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印度斯坦時報》11月30日報道,印度工業聯合會( CII)表示,到2030年,印度醫療技術行業有望實現高達200億美元的出口,但政府的進一步支持和簡化監管對于加速增長至關重要。
CII國家醫療技術論壇主席Himanshu Baid11月29日表示,目前可用于特定醫療設備的醫療技術部門的生產相關激勵(PLI)計劃需要擴展到產品,而需要向制造商提供“報銷隱藏成本”的出口激勵措施。 “目前的醫療器械PLI計劃只涵蓋選定的產品。我們敦促政府將其擴展到更廣泛的設備。此外,制造商需要出口激勵措施來報銷隱藏成本,”Baid說。
印度進口60-70%的醫療設備,進口總額為80億美元,而出口額為40億美元。Baid指出,只有30%的醫療設備是國內制造的。
Baid呼吁為目前受《藥品和化妝品法》管轄的醫療器械行業單獨監管機構:“憑借我們在軟件、硬件和低勞動力成本方面的人才庫,印度可以成為一個全球醫療技術中心。”
“醫療器械涉及復雜的工程,與處理化學品和配方的制藥行業不同。一個單獨的監管機構將更好地滿足我們行業的獨特需求,”他說。
他還強調了質量控制令(QCO)的問題,該命令要求原材料供應商向印度標準局(BIS)注冊。“這給當地制造商帶來了障礙。Baid說:“我們正在請求對醫療技術部門進行豁免,以促進“印度制造”倡議。”
Baid強調需要擴大PLI計劃的范圍。“目前3400億盧比的預算只使用了10-20%。政府應該利用這一盈余來激勵更多產品,并推動增加制造業和出口,”他說。
他還呼吁將RoDTEP計劃下的出口關稅減免從目前的0.5-0.7%提高到2-2.5%。Baid說:“這將有助于支付隱藏的制造成本,并提高競爭力。”
Baid以航運延遲為由,敦促改善出口基礎設施。“在印度,運送集裝箱可能需要兩到三周的時間,而在中國,只需要兩三天”他補充道。
Baid說,印度的醫療技術部門已準備好達到新的高度,但實現其出口潛力需要更強大的政策支持和基礎設施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