待、北京首映禮影評人吹爆,結果興沖沖買票,看完傻了。
這是個啥啊!拼盤大電影,在學“我和我的”系列?
五個大家都耳熟能詳的故事,講的寡淡無味、毫無新意。
其中稍微用心的是《聶小倩》,將時代背景替換成了民國時期,但人物關系和故事推進還是換湯不換藥,反而讓人覺得更矯情了。
而且除了《嶗山道士》,其他四個都是男女間的小情小愛。
情情愛愛也就算了,但沒拍出可人的小清新,爹味十足、油膩到沒眼看。
我旁邊初中二年級的女孩,看到《畫皮》那章王大郎和畫皮妖在書房膩味,捂眼睛小聲說“這也太讓人受不了。”
故事重復、畫風割裂、缺乏新意,看完很疑惑,為啥不選一個故事深挖,講好就行了啊!何必搞拼盤?
到了后面忍不住不停看時間,都有點坐不住了。
追光動畫,這一次愧對觀眾期待,可別再打著“《長安三萬里》團隊”這個招牌了,丟人。
編劇的能力有多弱,制作水準就有多強。
《聊齋:蘭若寺》畫面養眼、制作強悍、想象力豐富。電影不但擷取的都是中國傳統故事,畫面也呈現了大量中式美學。
雕梁畫棟、古韻古香,中式建筑的獨特魅力、市井煙火氣的烘托,紅墻綠瓦和櫻花樹一起的絕妙構圖,還有身處飛崖看過去的壯麗山河。
一次又一次讓我目醉神迷,《嶗山道士》里的剪紙成月、嫦娥下凡,《蓮華公主》里的絢爛夢境、璨若星河,都是電影的華章。
但電影也再一次證明,沒有扎實的劇情支撐,再好的制作也不過是繡花枕頭。
《聊齋:蘭若寺》豆瓣只拿到6.7分不冤枉,預測只有2億多的票房也不冤枉。
152分鐘的片長,折射出了追光動畫的誠意和野心。
拿掉兩個故事,縮減成100分鐘,省下制作費不說,還更有利電影排片。
顯然片方是想要盡量把電影做到最好,給觀眾手上的電影票,一份沉甸甸的回饋。
也能看出追光對標《哪吒2》的野心,但這次挑戰失敗了。
一直以來,追光動畫和光線旗下的彩條屋,是決戰光明頂的動畫界兩大頂尖高手。
《哪吒2》的154億票房,將并駕齊驅的兩家公司拉開了不小的距離。
但票房就只是票房,既不能和品質劃等號,更不能決定電影的貢獻。
在我看來,《聊齋:蘭若寺》反倒比《哪吒2》對行業貢獻更大、對中國電影比《哪吒2》更重要。
《哪吒2》的成功,是光線的成功、是導演餃子的公司可可豆動畫的成功,僅此而已。
《哪吒2》的成功無法復制。
好比登珠穆朗瑪峰的路有很多條,《哪吒2》選了最難的一條并登上去了,但其他人只能抬頭仰望,無法低頭跟上。
從《哪吒之魔童降世》到《哪吒之魔童鬧海》,中間隔了六年,如果不是第一部大幅盈利,六年沒有其他項目回血,試問哪來的錢源源不斷的投入到電影制作?
國漫崛起、中國動畫的發展,需要可行性的道路,不需要偶然性、無法復制的道路。
《哪吒2》的成功只是個例,無法被學習和效仿。
反倒是追光動畫,讓中國動畫產業發展撥云見日。
《長安三萬里》上映后,只用了兩年做出了《聊齋:蘭若寺》,追光動畫有更合理的項目規劃、有電影供給的可持續性、有數字資產的科學管理。
他們只是在默默耕耘,沒有抱怨過過程有多艱辛、也沒有吹噓過用了多少家后期公司,盡管電影片尾也有長長的名單。
相比餃子導演這樣稀缺的動畫人才,行業更需要追光動畫這樣的生力軍。
而追光動畫多項目同時推進的思維,項目規劃的方法,都值得效仿和學習。
中國動畫電影邁出了從無到有的重要一步,接下來需要多創作、多試錯、多給市場供給產品,才能培養觀眾對動畫電影的熱愛。
《蘭若寺》片尾最后一個彩蛋,是暫定明年上映的《三國第一部:爭洛陽》。
希望追光不要氣餒,《聊齋》可以繼續探索,同時精心打造出動畫版的三國宇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