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國道317線一路向西,遇見“奔跑”的道孚。
因地形似馬駒,道孚以馬為名,昔稱“道塢”,藏語意為“馬駒”。
一邊是綠水青山,一邊是生態紅線;一邊是大好的風光,一邊是落后的設施——道孚這匹“馬”,也曾受困于發展的桎梏。
策馬揚鞭,破局謀篇。近年來,甘孜州道孚縣每年籌集資金上億元,著力推動文化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以“大手筆”繪就“大寫意”,成功創建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正全力爭創國家級全域旅游示范縣。全縣文旅產業“出圈出彩”,跑出共富“加速度”。
道孚縣玉科草原美景如畫
據統計,目前,道孚縣已建成國家3A級旅游景區8個、4A級旅游景區3個,3A級以上旅游景區數量位列甘孜州首位。今年1月—10月,全縣累計接待游客171.2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18.83億元,游客接待人次和旅游綜合收入創歷年新高。
“這里的草原美,藏鄉田園伴,清風吹拂畫意來,墨石云海漫……”道孚大地上,牧歌悠揚,余韻悠長。
打什么牌
擦亮“中國藏民居藝術之都”金字招牌
奉上“詩”和“遠方”
“道孚藏民居是名副其實的美。”在道孚縣深入考察調研之后,中國民族建筑研究會副秘書長(兼)、青藏高原地域民族建筑專業委員會常務副主任馬扎·索南周扎得出了這樣的結論。
今年10月,第二屆藏民居保護與發展研討會暨青藏高原城鄉歷史文化保護傳承研討會召開,國內眾多學界“大拿”齊聚道孚。道孚縣文化廣播電視和旅游局局長降澤多吉介紹,此次活動是該縣持續擦亮“中國藏民居藝術之都”金字招牌的重要舉措之一。
田園中的道孚藏民居
道孚藏民居作為中國藏民居藝術的經典代表,被列為省級文物,民居建造技藝是甘孜州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康巴藏式建筑基本類型中占有無出其右的地位,享有“康巴第一藏房”的美譽。2021年,道孚縣獲評“中國藏民居藝術之都”,圍繞道孚藏民居的研究、保護與利用等工作深入開展,建成道孚藏民居博物館,金字招牌越擦越亮,不少游客慕名而來。
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近年來,道孚縣著力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和文物保護工作,已收集非遺項目50余項、文物保護單位100余個,讓文化“軟實力”成為發展“硬支撐”。已催生出康巴文化、紅色文化及高原絲路文化、扎壩走婚文化等知名的文化IP。
除了“詩”一般的文化,這里也有“遠方”的絕美風光。在道孚這片土地上,上天饋贈了雄偉的雪山冰川、圣潔的高原湖泊、神奇的變色石林:縣城以東,亞拉雪山圣潔美麗,山下的墨石公園卻奇幻如異域星球;縣城以北,玉科草原被譽為“康巴大地上的阿勒泰”,碧水藍天、雪山草地猶如被打翻了的調色盤;縣城以南,群山環抱的天龍湖奇絕壯美,自駕或徒步都能令人流連忘返;縣城以西,鮮水河兩岸田園與濕地交織,繪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畫卷。
亞拉雪山圣潔美麗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記者了解到,在全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中,道孚縣編制出臺《“十四五”生態旅游產業發展規劃》,加速推動生態旅游發展,打造全域旅游示范縣綠色名片。玉科草原已成功創建省級生態旅游示范區,并被中國國家地理雜志評為“中國十大露營地”之一。
走進人文與生態交相輝映的道孚,就地體驗“詩和遠方”——這是道孚打出的王牌。
做什么事
旅游基礎設施提質升級
打造“世界級”新名片、實現“熱搜級”高聲量
在國道317線上的松林埡口,一座碉樓煥然一新——碉樓頂部,是開闊的瞭望平臺,在這里可以和土撥鼠同框留影;往下,設有咖啡廳、博物館、文創店,擬人化的土撥鼠形象陪伴身邊;碉樓外,還可越野攀巖,將成為一項獨特的體驗。
這是丹道旅游環線上的一個點。去年,道孚縣籌集資金成功貫通丹道旅游環線,匯集了廣袤的草原、壯美的群山、凝碧的湖泊、蒼翠的森林、深邃的峽谷、天然的溫泉、斑斕的民居等自然景觀與人文風情,一經推出便火爆至今。
以線串聯點、以點支撐線,在這條優質的旅游“線”上,正在出現越來越多優質的旅游“點”。
近年來,道孚縣投入資金2億余元,加快推進蒼龍溝溫泉旅游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龍燈鄉牧旅文化體驗區項目和龍燈牦牛產業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等,實施玉科現代牧旅融合產業園玉科銀克村牧旅融合基地、道婺文化傳承基地、青稞產業園展銷中心等建設項目,不斷完善國省干道沿線的停車場、觀景臺、廁所、充電樁、體驗業態,基礎設施弱項短板逐漸補齊。
楊迪等明星在道孚開展活動,推薦道孚文旅
優質品牌不斷涌現。今年7月,經世界紀錄認證官方(WRCA)審核認定,絲路甘孜·龍燈牧場建成“世界最大的牦牛帳篷建筑”,在這里“住最宏大的帳篷、觀最雄壯的牦牛、品最生態的產品、當最純粹的牧民”成為吸引游客的一大名片。沿著丹道旅游環線,道孚縣已打造越野林間道、越野河灘、曲角角長征路等網紅打卡觀景臺12處,制作安裝丹道環線打卡標識牌15處,并充分利用抖音、小紅書等線上線下平臺廣泛推廣。
宣傳營銷也持續創新。今年夏天,道孚安巴文化旅游季系列活動以“節慶+旅游”的模式,不斷提高縣域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活動期間成功吸引游客46.99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5.17億元。邀請《旅行任意門》《跳進地理書的旅行》《行走的溫暖》等節目組打卡道孚、取景拍攝,讓墨石公園、玉科草原等景區多次登上微博全國旅游熱搜榜,知名度空前高漲。
走什么路
有序推進文旅產業與鄉村振興有機結合
讓群眾普遍受益,實現共同富裕
冬日的道孚,旅游熱度依然不減。位于八美鎮中古村的墨石公園景區內,紛至沓來的游客、各自忙活的村民、來來回回的駿馬,充滿了歡聲笑語。
道孚墨石公園如異域星球
“現在游客越來越多,我們除了在墨石公園牽馬,還有集體經濟分紅,現在不出村就可以掙到錢,相信未來的生活會越來越好。”村民扎西莫郎表示。
發展依靠誰、為了誰?這是道孚縣推動文化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堅定全域旅游發展方向,推進文旅產業與鄉村振興有機結合,讓群眾普遍參與、普遍受益,實現共同富裕,這是道孚縣給出的答案。
2016年,道孚縣引進甘孜州眾奧旅游發展公司作為墨石公園景區運營主體,在同年年底墨石公園成功創建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資源變資產、村民變股民,景區游客逐年遞增,助推了群眾增收致富。”中古村第一書記拉姆介紹說,墨石公園成功創建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后,游客源源不斷,為中古村的村集體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勁動能,也使村民嘗到了“旅游飯”的甜頭。
在道孚縣玉科鎮,30歲的返鄉創業大學生讓它吞珠經營著一家民宿。客人來了,他就和他們聊天,帶他們去牧場擠奶、采蘑菇,去感受牧區的日常生活。丹道旅游環線的火爆,讓他的民宿生意紅紅火火,不僅讓自己收獲了創業的成功,還帶動周邊的老鄉穩定就業,有了可靠的收入。
丹道旅游環線上的七美度假屋
讓它吞珠是道孚數百家民宿經營者的縮影。近些年,道孚“中國藏民居藝術之都”金字招牌的聲名遠揚,加上生態與文化旅游產業的快速發展,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游客選擇前往道孚、住進民宿、深度體驗。當地專門成立了道孚藏民居藝術之都民居發展協會,開展星級民居評定和涉旅人員培訓,持續規范、提高民宿管理服務能力和水平,讓民居、民宿成為群眾增收致富的重要依靠。
如今,道孚縣在著力推動文化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同時,正在將其打造成為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扎實推動共同富裕的重要支柱,努力走出一條符合中國式現代化要求、具有道孚特色的城鄉融合發展新路子。
(四川經濟日報記者 楊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