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六點,起床、洗漱、梳頭,68歲的徐膺斌一氣呵成,出門、掛擋、起步,開著自己的小轎車,開啟了退休后在星宇上班的普通一天。
身為財務專家的她,剛結束三十多年的國企工作,在董事長的多次感召下,被返聘到了星宇車燈這家上市公司。
如今,同齡人在享清福,而她熟練地套上灰色紅衣領工服,穿梭于車間,或透過紫色鑲銀眼鏡盯著電腦,緊抓項目成本。這是財務顧問的日常,也是徐膺斌學習的日常。
“剛來的時候董事長介紹,說我的工作效率很高,在座的人中兩個人才能抵我一個。”徐膺斌回憶道,“但我后來一直很愧疚,因為這邊的高手很多,我得一點點學。”
一點點,也興致勃勃地,徐膺斌混在年輕的高手們之中,提升了Excel、PPT的技能。“我來星宇之前,連什么是PPT都不知道。”
2021年星宇啟用飛書后,她開辟了新的打拼升級之旅。 2024年星宇車燈第三屆飛書效率先鋒大賽上,68歲的徐膺斌從一眾年輕人中脫穎而出,因「項目成本管理」方案奪得了第一名。
嘗到飛書的甜頭后,她表示真的不想再回到過去的工作方式。徐膺斌回憶起她在工廠標準化時,同事給了一張 Excel 表,把她給看氣了:“你們怎么還在用Excel,為什么不用飛書多維表格啊。”
01
用 Excel 難以做成的活
飛書多維表格做到了
“我做了 38 年的財務工作,一直做到 55 歲退休。”徐膺斌說,“但退休后,我的時間還是不夠用。”
不夠用的原因,首先就是愛看書。“喜歡讀書,總覺得自己學的還不夠多。”這是徐膺斌掛在嘴邊的惋惜,也影響了她的一生。那會她一邊在農村當知青,一邊回城復習高考,雖然很苦但也堅持了下來。
她住在常州冶修廠附近,離常州大概二十多公里的距離,路不是很遠,有時候坐公交車,有時候騎自行車,如此在兩點之間往復,晚上回城讀書,早晨就回生產隊繼續勞作。當時教材資料少,也沒得賣,徐膺斌沒事就愛泡在圖書館,還會去抄書,比如薄冰編著的《簡明英語語法》等。
如今退休了,她終于能買各種各樣、多得能裝下一屋子的書了。加上電子書、每年訂的報紙和十幾種雜志,書源源不斷地“投懷送抱”。她愛睡前看看,熬夜也要看,因此常常凌晨一點,才心滿意足地入夢。
年輕人現在的生活方式,徐膺斌其實大差不差。“我的特點就是要熬夜,周末就要補覺。到星期六、星期天,基本上我就顛倒了,晚上兩三點睡。”甚至,加班也一樣要加,所以剛來星宇的前三年,她還不適應,覺得太累了。
“但其實我也感覺很好奇,為什么呢?我就覺得星宇藏龍臥虎,看到能干的人在身邊的時候,就覺得跟他們相比,我的業務水平、電腦水平真的差遠了。”徐膺斌誠懇地說,“我一直說我已經不是在沙灘上,我已經到了沙坑里了。”
她開始馬不停蹄地跟著比自己更厲害的人學 Excel ,硬生生把一張張傳票鏈接在 Excel 表上,這樣左邊右邊配平就快了。銀行對賬的時候,她也把表套在 Excel 表,套上邏輯后結果可以馬上輸出。
“所以我對 Excel 還是蠻情有獨鐘的,但現在更喜歡飛書了。” 比如工廠標準化,涉及到全部設備的重理,還需要將資產臺賬全盤更新。幾十萬臺設備,加上一版接一版的修改,用 Excel 簡直難以想象。徐膺斌要求同事全部換成飛書多維表格。
共享、拉群、協作,一套流程下來,不用一張張截圖比對,也不用反復找郵件,溝通效率大大提升,還不會擔心占內存、丟失數據。“我都不知道當初用 Excel 是怎么過來的。”
飛書多維表格的多維度、圖表轉換可視化、高級權限等功能,也讓徐膺斌很喜歡。這些 Excel 都沒有的功能,如今只需幾個按鈕就可以實現,靈活應用,又包羅萬象,這讓她感覺: “就像一個人一直用老人手機,突然擁有了一個蘋果智能手機一樣。”
02
打通飛書后
同事之間扯皮都變少了
徐膺斌喜歡聽羅振宇的跨年演講,覺得非常新潮。2024年伊始,她在演講中聽到了熟悉的詞匯:飛書。
“我們星宇當時也在用飛書,這說明星宇是走在前面的,當時我真正開始對飛書產生好感,覺得它先進。”春節聚會時,徐膺斌還向同事介紹,“現在企業內部用飛書非常好。”
原來做財務是手工賬,找平很難,還容易出錯。90年代末,企業有了OA(Office Automation,辦公自動化) 系統,自動化程度高了。
徐膺斌親身經歷了這場技術帶來的變革。當時的她不太懂技術,只覺得電腦是好東西,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業資源計劃)是好東西,好東西就一定要用。
公司沒有,就自己花四五千買了個電腦。“當時得自己 DIY 組裝,硬盤只有 256M ,U盤還是 5.5 寸紙質的。”她回憶道。
現在技術高速發展,她仍然是那個緊跟變革的人。 一套她牽頭的與飛書打通數據的 PCM (Project Cost Management,項目成本管理)系統,將降本玩出了花樣和效率,不論成本比對,還是生命周期測算,都不在話下。
這套自研的 PCM 系統來自于幾代星宇人的結晶,但剛開始即使有 Excel 打配合,徐膺斌還是覺得很痛苦,因為要不停得來回導表,一版又一版,信息亂、數據散,還太折騰。
有了飛書后,終于省事多了。PCM 系統作為業務流程的核心,負責銷售報價、方案對比、整版對比及預算控制等工作,生成的數據通過飛書平臺傳遞到實際業務中,完成消息推送、指標分析、協作管理、線上審批的功能。
每個問題點都會被標記和分配到相關負責人,并通過飛書群組共享關鍵數據和截圖,相關人員可以快速協作解決問題。
這不僅能夠明確問題所在,還可以閉環解決,形成復盤機制,比如及時率、完成率等指標數據能直接掛鉤到 KPI 考核,讓業務問題的“最后一公里”落地。
這把困擾了她七八年的痛苦一下就給解決了。過去報價通過郵件提醒,統計不到數據,考核也就沒有依據。為了厘清責任,“同事之間緊張得不得了,互相抱怨得非常厲害,有時候還幫他們打嘴仗。”徐膺斌感慨。
現在報價可以通過飛書手機提醒,任務一環扣一環,數據、倒計時清清楚楚,跑都跑不了。“考核有依據,大家就不扯皮了,對于我的管理協調來說,有一種四兩撥千斤的味道。”
用徐膺斌的話來說, 數據一導入進來就像一條魚進了水,那個魚它就活了。
03
從“一線”
到“一整條線”
作為汽車供應鏈上下游的重要一環,星宇不僅讓一線員工把飛書用好,也帶著供應商用起來了。
過去供應商需要守著電腦刷郵件看訂單,現在飛書自動化流程可以將信息直接推送到手機上,對應的責任人能立刻看到任務。同時,訂單信息可以同步到飛書多維表格。這樣下來,重復溝通的成本減少了,效率大大提升了。
“剛開始覺得飛書和我們的SRM(Suppli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供應商關系管理)系統是兩條線,完全獨立。”星宇數字化推進小組王富說, “后來慢慢發現,它們可以很自然地結合起來,現在飛書已經成了我們供應鏈協作的底座。”
供應鏈的聯動,離不開每一環的高效協作。只有將供應商、團隊、一線員工都緊密連接起來,才能真正實現信息的無縫流轉和響應的提速。 在這樣的協作中,飛書不僅僅是一個工具,還是打破信息壁壘的紐帶。
作為一線員工,徐膺斌對飛書充滿了一種期待感。她希望能學更多相關的東西,給自己帶來更多的方便和好處。
“想我所想、為我所用、擁有無限可能。”徐膺斌對飛書的無窮想象,正如她神采奕奕的生活:
“我從來沒有覺得自己老。年輕人都說,我正是闖的年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