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2年的第一場雪》,到2024年的“山歌響起的地方”——
引發文化與時代的共鳴
原載2024年12月1日《大公報》
記者:北辰
自2023年7月發布新專輯《山歌寥哉》,特別是專輯新歌《羅剎海市》廣受關注后,歌手刀郎強勢回歸歌壇。此后,連續多場巡演均引發現象級熱潮,一時間呈現出蔚為壯觀的“刀郎現象”。有業界專家對《大公報》表示,“刀郎已經不只是一個音樂人的名字,更成為了社會現象、時代文化的符號和縮影。”2024年底,刀郎將在首都北京舉行跨年演唱會,這場“視聽盛宴”預計將掀起新一輪的“刀郎熱潮”。
刀郎此番強勢回歸還應從一場別開生面的“在線演唱會”開始。在刀郎之前,在線演唱會幾乎沒有受到太多關注與重視。但刀郎在今年8月30日晚間的“在線開嗓”,著實讓人大開眼界。超過5300萬人次的在線觀眾、超過6億次的點贊量、無法計數的評論條目……這場名為“山歌響起的地方”的在線演唱會開創了幾乎史無前例的在線狂歡。
在線線下熱度爆棚
場內場外歌迷沸騰
走到線下的刀郎同樣顯示出強大的號召力。今年10月,廣州寶能體演中心,在沒有伴舞、沒有嘉賓、沒有化妝、沒有道具的情況下,刀郎從頭到尾,獨唱3個小時,以最大的誠意和質樸的本色直面觀眾。場館內,座無虛席,歌聲搖曳。場館外,十萬歌迷,聚集沸騰,同樣熱火朝天,自發歌舞起來。如此罕見的盛況,也讓刀郎再一次沖上了熱搜榜。
今年的巡演,刀郎所到之處,無不是場內場外雙爆滿。在今年11月的澳門銀河綜藝館開唱時,更有許多從美國、日本、新西蘭專程趕來的歌迷,為的就是現場聆聽刀郎獨具魅力的山歌。還有歌迷一路追著演唱會的足跡,反復聆聽,樂此不疲。北京歌迷顧女士對《大公報》表示,“刀郎的聲音像磁鐵一樣,吸附了很多舊時的記憶,而且總能用最樸實和直接的方式打動人心,這就是我喜歡他的歌曲的原因。”
曲風傳統又現代
逆襲故事鼓舞奮斗者
談及“刀郎現象”,著名編劇肖旭馳在接受大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刀郎的新作《山歌寥哉》這張專輯,從文學經典《聊齋志異》中汲取營養,既巧妙地擁抱了傳統,又打通了任督二脈,在創新方面成為典范。他把對傳統文化的感悟、少數民族音樂的特性與現代音樂的表現手法相結合,在編曲上打破傳統模式,創造出既具有民族風情又符合當代人審美需求的音樂。
“刀郎以樸實自然的演唱方式,用沙啞而富有磁性的嗓音,將歌曲中的情感真摯地傳遞給聽眾。這種獨特的音樂風格和表達方式,使得他的音樂作品在傳承與創新中找到了完美的平衡點。”肖旭馳認為,刀郎歌曲作品的背后故事,讓人充滿猜測和想象,主題尖銳而火爆,極具話題性,在社會層面反映了當前社會對于草根逆襲、階層流動等議題的深切關注。
肖旭馳分析說,刀郎從一個默默無聞的草根歌手,憑借著自己的才華和不懈的努力,最終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的顛沛流離,他的百折不撓,他的“鳳凰涅盤”,這種逆襲的故事,滿足了人們普遍渴望通過自身努力實現社會地位躍遷的心理需求,給那些正在為生活奔波、為夢想奮斗的人帶來了鼓舞和激勵。
回顧巡演盛況 真誠贏得觀眾
時間:2024-12-01 05:01:18來源:大公報
刀郎的成名可謂“一夜爆紅”。1971年出生的刀郎,于2004年發行了第一張個人專輯《2002年的第一場雪》。該專輯銷量突破270萬張,一時間,那個沙啞深情的獨特嗓音幾乎攻陷了所有大街小巷,頗有些“凡有林泉處,皆在聽刀郎”的意味。
此后的刀郎一直保持著高產的創作狀態,許多新作及翻唱也都廣受歡迎。但從2013年起,刀郎漸漸淡出公眾視野,直至2020年推出新專輯《彈詞話本》。去年刀郎發行新專輯《山歌寥哉》,其中歌曲《羅剎海市》引發廣泛關注,“刀郎現象”再度成為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今年,刀郎在多座城市舉行了“山歌響起的地方”巡回演唱會。
在今年的巡回演出中,展現出許多一以貫之的共性,比如簡約的舞臺設計,質樸的服飾穿搭,當然最核心的還是刀郎獨具魅力的歌聲,以及熱情似火的歌迷。每當場館內音樂響起,所有人彷佛都會被拉進“回憶的世界”,并伴隨刀郎的演唱一同追溯往昔人物、懷想舊時記憶。
除了優美的旋律,真誠總能成為刀郎的加分項。在南京演出時,他曾經毫不掩飾地讓弟子在自己累了的時候幫唱高音部分,展現出對音樂的極致追求與對觀眾的負責態度。聲樂教育家賀冰新曾表示,“刀郎在演唱會上可以不請嘉賓、不換衣服,充分說明他是用心在做內容,而不是依靠噱頭。”
回顧這次的2024全國巡演,從山歌響起的資中縣出發,成都、廣州、南京、澳門……刀郎一路嗨歌,樂迷瘋狂打call。10月,演唱會南京站引發了場內外逾10萬的樂迷狂歡。11月,澳門演唱會的1.6萬張門票被歌迷在9秒內一搶而空。顯然,歌迷的喜愛,就是對刀郎音樂最大的肯定。
北京跨年演出 必將再掀熱潮
時間:2024-12-01 05:01:18來源:大公報
時近年終歲尾,刀郎2024全國巡演也將迎來“收官三站”,其中在廈門、合肥之后,從今年12月28日到明年1月5日的北京站演出將適逢跨年,預計將在京城掀起一股新的“山歌熱潮”。
北京市民趙小姐對《大公報》說,自己小時候第一次聽刀郎的歌曲,就被他獨特的嗓音所吸引。雖然不能與那些音樂發燒友相比,但在自己心里,始終有刀郎音樂的位置。“這次北京演唱會,我希望能搶到票去現場,一方面再次重溫那些熟悉的旋律,另一方面也感受一下現場的熱烈氛圍。”
國企白領亢先生一直自詡是“半個樂評人”,“我很喜歡刀郎,喜歡他音樂里的氣息,特別是那種歷經滄桑之后的平淡感。以前聽,更喜歡他直接痛快的表達。如今再聽,則更注重品味旋律背后的味道。我想這也是刀郎能引起這么多共鳴的主要原因。”
在刀郎看來,山歌是“民間性情之響”,是民間最有力量的喜怒哀樂,而越是性情坦蕩的地方,山歌越是響亮。
學者:刀郎音樂展現草根情懷和社會洞察力
時間:2024-12-01 05:01:18來源:大公報
刀郎重回樂壇,迅速刮起旋風。近期多地舉行的刀郎演唱會,引發了現象級的熱潮。著名編劇肖旭馳近日對《大公報》說,刀郎的歌曲在音樂圈內引發爭議,在社會各界引發驚人的關注和熱火朝天的討論。他不僅只是近年來一個音樂人的名字,更是成為社會現象、時代文化的符號和縮影。
談及“刀郎現象”背后的文化和社會心理,肖旭馳表示,從文化層面來看,刀郎的音樂作品本身具有獨特的草根情懷和深刻的社會洞察力。《2002年的第一場雪》、《沖動的懲罰》等,歌詞質樸無華,充滿了生活形態的真實描繪和情感感悟,簡直是“貼地飛行”,反映了普通人的情感、夢想和掙扎。旋律深情動人,情緒飽滿,讓人產生強大的共情。無論是愛情的苦澀與甜蜜,還是生活的感悟與堅韌,刀郎都用音樂將其表達得淋漓盡致。
“刀郎的爆火,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人們對于階層流動和社會公平的渴望,也是對社會階層固化現象的抗爭與突破。”肖旭馳認為,刀郎的成功,證明在看似固化的社會結構中,仍有可能通過個人努力和才華實現逆襲。因此刀郎成為許多人心中勵志的典范,也被賦予更多的社會意義。
肖旭馳總結說,“刀郎現象”,本身體現當前社會對于藝術標準的重新審視和對趣味的多元追求,體現了社會對于草根文化的認同和尊重,折射出社會認知的進步和社會情緒的演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